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的探究实验。

              (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单位:万个/毫升)的动态变化。

              ①在实验中,如果血细胞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正确的计数方法是计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数。在计数时,按以下顺序操作________(填字母),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计数。

              A.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B.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C.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②下表是某小组记录的实验结果:

              时间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酵母

              菌数

              32

              127

              762

              824

              819

              821

              820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____型增长。第4天开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基本停止,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出两例即可)。

               (2)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该小组继续探究某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影响,得如下结果。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mol)

              9

              12.5

              15

              30

              产生酒精的量(mol)

              9

              6.5

              6

              0

              据表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在氧气浓度为d时,酵母菌进行________呼吸。

              (3)如果培养液中感染了其他杂菌,那么酵母菌与杂菌之间的种间关系为 __________ ,培养液中的各种生物可以构成一个 _____________  ,酵母菌和某些杂菌集中在培养液的表层,而另一些杂菌则生活中培养液的底层,这种现象体现出了群落的 _______________ 。

            • 2.

              薇甘菊是首批入侵中国的外来种,也是世界上最具危害性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每年我国因为薇甘菊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回答下列与之相关的问题:

              (1)某人承包了薇甘菊的部分入侵地,用除草剂除去全部薇甘菊和其他的野生植物,种植了一些观赏菊。一段时间后,发现地里又陆续出现了一些薇甘菊和其他野生动植物,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演替。几年后有人发现地里植物上蚜虫增多,为了确定其种群密度通常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调查。

              (2)在薇甘菊的源产地中美洲,有多达160多种昆虫和菌类作为天敌控制其生长量,难以形成危害,这是长期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田野菟丝子对很多菊科植物都有危害作用,某科研小组为了研究田野菟丝子对薇甘菊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田野菟丝子能够从菊科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从而导致其生长变慢直至死亡。田野菟丝子和菊科植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花盆+生长良好的薇甘菊+不同数量的田野菟丝子

              对照组:花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收割薇甘菊,去除田野菟丝子后称干重。实验结果如下图:




              结果分析:

              由图可知,随着接种的田野菟丝子数量的增加,薇甘菊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在减少。进行薇甘菊防治的最佳接种数量为__________。


              (4)接种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的方法可能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 3.

              以下是制作酸奶的生物化学过程:将适宜的菌种接种到牛奶中,产生的乳酸使牛奶蛋白凝聚形成浓稠的酸奶。酸奶的发酵剂中含有大体等量的两种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牛奶中的乳糖产生乳酸,还产生多肽酶,将牛奶蛋白分解成多肽和氨基酸;这些反应会刺激嗜热链球菌生长,产生二氧化碳和甲酸,使得发酵液的pH降低,这又会促进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生长和代谢。

              (1)用于制作酸奶的牛奶原液首先必须进行高温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以保证接种后的正常发酵;操作者的双手需进行清洁和消毒;操作间内静止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物理方法__________杀灭,也可以用化学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出两种)进行消毒。

              (2)牛奶原料中不能含有抗生素,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酵剂中的两种细菌之间的关系属于___________。

              (4)包装的酸奶在2~4℃下保存,这样可使细菌存活但无活性,食用酸奶前不需要杀死细菌这是因为用于酸奶发酵的两种微生物_____________,且能抑制人体中的某些有害菌群,因此不必灭菌即可食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