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Ⅰ .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为人类服务。图甲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是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淡水虾与植食性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图甲中所含成分不能构成生物群落,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水绵固定的总能量是1000KJ,则肉食性鱼的同化量最多增加____________KJ。为了保证该鱼塘的有机物输出量,需要大量投放饵料,则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捕鱼时要控制网眼大小,只捕捉较大的鱼,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保持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有利于鱼种群数量快速恢复。

              (4)图乙中在A、B、C、D、E点进行的防治中,最可能是生物防治的是 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下图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表格为该灌木丛第一、二、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百万千焦),“?”表示能量暂时不详,但可以计算出来。


              营养级

              同化量

              未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量

              2.48×1011

              2.0×1011

              1.69×1010

              2.8×1010

              3.1×109

              4.6×108

              6.6×108

              1.53×109

              ?

              8.0×107

              4.0×107

              2.3×108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N点时出生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能量在第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

              (3)弃耕农田演替到灌木丛属于______演替,一般来说,弃耕农田演替到灌木丛比裸岩演替到灌木丛所需时间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弃耕之前农田的管理要定期除草、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去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外来物种黄花刺茄侵入后,在短期内数量迅速增加。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上长满尖锐毛刺,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 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2.

              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则甲、乙、丙、丁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丁代表的是___________,丙代表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乙1与乙2之间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若调查某新迁入种群的数量,连续十几年该种群数量每年均比上一年增加10%,由此可以构建出该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           (Nt表示t年后的种群数量,t表示年数,N0表示起始种群数量)。

              (4)若该生态系统是湖泊,它具有蓄洪防旱等多方面的功能,这主要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价值。近几年由于污水大量排放使湖泊出现了大面积的水华现象,导致水质恶化,若不加以治理,大量繁殖的藻类死亡后被分解,会引起水体溶氧量继续下降,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加剧,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调节。

            • 3.

              如图1是某农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Ⅰ、Ⅱ、Ⅲ代表三个营养级,能量单位为百万千焦);图2是该生态系统相关内容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未标记出Ⅱ的呼吸量,其呼吸量应为_______百万千焦.图2若表示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则应做怎样的改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1中某种绿色植物的数量锐减,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数量发生了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________调节来实现的。   

               (3)农田中某昆虫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_____________信息,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4)为提高农产品产量,利用物理信息吸引大量云雀,下图能量流动示意图中的A表示____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由 ______ 固定的太阳能,图中A代表 _________ .
              (2)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有 ______ (J/cm2•a)传递到肉食性动物体内.
              (3)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
              (4)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 ______ .
              (5)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 ______ 和 ______ 三个方面的功能,其中能量流动具有 ________ 的特点.
              (6)建立“桑基鱼塘”,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的 ________ .
            • 5.

              图一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d代表4种动物;图二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A~C代表能量。

               

                                                  图一                                                     图二

              (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主要是________(填生理过程)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

              (2)请写出图一中存在的食物链(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中B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A中能量为m ,B中能量为n ,鼠的天敌同化的能量为p ,则该生态系统中从鼠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4)每年的旱季来临时,草原的部分食草动物会迁徙到水草丰富的地带,这一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功能。

            • 6.

              当植物被害虫危害后,感染部位会产生水杨酸(SA),后者能诱导植物释放挥发性化学物质,以吸引害虫的天敌,从而形成间接防御反应。水杨酸甲酯(MeSA)被植物吸收后可转化为SA。科研人员通过在无公害茶园喷施不同浓度的MeSA溶液,分析害虫及其主要天敌种群密度的变化,以期为茶树害虫的无公害治理提供依据,结果如下表。分析

              回答:

              MeSA

              /mmol·L-1

              处理时间

              /h

              植食性害虫

              /头· 0.25m -2

              捕食性天敌

              /头· 0.25m -2

              寄生性天敌

              /头· 0.25m -2

              益害比

              天敌数∶害虫数

              0

              24

              338.2

              6.5

              13.8

              1∶16.7

              48

              586.6

              13.8

              22.3

              1∶16.2

              0.1

              24

              305.3

              9.4

              17.5

              1∶11.3

              48

              515.7

              13.2

              33.4

              1∶11.1

              0.2

              24

              298.8

              11.0

              23.2

              1∶8.7

              48

              436.3

              18.8

              40.4

              1∶7.4

              0.4

              24

              273.6

              12.7

              19.4

              1∶8.5

              48

              332.3

              15.6

              36.5

              1∶6.4

              0.8

              24

              259.6

              8.8

              15.2

              1∶10.8

              48

              327.5

              12.1

              34.6

              1∶7.0

              (1)水杨酸甲酯诱导茶树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信息,它引起植物形成间接防御的现象可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__功能。

              (2)寄生性天敌在该茶园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成分)。研究表明,MeSA最佳处理浓度是_______。

              (3)输入第一营级的能量,一部分______________;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供给丙,则丙能量增加M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_________ 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5)上图中,将丙的食物比例由甲∶乙=1∶1调整为2∶1,丙的食量不变,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丙的数量约是原来的_________倍

            • 7.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其中A、B、C、D构成群落,①②③④⑤⑥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营养结构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2)图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则在其被弃耕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若农作物所固定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总量为a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能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 kJ。

              (5)分析图,用箭头、文字、字母完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

            • 8.

              下图1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2为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图3表示某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

              (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

              (3)生态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2中农作物所积累的有机物中能量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

              (4)图3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三级消费者是_______。

              (5)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_____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 9.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 ______ 只,该调查方法为 ______ ,适用于 ______ 的动物.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 ______ .
              (2)(双选)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个条件是 ______ .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图所1示.据图分析: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______ 型;乙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______ 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只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图2中的曲线 ______ .这个鼠群种群数量大约在 ______ (填40或20)只时繁殖最快.
              (5)在该草原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传递的功能之一是 ______ .
            • 10.

              下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该草原系统的有机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过程(填字母)将大气中的无机碳固定下来的。

              (2)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此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的功能。狼和鼠通过捕食关系维持着两者数量的相对稳定,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的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的含义为_____。若鼠摄入能量为2.2×109 kJ,A中能量为1.6×109 kJ,B中能量为1.2×109 kJ,狼同化能量为2.4×108 kJ,则该生态系统中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

              (4)如果在草原上超载放牧,会导致草原的破坏,说明了_____________,破坏后的草原不再放牧会慢慢恢复,这种恢复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演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