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4、对群落演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B.裸岩上演替的草本植物阶段,也有乔木的种子迁入,但不适合生长
              C.群落演替的本质是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演变的过程
              D.人工群落组建后,它的物种丰富度不再变化
            • 2.

              湿地是陆地与水域间的过渡地带,兼有水域和陆地的特征,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某湿地经过漫长的演替形成草原,属于初生演替
              B.食物链和食物网是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某湿地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构成群落
              D.湿地对调节气候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直接价值
            • 3.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对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目测估计法

              ②校园花坛中的狗尾巴草杂乱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③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④鸟类通过叫声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⑤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⑥近几十年来,人们才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 4.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的方向可以不同于自然演替,也可以相同
              B.从“弃耕的农田→草原→灌木→森林”演替过程中,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C.森林火灾后和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类型不同
              D.演替均是向群落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提高的方向进行
            • 5.

              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所描绘的景象变迁,可视为(   )

              A.群落的初生演替   
              B.种群的初生演替 
              C.群落的次生演替  
              D.种群的次生演替
            • 6.

              某科研小组调查了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对某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

              B.高山蒿草的种群密度下降,说明该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C.随着有效洞穴密度增加小花草玉梅种群密度有增大趋势

              D.高原鼠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会改变该群落的演替速度
            • 7.

              为了研究某降水充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做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类别

              灌草丛

              针阔叶

              混交林

              常绿阔

              叶林

              针叶林

              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t/(hm2·a)]

              17.43

              116.61

              150.81

              55.50

              总呼吸量

              [t/(hm2·a)]

              15.93

              92.73

              124.81

              40.98

              叶面积指数

              2.48

              11.28

              17.76

              6.63

              植被干物质的量

              [t/(hm2·a)]

              6.65

              377.52

              398.57

              184.74

              注: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

              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

              B.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

              C.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

              D.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
            • 8. 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
              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 9.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下列变化不可能发生的是

              A.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发生变化   
              B.生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C.物种总数起始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D.成熟阶段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相对稳定
            • 10.

              下列有关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物种间的竞争对群落结构有重要影响

              C.退耕还林、还草属于初生演替

              D.群落的演替一般具有方向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