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在①③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图中缺少的一个箭头是___________ (填“A→B”或“B→A”)。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_法。 

              (3)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4)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4/5来自鼠,1/5来自蛙,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需消耗植物_________kJ。

              (5)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

              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演替。

            • 2.

              根据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Ⅰ.甲图为某同学构建的模式图:

              (1)若A为裸岩阶段,C为森林阶段,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演替.在此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会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2)若B表示食草动物,则A属于____________营养级.若C增加1kg,则至少需要消耗A_______kg.

              (3)若B表示生物群落,A、C表示大气中的CO2库,则完成B→C过程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若A表示日照,B表示盛开的梨花,C表示被花香吸引的昆虫,则在A→B、B→C之间传递的信息种类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乙图是某一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能量关系及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问答问题。

              (1)图Ⅱ能量金字塔中营养级①对应图Ⅰ的_______,③对应图I中的__________。如果大量捕杀丙,则甲的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

              (2)甲种群在C点处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______,AB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旁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如图是某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作人员根据生态系统中____信息传递的特点,释放训练过的猎鹰来驱赶小鸟。

              (2)为了进一步驱鸟,某机场先铲去原有杂草,而后引种了虫和鸟都不爱吃的“驱鸟草”,机场内小鸟大为减少。以后“驱虫鸟”逐渐被杂草“扼杀”,这种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属于

              ____演替。如果完全除去杂食性小鸟,则该生态系统____稳定性将降低。

              (3)为了了解机场内蜗牛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蜗牛的种群密度为____只/m2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样方面积/m2

              1

              1

              1

              1

              1

              1

              蜗牛数量/只

              15

              18

              15

              19

              15

              14

            • 4.

              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若要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图中0→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_______________;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______________。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__________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山区坡地到灌木阶段经历了____________演替。

            • 5.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其获得的能量值,请据图分析:


              (1)图中共有_______条食物链,沙氏变色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____________________。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若字母代表能量值,则b、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图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樟毛等植物呼吸消耗的能量________(包含/不包含)在a中。

              (3)该生态系统中的某些植物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该过程中特定波长的光属于______信息,这一现象说明信息传递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地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还将不断改变,这一过程属于          ___________演替,该过程中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稳定性逐步提高.

            • 6. A(普理、实验班做)水葫芦的繁殖速度极快,其在中国南部水域广为生长,成为外来物种侵害的典型代表之一。如图1为科学家在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开展的轻度、中度、重度水葫芦入侵区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

              (1)水生生态系统中距离河岸不同地段植被的种类不同,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结构。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__。

              (2)在轻度入侵区,水葫芦大量繁殖后,沉水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减少,这是在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在重度入侵区,水葫芦每4天增加50%且呈“J”型增长,若初始数量为30棵,则60天后,种群数量Nt=________棵(只写表达式,不计算)。

              (3)若该水生生态系统由于上游水库的建立,河水干涸,其后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上述实例说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________。

              (4)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牛与鸡之间______(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B(英才班做)某地大力发展农家乐,构建旅游与生态并举的生态农业。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池塘中的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它们在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与不同水域深度___________有密切相关。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下图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中该种群数量在ad段的增长曲线呈_____型,d-e 的年龄组成最可能是______型,种群数量最少的点是_____ 。

              (4)在人为干预下,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如图所示[单位为103kJ/(m2·a)]。请据图分析:

              该自然保护区恢复的过程群落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演替,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103kJ/(m2·a),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外,还包含__________中的能量。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 7.

              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下图是某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回答问题:

              (1)此食物网中,小鸟属于__________消费者,小型猛禽与蛇的关系是________。

              (2)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十分惊恐,这种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射。

              (3)为了进一步驱鸟,某机场先铲除原有杂草,而后引种了虫和鸟都不爱吃的“驱鸟草”,机场内小鸟大为减少。以后“驱鸟草”逐渐被杂草“扼杀”,这种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演替。

              (4)在调查机场内不同地段上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可能用到的统计丰富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和目测估计法。

              (5)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则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

            • 8.

              某地区环境变化剧烈,一块弃耕多年的农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之一是“甲→乙→丙”。生态学家对甲、乙、丙的能量情况进行了短期调查研究,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105J)。请回答下列问题:

              固定的能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

              24500

              105

              75

              71.5

              8.44

              6

              4.38

              ⑴甲、乙、丙在该弃耕农田中肯定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的是________,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__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等于”或“小于”)24500×105J。

              (2)该弃耕农田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演替过程中因____________________,其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提高。

              (3)若该生态系统只有这条食物链,与调查前相比,种群乙暂时未被利用的能量减少。请结合表中数据说明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也有重要作用,例如,蝙蝠依靠回声定位捕食,莴苣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波长的光照条件,说明信息传递对_________________有作用;菊花开花需要一定时间的日照,说明信息传递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作用;烟草植株能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吸引蛾幼虫的天敌,并能驱除雌蛾,说明信息传递对___________有作用。

            • 9.

              (I)、如图1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2是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 “→”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若图1食物网中戊摄食丁和丙的比例为3:1,丙摄食的两种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戊每增加10 kg生物量,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需要消耗生产者__________kg。

              (2)在图2生态系统的成分中, F属于________。碳是以_________的形式在A和E之间传递的。

              (3)草原上景色宜人,不同地段自然风景各异,从群落空间结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群落的_______结构。过度放牧,草原可能会出现荒漠化,这说明______。从演替的类型来看,因放牧、烧荒引起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__。

              (4)在草原上,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捕猎后者,兔同样能够根据狼的气味或者行为特征躲避捕猎,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的作用。

              (II)、下图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

              (5)图示鼠种群在1~5年以_____型曲线增长,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____年。在调查过程中,如果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偏高/不影响/偏低)。

            • 10.

              研究人员对我国某海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营养级

              未利用量

              (t·km-2·a-1

              流向分解者的量

              (t·km-2·a-1

              呼吸量

              (t·km-2·a-1

              同化量

              (t·km-2·a-1

              0.109

              0.044

              0.099

              0.252

              0.167

              0.438

              1.139

              1.996

              1.401

              5.284

              14.027

              22.708

              5.298

              51.067

              127.094

              206.167

              2.429

              998.723

              1885.231

              3092.550

              3227.684

              3393.045

              4003.303

              13716.582

              (1)比较表格中各营养级________________的数值,可以验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该海区输入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t·km-2·a-1,其与总呼吸量的比值为2.596,这说明该生态系统成熟度较________________,如果停止捕捞等干扰,随着群落________________的进行,该比值将逐渐趋近于1。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