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地区环境变化剧烈,一块弃耕多年的农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之一是“甲→乙→丙”。生态学家对甲、乙、丙的能量情况进行了短期调查研究,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105J)。请回答下列问题:

              固定的能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

              24500

              105

              75

              71.5

              8.44

              6

              4.38

              ⑴甲、乙、丙在该弃耕农田中肯定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的是________,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__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等于”或“小于”)24500×105J。

              (2)该弃耕农田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演替过程中因____________________,其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提高。

              (3)若该生态系统只有这条食物链,与调查前相比,种群乙暂时未被利用的能量减少。请结合表中数据说明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也有重要作用,例如,蝙蝠依靠回声定位捕食,莴苣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波长的光照条件,说明信息传递对_________________有作用;菊花开花需要一定时间的日照,说明信息传递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作用;烟草植株能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吸引蛾幼虫的天敌,并能驱除雌蛾,说明信息传递对___________有作用。

            • 2. 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马尾松的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 3.

              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B.若人的作用消失,群落将发生初生演替
              C.在该食物网中能实现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D.去除杂草、消灭害虫可提高人类对能量的利用率
            • 4.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B.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不都是由光照直接决定的
              C.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可发生变化
              D.若研究物种丰富度可在种群层次和群落层次上进行
            • 5.

              (I)、如图1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2是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 “→”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若图1食物网中戊摄食丁和丙的比例为3:1,丙摄食的两种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戊每增加10 kg生物量,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需要消耗生产者__________kg。

              (2)在图2生态系统的成分中, F属于________。碳是以_________的形式在A和E之间传递的。

              (3)草原上景色宜人,不同地段自然风景各异,从群落空间结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群落的_______结构。过度放牧,草原可能会出现荒漠化,这说明______。从演替的类型来看,因放牧、烧荒引起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__。

              (4)在草原上,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捕猎后者,兔同样能够根据狼的气味或者行为特征躲避捕猎,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的作用。

              (II)、下图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

              (5)图示鼠种群在1~5年以_____型曲线增长,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____年。在调查过程中,如果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偏高/不影响/偏低)。

            • 6.

              研究人员对我国某海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营养级

              未利用量

              (t·km-2·a-1

              流向分解者的量

              (t·km-2·a-1

              呼吸量

              (t·km-2·a-1

              同化量

              (t·km-2·a-1

              0.109

              0.044

              0.099

              0.252

              0.167

              0.438

              1.139

              1.996

              1.401

              5.284

              14.027

              22.708

              5.298

              51.067

              127.094

              206.167

              2.429

              998.723

              1885.231

              3092.550

              3227.684

              3393.045

              4003.303

              13716.582

              (1)比较表格中各营养级________________的数值,可以验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该海区输入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t·km-2·a-1,其与总呼吸量的比值为2.596,这说明该生态系统成熟度较________________,如果停止捕捞等干扰,随着群落________________的进行,该比值将逐渐趋近于1。

            • 7.

              温带草原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请回答相关问题:

              (1)草原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______________。研究某区域草地土壤中小动物数目多少常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2)草原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这种结构特征被称为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片草原在草原与森林过渡带,近百年来逐渐有了森林群落特征。在这个过程中,群落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显著提高了。

              (4)草原上狮子与羚羊可根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递的特点。当草原遭受蝗虫的采食后,草原植被就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这种能力叫做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将该草原开垦成农田,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__。

              (6)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4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见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 

            • 8. 关于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演替是群落根本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环,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环和自然力的干扰,其总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D.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着,它贯穿着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
            • 9.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的演替是从多年生草本植物开始
              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C.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D.一般来说,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生物种类会减少
            • 10.

              Ⅰ.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为人类服务。图甲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是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淡水虾与植食性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图甲中所含成分不能构成生物群落,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_____。
              (2)若水绵固定的总能量是1000KJ,则肉食性鱼的同化量最多增加______KJ。为了保证该鱼塘的有机物输出量,需要大量投放饵料,则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捕鱼时要控制网眼大小,只捕捉较大的鱼,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保持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有利于鱼种群数量快速恢复。

              (4)图乙中在A、B、C、D、E点进行的防治中,最可能是生物防治的是_______点,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
              (1)弃耕农田演替到灌木丛属于___演替,一般来说,弃耕农田演替到灌木丛比裸岩演替到灌木丛所需时间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来物种黄花刺茄侵入后,在短期内数量迅速增加。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上长满尖锐毛刺,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 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