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每空1分,共10分)完成以下概念图: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________;

              K.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某地区年降雨量丰富,一弃耕农田的食物链之一是“甲→乙→丙”,生态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发展以及该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为X103J(hm2Xa)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食物链中甲是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                   ×103J(hm2Xa)。

              (2)在食物链“甲→乙→丙”中,能量从乙到丙的传递效率是        ,从乙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乙的遗体、分泌物中的能量和           粪便中的能量。

              (3)有人发现表中乙或丙的同化量与呼吸量之和不等于摄入量,请你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①                           和②                          。

              (4)调查发现在该弃耕农田演替过程中丰富度逐渐          ,该弃耕农田演替属

                       演替,         (填“一定”,“不一定”)能演替成森林。

            • 3.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分析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生活于其中的某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对其进行的保护措施应该是            

              (2)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常绿阔叶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                     

              (3)上述群落演替形成针叶林时,其中的优势植物种类是      

              (4)人类的过度砍伐会造成对森林的破坏,同时人类的活动还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

            • 4. 科研人员为研究人工引入互花米草后对某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的种类数和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1)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之间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同时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__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

              (2)人工引入互花米草后,实验区昆虫的种类数和种群密度都大幅减小,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预计该湿地生态系统食虫鸟会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3)实验区与对照区相比较,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实验结果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

            • 5. (7分,每空1分)鄂黄长江大桥下的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发生在由泥沙形成的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                ,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                。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__________ ,调查核心区或近水缓冲区的芦苇种群数量最常用的方法是          。描述芦苇种群数量变化时建立的数学模型应该是         型曲线。

              (3)在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 6.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    (用字母表示)、在①、③过程中碳以    形式进行循环。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      法、

              (3)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      

              (4)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4/5来自鼠,1/5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至少消耗植物        kJ,假如蛇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为1/5,消耗相同的植物,蛇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        

              (5)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7. (12分)根据“a→b→c”的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  若该模型表示种群数量特征间的相互关系,其中c表示种群密度,则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若要调查农田中某种鼠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为裸岩阶段,c为森林阶段,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在此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会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3)若b表示食草动物,则a属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若c增加1 kg,则至少需要消耗a __________kg(2分)。

              (4)若b表示生物群落,a、c表示大气中的CO 2库,则完成b→c过程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

              (5)若a表示长日照,b表示盛开的梨花,c表示被花香吸引的昆虫,则在a→b、b→c之间传递的信息种类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10分)图甲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图乙是在调查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得到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鹰与鼠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中,反应敏捷的鼠和视力好的鹰均能很好的生存。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二者 _____________的结果;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信息传递能够 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2)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5×106kJ,那么鹰所获得的能量为 _____________kJ(能量传递效率用图中字母表示)。

              (3)若将该草原开垦成农田,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_____________ (升高、降低或不变)。

              (4)由图乙可看出,前4年鼠的种群数量 __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9年调查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 ________型,第__    _年鼠的种群密度最低。

              (5)第16~20年鼠的种群数量将呈_____型曲线增长,从物种之间的关系解释,可能的原因有______         ________。

            • 9.

              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代号        ,为了调查其种群密度,取样时要注意        

              (2)下图若某外生物入侵该区,其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则该生物第二十年出生率         (“大于”,“小于”,“等于”)死亡率,该外生物增长曲线呈        型。

              (3)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其基础为        

              (4)若将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降低。

              (5)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 10. 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________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

              (2)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________的结果。

              (3)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该修复工程可将有机污染物充分地分解利用,这主要符合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