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所示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

              (1)判断A~C 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A ______ ,B ______ ,C ______
              (2)若3种种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 ______
              (3)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 ______
              (4)a或b的变化曲线是在 ______ (种群或群落)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 ______ 水平上的研究.
              (5)狐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能够依据狐的气味躲避狐,可见生态关系系统中信息能够 ______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2. 蜜蜂是一种群聚的益虫,蜜蜂的筑巢、语言,以及采粉酿蜜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1)蜜蜂的侦查蜂在发现蜜源后,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伴,如果侦查蜂跳“圆形舞”,则表明蜜源距离很近,在百米之内,这种信息是 ______
              (2)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朵上采集花粉,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这种关系在生态学上包含种间互助和 ______
              (3)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呢?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实验材料为蜜蜂100只,1朵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5瓣的植物花朵,白纸,剪刀,染料,无色且与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剂.
              实验设计见表:
              组别 假设 操作步骤 预测结果 结论
              1 通过花的味道识别
              2 通过花的颜色识别
              3 通过花的外形识别
              ①第2组的“模拟花”在味道、颜色和外形等方面的要求是 ______
              ②如果将3组的“模拟花”摆在蜂箱周围同时进行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______
              ③每组实验测量的指标是 ______
            • 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涉及螳螂、蝉和黄雀三种生物,其中螳螂通过捕食蝉获得能量,而黄雀通过捕食螳螂获得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1)“蝉→螳螂→黄雀”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原因是________。

              (2)螳螂捕食蝉后,蝉体的能量最初的用途有________和________,从能量值角度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的特点。

              (3)当螳螂捕食蝉时,蝉的鸣叫声会使附近的蝉飞离,这种信息属于________(填“物理”“化学”或“行为”)信息。在食物链上相邻的物种之间存在“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该现象可反映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

            • 4. 近年来,烟台地区苹果种植户开始发展生态果园模式,如图: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______ ,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来看,食用菌属于 ______
              (2)果树开花期,果农利用一种小型蜜蜂传粉,蜜蜂传粉时相互通过跳摆尾舞或震动翅膀发出嗡嗡声来进行交流,从信息类型来看,上述信息分别属于 ______ .花天牛以果树的花和叶为食,肿腿蜂可以将卵产在天牛幼虫的体表,吸取幼虫的营养,肿腿蜂和花天牛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利用肿腿蜂控制花天牛数量属于 ______ 防治.
              (3)该生态系统中,鸡鸭等家禽的存在既有助于消除杂草,控制虫害,又可以为果树提供粪肥,假设家禽的能量来自杂草,来自害虫,那么家禽每增加1Kg,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 ______ Kg.
              (4)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果农建立生态果园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
            • 5.

              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城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有一定生存优势的原因是                        

              (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                 

              (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                      

              (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                      ,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 6.

              人工湿地建设成为城市的“新宠”,它能极大地提高城市宜居指数.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湿地的底泥中有大量的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是________.

              (2)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________和________.每天都有一定量的污水排放到人工湿地,但并没有因此引起生态失衡,说明人工湿地具有较强的________稳定性.

              (3)假设该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三种生物,它们构成的食物网关系如图①所示.甲能量中比例为m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要使丙能量增加n,则消耗甲的能量最多是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一段时间内,生物甲种群数量变化如图②所示,在AB时间段,生物甲每天增加7.5%,并呈“J”型增长,假设最初数量为3000,则20天后甲种群的数量为N20=________(用公式表示).

               

            • 7.

              基础知识填空

              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是碳酸盐和       ,碳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形式是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同时进行,相互依存,物质是能量流动的      ,能量是物质循环的        

              2、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        。其中既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后可以来源于生物的是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影响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               

              4、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                 

              5、在果酒发酵结束后,接种醋酸菌并适时通无菌空气,发酵液发生的主要变化的反应式是                                       

            • 8.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多次陷入严重雾霾之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含碳化石  燃料的过度使用.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B1-B3)、C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B1→B2→B3,构成了 ______ ,该生态系统的 ______ 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2)碳元素通过① ______ 途径进入生物群落;图中B1、B2、B3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 能力.
              (3)图中捕食者能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______
              (4)汽车尾气是产生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你认为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______ (至少两条).
            • 9.

              蜜蜂营社会性生活,一个蜂群内的个体分为蜂王、工蜂、雄蜂,它们在蜂群中起不同作用。蜂王分泌一种叫“蜂王物质”的外激素来确保它在蜂巢中的地位,这种物质抑制其它雌性的卵巢发育,从而把它们变成不育的工蜂。

              (1)“蜂王物质”属于_______________信息,它的作用一方面保障蜜蜂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维持蜜蜂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集含水量约为80%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的第二个胃中,在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30分钟发酵,回到蜂巢中吐出。由此可知,人类所喝蜂蜜中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同化的能量。

              (3)蜜蜂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4)蜜蜂螫敌害时,因尾刺有倒钩,常将自身的内脏拔出,导致蜜蜂个体死亡,这种现象对种群的生存是____________(有利、有害)。

            • 10.

              我省黔东南地区,很早就有“稻—鱼”共同种养模式,不但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染,维护和改善稻田生态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和鱼共同种养后,鱼类的粪便被________分解,可以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水稻则为鱼提供有机物。避免了单一的水产养殖对水体造成的________污染。

              (2)每年输入水稻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水稻体内,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余能量的去处是________。

              (3)与单一的水稻生态系统相比,“稻—鱼”共同种养模式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

              (4)“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诗中描述的情景体现了生态系统中________信息对生物的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