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

              (2)在有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Ⅰ .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为人类服务。图甲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是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淡水虾与植食性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图甲中所含成分不能构成生物群落,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水绵固定的总能量是1000KJ,则肉食性鱼的同化量最多增加____________KJ。为了保证该鱼塘的有机物输出量,需要大量投放饵料,则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捕鱼时要控制网眼大小,只捕捉较大的鱼,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保持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有利于鱼种群数量快速恢复。

              (4)图乙中在A、B、C、D、E点进行的防治中,最可能是生物防治的是 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下图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表格为该灌木丛第一、二、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百万千焦),“?”表示能量暂时不详,但可以计算出来。


              营养级

              同化量

              未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量

              2.48×1011

              2.0×1011

              1.69×1010

              2.8×1010

              3.1×109

              4.6×108

              6.6×108

              1.53×109

              ?

              8.0×107

              4.0×107

              2.3×108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N点时出生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能量在第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

              (3)弃耕农田演替到灌木丛属于______演替,一般来说,弃耕农田演替到灌木丛比裸岩演替到灌木丛所需时间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弃耕之前农田的管理要定期除草、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去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外来物种黄花刺茄侵入后,在短期内数量迅速增加。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上长满尖锐毛刺,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 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3.

              下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草、鼠和蛇的数量变化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曲线代表___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图中A、B、C形成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

              (2)鼠和蛇对草原中的物质循环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若大量蛇被捕杀,则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能力降低。

              (3)C同化的能量中,有些能量没被利用,有些被利用了。被利用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火灾后草原群落的恢复,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稳定性增强。

            • 4.

              下表是某河流干涸后,群落经历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部分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艾蒿(株/平方米)

              5

              10

              6

              3

              1

              1

              白杨(株/100平方米)

              0

              1

              2

              4

              8

              8

              鼠(只/100平方米)

              0

              1

              2

              4

              8

              16

              (1)判断该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_____,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则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_________。几年后,鼠害日益猖獗,有效降低鼠种群密度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

              (4)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第6年植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有关情况。图中数据表示各部分有机物的含量,单位kg/(hm2·a)。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⑤中的“不可利用”部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           (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 6.

              某研究所对两个生态系统进行了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


              (1)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A、B 图中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

              ②这种鱼在 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原因之一是________有限,种内竞争加剧使种群的增长停止。                                                                                                       

              ③在 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

              ④若在 t2 时种群数量为 N,为保持这种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应使这种鱼捕捞后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水平。



              ⑤若该鱼是杂食鱼类,以水草和植食性鱼类为食,则该鱼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若其食物中水草和植食性鱼类各占一半,该鱼体重增加 1 公斤,最多需水草________公斤。

              (2)调查红树林中主要植物的种群数量时,常用________法。红树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既能提高群落利用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的分层提供了和食物条件。


              (3)该红树林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 演替。

            • 7.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在①③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图中缺少的一个箭头是___________ (填“A→B”或“B→A”)。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_法。 

              (3)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4)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4/5来自鼠,1/5来自蛙,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需消耗植物_________kJ。

              (5)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

              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演替。

            • 8. 某稻田生态系统中有卷叶螟、青蛙等生物,图1是该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a~e代表过程。图2是能量流经卷叶螟的示意图,其中AC代表能量(数字表示能量值,单位为J·hm-2·a-1)。请分析回答:

              图1图2

              (1) 图1中缺少的过程是___________(用图中文字和箭头表示),b、c、e过程中碳以____的形式流动。 

              (2) 图2中A代表_______的能量,B表示用于____________的能量,B的数值为____J·hm-2·a-1。 

              (3) 下表是科研小组对青蛙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测得结果如下表所示(数字表示能量值,单位是J·hm-2·a-1):

              青蛙摄入

              的能量

              青蛙同化

              的能量

              青蛙粪便

              中的能量

              C

              青蛙呼吸作用

              散失的能量

              1.05×109

              7.95×108

              2.55×108

              m

              3.55×108


              分析可知,卷叶螟到青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青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营养级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4) 该稻田后来由于水体污染,农民不再耕种,这块稻田将发生____演替。 

            • 9.

              某河流生活着鱼类和螺类等生物种群,种类较多,食物链复杂,河床上生长着大量的挺水植物。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挺水植物与浮游藻类之间存在____关系,从而可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河床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活的环境,这是群落____结构的体现,该结构具有明显的____现象。

              (2)当该河流受污染后,水底生活的细菌大量繁殖,导致鱼类和螺类大量死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相关工作人员将生活污水集中净化处理,使得河流水质逐步得以恢复,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

              (3)一浅水湖泊由于过度捕捞导致鲈鱼(主要捕食鱼类)濒临绝迹,此湖中主要有浮游藻类、沉水植物、螺(捕食藻类)和鲤鱼(主要捕食螺)等生物。在保留或去除鲤鱼的条件下,分别测定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干重),结果如图所示。

              图中曲线____(填字母)代表去除鲤鱼后,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变化;保留鲤鱼的水域中,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变化曲线为图中的____(填字母)。沉水植物对净化水体起重要作用,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虑,可采取____的措施来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群密度。

            • 10.

              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选择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地区中的植物、植食动物甲和肉食动物乙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其中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如表所示(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体数

              93

              187

              60

              56

              51

              61

              52

              34

              41

              39

              16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影响该群落演替方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2)研究表明,动物种群甲中的个体在2+ 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 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由此推测动物种群甲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

              (3)表中数据是根据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_____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偏高/不变/偏低)。

              (4)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地区沿地表随机分布,这______(能/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