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鼠害虫害破坏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大面积退化.退化草地中的毒杂草甘肃马先蒿会逐渐成为优势种.

              (1)草地退化过程中的甘肃马先蒿等毒杂草逐渐成为优势种的过程称为    
              (2)图甲表示的是甘肃马先蒿通过释放化感物质,影响同区域其它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
              化感物质通过作用于易感植物细胞的    系统,造成发生在其上    的等代谢障碍,最后抑制易感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3)某些禾本科植物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优良牧草,常被真菌感染.为进一步研究甘肃马先蒿化感物质的作用(化感作用),科研人员取甘肃马先蒿的花序制成不同浓度的浸出液,用其处理被真菌感染(E+)和未被感染真菌(E-)的某种禾本科植物萌发的种子各50粒,观察并记录结果如图乙.
              ①在无甘肃马先蒿化感作用下,该禾本科植物E+种子的幼苗生长能力    E-种子的幼苗生长能力.
              ②E-幼苗对甘肃马先蒿化感作用敏感性    E+幼苗,说明    
              ③若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甘肃马先蒿不同部位化感物质的作用的强弱,应再补充如下实验,取    制成浸出液,浸出液的浓度应为    g/L,其它处理与上述实验相同.
            • 2. (2016•烟台一模)在淡水湖泊中,生物种类繁多,有芦苇、荷花、浮萍、绿藻和蓝藻等枯物,还有鱼、虾、浮游动物以及大量的微生物.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小虾的食物来源.其中小虾也是鲤鱼的食物.如图表示该湖泊中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作为生态系统的淡水湖,其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    .挺水植物、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在水体中的这种分布现象屈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其重要意义在于    
              (2)从右图来看,鲤色体长在4.2cm时,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鲤鱼、小虾、藻类,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4kJ,则最少耑要藻类    kJ.长期的大量取水和旱导致该湖泊干涸.湖底杂草丛生,湖泊变草地的现象屈于群落演替,判断该现象属于群落演替的依据是    
              (3)当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    .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在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投喂鲤鱼去除水体中的藻类时,鲤鱼的体长应该大于4.2cm,理由是此时    
            • 3. 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表).
              物种
                    指标   
               马尾松 苦槠 石栎 青冈
               光补偿点(μmol•m-2•s-1 140 66 37 22
              光饱和点(μmol•m-2•s-1 1425 1255 976 924
              (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    和不同种植物幼苗叶片.
              (2)光强大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的去路有一部分进入    ,另一部分扩散到    
              (3)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4)森林中生产者,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5)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    (填“增加”、“保持不变”或“减少”).
            • 4. 据图回答以下有关生态学问题.

              I.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最的鸭子引入农田水稻蝗虫,对蝗虫进行了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实验还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模型.
              (1)从模型建构的类型角度分析,图1模型属于    模型,该模型表明,引入鸭子后该地区蝗虫的K值为    
              (2)引入鸭子前,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    只.
              (3)通过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地区又进一步提出“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治蝗战略,一方面通过改造蝗虫发生地,降低蝗虫的    ;另一方面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进行防治,该信息素属于态系统的    信息.
              II.弃耕农田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最终将演替到相对稳定的    阶段.如图2所示的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开始生长,最终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    
            • 5. (2016•湖北一模)如图为退耕还林后,不同年限的群落盖度(植物覆盖面积占地面总面积的比率)变化曲线.
              (1)总的来说,演替包括了两种不同类型,图中所示的为    演替,而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是    演替.
              (2)从如图分析,退耕后此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的总量将    (增加,减少).
              (3)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演替一定年限后,此生态系统比原来耕地的结构更加    (复杂,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更    (强,弱).
              (4)人类可以毁林开荒,也可以退耕还林,这表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    
            • 6. (2016•万载县二模)南方某地区农田弃耕后,很快就长满了一年生的杂草,后来又出现了灌木.图
              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的植物物种或个体数的变化.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    演替,    阶段更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
              (2)图中曲线a可表示该群落所含能量的变化;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所含能量多,是因为灌木群落比草本群落的    更复杂,具有更强的利用    的能力.曲线b表示    数;调查该群落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通常要用到    法,使用该方法时,关键要做到    ,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3)在出现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图中群落演替的    可能发生改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