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当植物被害虫危害后,感染部位会产生水杨酸(SA),后者能诱导植物释放挥发性化学物质,以吸引害虫的天敌,从而形成间接防御反应。水杨酸甲酯(MeSA)被植物吸收后可转化为SA。科研人员通过在无公害茶园喷施不同浓度的MeSA溶液,分析害虫及其主要天敌种群密度的变化,以期为茶树害虫的无公害治理提供依据,结果如下表。分析回答:

              MeSA

              /mmol·L-1

              处理时间

              /h

              植食性害虫

              /头· 0.25m-2

              捕食性天敌

              /头· 0.25m-2

              寄生性天敌

              /头· 0.25m-2

              益害比

              天敌数∶害虫数

              0

              24

              338.2

              6.5

              13.8

              1∶16.7

              48

              586.6

              13.8

              22.3

              1∶16.2

              0.1

              24

              305.3

              9.4

              17.5

              1∶11.3

              48

              515.7

              13.2

              33.4

              1∶11.1

              0.2

              24

              298.8

              11.0

              23.2

              1∶8.7

              48

              436.3

              18.8

              40.4

              1∶7.4

              0.4

              24

              273.6

              12.7

              19.4

              1∶8.5

              48

              332.3

              15.6

              36.5

              1∶6.4

              0.8

              24

              259.6

              8.8

              15.2

              1∶10.8

              48

              327.5

              12.1

              34.6

              1∶7.0

              (1)水杨酸甲酯诱导茶树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属于生态系统的&;     信息,它引起植物形成间接防御的现象可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      功能。

              (2)寄生性天敌在该茶园生态系统中属于      (成分)。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MeSA处理后,植物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对植食性害虫      (能/否)产生一定的驱避作用。与24h相比,处理48h对天敌诱集的效果      

              (4)研究表明,MeSA最佳处理浓度是      

              (5)利用MeSA进行害虫防治,除可以减少农药污染外,还能够      ,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2.

              下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乙图箭头表示部分能量流动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字母和箭头表示)。

              (2)图甲中A→D主要表示___________过程,碳在B→E之间以_________形式流动。

              (3)乙图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E所代表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

              (4)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请在乙图中补充完整图甲所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模型图(补充必要的箭头、方框内填写字母)

            • 3.

              下图是江苏某农村因地制宜建设的生态农业园示意图,

              (1)该生态农业园建设主要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有_________ __________(至少2个)。

              (2)池塘养鱼时,通常采用多鱼种混合放养模式(上层为食浮游生物的鳙鱼,中层为食草的草鱼,下层为杂食性的鲫鱼等)。从群落结构分析,这种养殖模式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3)防治果树虫害时,常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捕害虫或干扰交配,从而降低害虫种群密度。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 ___(信息类型)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流入该生态农业园的总能量有______ __和人工输入的能量,人工输入的能量有__________ ________(至少2项)等。该生态农业园增加了“蝇蛆养殖、食用菌种植”等项目,其意义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根据图示,请用箭头表示生态系统三类生物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

            • 4.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其获得的能量值,请据图分析:


              (1)图中共有_______条食物链,沙氏变色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____________________。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若字母代表能量值,则b、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图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樟毛等植物呼吸消耗的能量________(包含/不包含)在a中。

              (3)该生态系统中的某些植物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该过程中特定波长的光属于______信息,这一现象说明信息传递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地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还将不断改变,这一过程属于          ___________演替,该过程中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稳定性逐步提高.

            • 5.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其中A、B、C、D构成群落,①②③④⑤⑥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营养结构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2)图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则在其被弃耕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若农作物所固定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总量为a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能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 kJ。

              (5)分析图,用箭头、文字、字母完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

            • 6.

              如图所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和_________的基本单位。如果种群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是按a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有限的。

              (2)种群数量增长按b曲线方式增长,最多达到K点为止,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_____。K值也称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

              (3)将种群数量绘制成以上曲线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___模型。

              (4)某高原鼠兔感受到赤狐粪、尿的气味,会有躲到洞穴中的行为,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 7.

              下图1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2为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图3表示某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

              (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

              (3)生态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2中农作物所积累的有机物中能量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

              (4)图3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三级消费者是_______。

              (5)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_____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 8.

              下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草、蜣螂依次属于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2)图甲中的被捕食者面对天敌时向自己同伴发出求救的叫声,属于________信息。某些植物开花需要光刺激,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 1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4)图乙中,碳元素由B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过程进入A。碳元素在A、C、D之间以______________形式传递。图乙中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未在图甲中体现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5)给牧草施加32P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食草昆虫和蟾蜍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见图丙。图中曲线B表示______________体内的放射性强度。若实验再增加对蛇体内放射性强度的检测,则其达到最高峰时的强度应____________(“高于”或“低于”)前两者。

            • 9.

              图甲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图乙是该系统中的碳循环模式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还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若浮游动物和鲢鱼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雌雄个体间,到了繁殖季节会经常进行信息交流,其作用是_______。

              (4)图乙中,碳以__________的形式在A和D之间循环,以__________的形式在B、C、D之间流动。

              (5)该池塘由于过度富营养化造成水体发绿发臭,生物大量死亡,经过治理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演替。

              (6)如果甲、乙、丙是经济性鱼类,丁是鱼塘中不慎混入的少量肉食性鱼,在人工养殖中,要及时清除鱼塘中的丁,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如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各组分间通过____和____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同时,____调节着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保持一个封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必须从外界源源不断地输入____。

              (3)对a、b两个生态系统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____(填“>”“<”或“=”)b;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x和y的关系为____。

              (4)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____价值。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