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群落,a – i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程是                    ,碳在生物群落内以              形式进行传递,

              该过程包括                           (填字母)

                (2)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3)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价值。

                (4)若进行上述物质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            kJ

            • 2.

              某同学暑假放假期间,从事大豆田间管理,除感受到“粒粒皆辛苦”外,还尝试着将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请帮他完成以下内容。

              (1)如果他想比较一下自家大豆与别家大豆的数量,那么他应该________。

              A.一棵一棵去数进行比较          B.用样方法估算出种群密度进行比较

              C.用标志重捕法估算出种群密度     D.用调查法统计出往年数量进行比较

              (2)若大豆田中有某种害虫,为降低其种群密度,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

              A.一个一个去捉                 B.喷洒农药

              C.释放一种特定激素诱捕         D.从外地引入该害虫的天敌

              (3)该农田中有一种从外地带来的昆虫,在短期内,该昆虫会呈________增长,最终将呈________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大豆与大豆田中的杂草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阐述除草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5)若人长期不种这块地,将会发生________演替。自然状况下,发生的演替将使物种丰富度________,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

            • 3.

              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1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

              (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_______J/hm2·a,这部分能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若该地区气候条件适宜、雨量丰富,在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后,此片弃耕农田可能会变成森林,此过程的演替趋势应该是:弃耕农田→杂草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I.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若调查中部分田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_____(填"大"或"小")

              Ⅱ.研究人员根据最初的一个月内田鼠的数量调查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 =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___。

              Ⅲ.若研究人员对此弃耕农田进行长期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将会发现田鼠的种群增长模型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其中A、B、C、D为不同的种群,①、②、③、④、⑤、⑥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A和D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2)若C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_____,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D和C种群密度将会______.以上各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其它物种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3)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则在被弃耕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__.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akJ,那么图中C种群最多获得的能量为______kJ.
            • 5. 如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回答下列问题:

              (1)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______演替,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Ⅲ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______结构。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若在阶段Ⅲ引入某种鼠,在______的理想条件下,该鼠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J”型。
              (3)调查该鼠的种群密度时,宜采用______法,理由是______。如在0.5hm2的样地上,第一次捕获60只,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的40只中有20只带标记。据此估算,样地上该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_。
            • 6.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
              (2)稻田的福寿螺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_____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____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_____型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____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 7. 水葫芦的繁殖速度极快,其在中国南部水域广为生长,成为外来物种侵害的典型代表之一。如图为科学家在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开展的轻度、中度、重度水葫芦入侵区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
              (1)水生生态系统中距离河岸不同地段植被的种类不同,这属于群落的______。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减少。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______。
              (2)在轻度入侵区,水葫芦大量繁殖后,沉水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减少,这是在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在重度入侵区,水葫芦每4天增加50%且呈“J”型增长,若初始数量为30棵,则60天后,种群数量Nt=______棵(只写表达式,不计算)。
              (3)若该水生生态系统由于上游水库的建立,河水干涸,其后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______演替,上
              述实例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
            • 8. 1986年,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从英国重新引入在我国已经灭绝的麇鹿39只(其中雄性13只、雌性26只).麋鹿在接下来几年中的数量变化如下表:
              年份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出生率/% 17.9 27.3 29.6 22.7 24.9 30.2
              存活数/只 44 54 66 78 96 122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
              (1)麋鹿引入保护区后,种群数量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2)1988年麇鹿种群的死亡率约为______.
              (3)请在相应位置的坐标中,绘制该麋鹿种群从1986年以后性别比例(雌/雄)的变化趋势.
              (4)在半散养环境下,由于麇鹿种群对植被的采食与践踏,造成栖息地环境的改变,如大多沼泽植物逐渐消失,某些植物数量有所增加等.
              ①麋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成分),其采食同化的碳主要通过______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②保护区内生物群落发生改变,这属于群落的______演替.
              ③研究人员发现麇鹿喜食当地被列为外来入侵物种的互花米草,其生态学意义为______.
              (5)2003年起大丰麇鹿保护区进行了麋鹿野生放归,野生麋鹿数量也逐年增加.与保护区内半散养相比,野生麋鹿出生率较低,但野生放归对种群发展有利,其根本原因是______.
            • 9. 矮岩羊是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据科学工作者的考察,在上世纪80年代四川巴塘地区矮岩羊数量众多,到2008年当地矮岩羊数量不到200只.如表是1988年、2008年通过定点观察的方法得到的调査统计表.请回答相关问题:
              时间 种群中年龄组成比例(%) 人为捕杀
               
              栖息环境
              幼体 亚成体 成体
              1988年 45 38 17 灌草丛、断崖灌丛
              2008年 15 17 68 灌草丛、断崖灌丛破碎化、部分出现戈壁
              (1)2008年,科学工作者观察到矮岩羊34群共计137只,上述群体______(属于/不属于)同一种群,这种群体性分布体现了矮岩羊种群的______特征.
              (2)仅从1988年矮岩羊种群个体组成来推测未来一段时期内该地区矮岩羊种群数量会______;据表分析,2008年矮岩羊种群数量的下降的原因除人为捕杀外,还与______有关.
              (3)表中巴塘地区矮岩羊柄息环境的变化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人类活动往往会使该过程按照不同于自然变化的______进行.
              (4)为避免矮岩羊的灭绝,你认为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保护矮岩攀就是保护______多样性.
            • 10. 如图表示某地从裸岩演替到森林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请回答: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A→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1)图中所示过程属于______演替,其中A表示______阶段。演替过程中,______阶段到______阶段所需时间最短。
              (2)灌木阶段→森林阶段,乔木逐渐优势取代了灌木,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3)森林阶段有些啄木鸟虽然外形相似但不是同一个物种,支持这一判断最重要的依据是自然条件下,这些啄木鸟之间存在着______。
              (4)森林阶段中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______,而森林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原因是群落中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______和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