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地区环境变化剧烈,一块弃耕多年的农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之一是“甲→乙→丙”。生态学家对甲、乙、丙的能量情况进行了短期调查研究,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105J)。请回答下列问题:

              固定的能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

              24500

              105

              75

              71.5

              8.44

              6

              4.38

              ⑴甲、乙、丙在该弃耕农田中肯定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的是________,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__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等于”或“小于”)24500×105J。

              (2)该弃耕农田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演替过程中因____________________,其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提高。

              (3)若该生态系统只有这条食物链,与调查前相比,种群乙暂时未被利用的能量减少。请结合表中数据说明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也有重要作用,例如,蝙蝠依靠回声定位捕食,莴苣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波长的光照条件,说明信息传递对_________________有作用;菊花开花需要一定时间的日照,说明信息传递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作用;烟草植株能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吸引蛾幼虫的天敌,并能驱除雌蛾,说明信息传递对___________有作用。

            • 2.

              如图是处于稳定状态的某草原生态系统在某时间段内的能量流动模式图,箭头代表能量的流动方向,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________。

              (2)能量从甲到乙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丙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J/(cm2·a)。

              (3)若该草原生态系统因过度放牧而遭到破坏。停止放牧以后,逐步得以恢复,该过程发生的演替是________________,恢复力稳定性将________________。

              (4)草原植被茂盛有利于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价值。草原上控制鼠害保护植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的目的是________。

            • 3.

              下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该草原系统的有机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过程(填字母)将大气中的无机碳固定下来的。

              (2)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此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的功能。狼和鼠通过捕食关系维持着两者数量的相对稳定,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的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的含义为_____。若鼠摄入能量为2.2×109 kJ,A中能量为1.6×109 kJ,B中能量为1.2×109 kJ,狼同化能量为2.4×108 kJ,则该生态系统中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

              (4)如果在草原上超载放牧,会导致草原的破坏,说明了_____________,破坏后的草原不再放牧会慢慢恢复,这种恢复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演替。

            • 4.

              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如图。

                

              据图回答:

              (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________演替。与①相比,③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______结构。

              (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________,以加快氮磷循环。

              (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如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_______。

                

            • 5.

              如图表示某地由从未有任何生物定居过的湖底演替到森林的部分阶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与图示群落演替过程相比,某地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再演替到森林阶段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阶段从湖岸地面到湖底的生物分布情况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研究发现,图中B阶段湖泊中的有些青蛙虽然外形相似但不是同一物种,支持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在自然条件下这些青蛙之间存在着________。

              (3)图中C阶段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分布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能提高群落______________的能力。严重的森林火灾会破坏图中C阶段的生态平衡,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对图中C阶段生态系统是有利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 _______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 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 ________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 __________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 ______和_ ____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 _________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_____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 7.

              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火灾,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森林存在食物链:植物→动物甲→动物乙。研究者考察了动物甲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体数

              93

              187

              60

              56

              51

              61

              52

              34

              41

              39

              166

              注: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影响该群落演替方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研究表明:动物甲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由此可推测动物甲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3)上表数据是通过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_______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填“偏高”“不变”或“偏低”)。

              (4)若动物乙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植物的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生态系统中沿地表随机分布,这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___________。

            • 8.

              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还缺少生物成分中的_______,生态系统修复后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_。

              (2)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___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螺蛳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态系统依靠____________调节维持稳态的结果。

              (3)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4)该修复工程可将有机污染物充分地分解利用,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则该做法的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______________。

            • 9.

              在河流经过的沿岸,常因长年淤泥而产生泥滩地(含有机物),进而形成如图甲所示的湿地。某生态研究小组对此淡水河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湿地的演替属于____演替,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滩区、近水缓冲区和核心区的不同,主要体现群落的____结构。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淡水河中鲫鱼在调查期间出生率(Ⅰ)和死亡率(Ⅱ)的变化曲线,其中鲫鱼的种群个体数达到生活环境最大负荷量的时间点是____(填字母)。

              (4)研究小组在调查时发现,河水中螺蛳常附着在跨河的桥墩上(等距排列)生活,研究小组调查桥墩上螺蛳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法进行调查,取样方法为____。

              (5)在对滩涂沙土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研究时,常用____法进行采集、调查。对一些个体微小、数量多的小动物,采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常用____采集,体型较小的可以用____采集。

            • 10.

              下图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四种情况:①用于与其它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②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需的能量;③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体的同化量应包括自身的____________和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某种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过程越激烈,其用于繁殖的能量分配百分比相对就越____________。

              (2)图中情况____________(填A、B、C或D)最可能代表群落演替早期的一般情形,一段时间内,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

              (3)从上图分析,为防治农田鼠害,可考虑引入____________(填“食物竞争”、“捕食”、“食物竞争或捕食”)关系的动物,使其能量分配向情况____________转变,从而达到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的结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