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一)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实验材料:土壤中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________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探究问题:可以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以通过调查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还可以考虑在不同时间(如白天与晚上)或不同空间(如不同深度土层)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二)探究过程:

              (1)准备:

              ①制作________:因为土壤中的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用于________法或________法进行调查,常采用________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②记录:记录调查地点的______和______的主要情况。

              (2)取样:选择取样地点,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到罐底与地表几乎齐平,用花铲将罐内的土连同罐子一起挖出,将罐子中的土倒入________中,袋上应标明取样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

            • 2.

              在调查和分离湖水中耐盐细菌的实验中,先将10升湖水水样浓缩至10毫升,然后各取浓缩水样1毫升,涂布到多个培养皿中培养。请回答:

              (1)可以通过提高培养基中_________的浓度,筛选被调查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___________培养基。

              (2)要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排除培养基未彻底灭菌的可能性,应该设置的对照组是____。为检验( 1 )中筛选方法的效果,可以设置的对照组是____。 

              (3)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对培养基灭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为防止冷凝水影响细菌的生长,需将培养皿________培养。在培养基上产生的单个菌落在生态学中可以被称为________。

              (4)根据培养皿上菌落的平均数可以计算湖水中该种细菌的密度,但计算的数据要比实际活菌的数目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若要获得更耐盐细菌,常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为了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影响.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设计实验结果图,并分析讨论.

              实验材料:培养瓶若干,酵母悬液、无菌葡萄糖溶液、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
              (要求与说明:不要求写出具体温度和计数具体操作.每天同一时间取样,为期两周.培养过程中不更换培养液.)
              (1)实验思路: ______
              (2)预期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分别画出酵母菌在最适温度及高于、低于最适温度时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曲线)
              ______
              (3)分析与讨论:
              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从静置培养瓶中取培养样液计数时应注意 ______
              ②将样液稀释102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计数室规格为2mm×2mm×0.1mm,共25个中格),所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分布如下.若只以图中5个中格的统计为例,则培养液中酵母菌数为 ______ 个/mL.
            • 4.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
              (1)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以采用 ______ 的方法,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2)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一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步骤不正确的有 ______  (填下列操作的序号).
              ①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3)某同学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计了3组实验(见表).每隔24小时取样并计数.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 0.1 28
              B 10 -- 0.1 5
              C -- 10 0.1 28
              ①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探究 ______ 对酵母菌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
              ②用显微镜定期检测酵母菌数目,如果A管中的10mL酵母液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在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值,结果如表所示.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 ______ ,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立方毫米,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______ ,造成酵母菌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样品 酵母菌数量(个/mm3 PH
              1 1210 4.8
              2 820 5.4
              3 1210 3.7
              4 1000 5.0
            • 5. 下图为种群年龄组成3种类型的示意图


              请据图作答:

              (1)图示A.B.C各为什么类型?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2)种群C的密度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是图______(填代号)所示的类型,若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种群密度会逐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控制的目标是力争使人口年龄的组成趋于图______(填代号)。

              (3)濒于灭绝的生物其年龄组成的类型可能是__________(填代号)。

            • 6. 分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_____。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____ 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___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___________的数量和种类,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7.

              姜堰河横的绿色大米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某研究小组对其进行了相关调查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        法,选取样本的关键是                       。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        

              (2)种群数量的特征有               四个特征,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        

              (3)在一片约33 hm2的稻田里存在着大量的跳蝻,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100只跳蝻,各用不是很明显的红色颜料涂抹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80只大跳蝻,其中有2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稻田里跳蝻的种群密度为         (只/hm2)     

              A.略大于320 B.略小于165  C.略大于9  D.略小于5

            • 8.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计数室为1mm×1mm方格,由400个小格组成)、滴管、无菌水、台盼蓝染液(对活细胞无染色效果)、显微镜等。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该实验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重复实验,原因是________。

              (2)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原因是_______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3)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

              ②先将___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计________(填“被”或“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在对某一稀释10倍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_____个。

            • 9.

              1,请根据下面相应图示回答问题:    

              (1)用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在甲、乙两株燕麦胚芽鞘(已切去尖端)的不同位置,一段时间后甲、乙的生长情况是甲:          乙:             

              (2)图①②③表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向光性实验,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      ,向光弯曲生长的是         ,直立生长的是        ,这说明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         ,感光部位在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只能由尖端向下部运输,这称为       运输。

              2,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结构和水平结构。

            • 10.

              圆明园遗址公园是距北京市中心最近的、较为完善的湿地生态景观。这里生存着多种多样的沉水植物(多种水草)、挺水植物(荷、菖蒲、芦苇等)和陆生植物。还生活着以蝗虫为主的多种昆虫。水中有螺、沼虾、鱼类。此外还有蛙、蛇、鹭、野鸭以及野化的家猫等动物。

              回答以下问题:

              (1)圆明园遗址公园中的沉水植物生长于水域的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的浅水,喜湿的植物生长于岸边,早生植物分布于离岸较远处,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对运动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动物的消化道内容物如下表(√表示有此类残骸)

              动物类群

              消化道内容物

              植物

              昆虫

              沼虾

              鱼类

              鸟类

              蝗虫

               

               

               

               

               

               

               

               

               

               

               

               

               

               

              沼虾

               

               

               

               

               

               

               

              鱼类

               

               

               

               

               

               

               

               

               

               

               

               

               

               

               

               

               

              鸟类

               

               

               

               

               

              野化的家猫

               

               

               

              圆明园遗址公园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鱼类与

              螺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3)近年来,圆明园遗址公园为了改善水系景观,有计划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观赏植物种植面积,此举对圆明园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_______。

              (4)圆明园是北京地区金线侧褶蛙的唯一产区,为探察这一物种在该区的________,对其进行了取样研究,第一次捕获120只,测量并作标记后释放,两周后,再次捕获的100只中有15只带有标记,此环境中大约有金线侧褶蛙________只。

              (5)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