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左图表示利用人工生态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示意图,右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研究该生态系统的绿藻时,常用________法调查种群密度,而主要依据种群的___________来预测芦苇数量的变化趋势。

              (2)绿藻等藻类出现垂直分层现象的生态因素是           

              (3)输入该湿地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图C的能量最多为B的20%? _____(是、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生活污水过度流入人工生态湿地会使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

            • 2.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图丙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用字母表示)。在①③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_法。

              (3)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5)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__。

              (6)生态系统的功能除图甲所示以外,还有___________。

              (7)若图丙种群数量变化呈现中“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若图丙种群为长江流域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若图丙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__(用图中标号Ⅰ、Ⅱ、Ⅲ表示)。

            • 3.

              下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表示某人工马尾松林中主要生物之间的关系,图3表示该松林各种群对能量的使用情况(单位:千焦/km)(净同化量=同化量一呼吸消耗量),据图回答问题:


                                                                    图3

              (1)图1中缺少的箭头是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2)图2反映出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       调节的概念模型。若因某原因,植食昆虫数量急剧下降,迫使食虫鸟飞向其他松林觅食,此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能     的作用。
              (3)表格中,净同化量指的是用于          的能量,“?”的数值为           
            • 4.

              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___________________(从何处到何处)。

              (2)图中在A过程中起作用的生态系统的功能成分是________。

              (3)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相对稳定,在于生态系统具有               。目前,图中的      过程,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导致了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4)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是:                     。

            • 5.

              圆石藻是一种海洋浮游生物,代谢过程中会产牛二甲基硫醚(DMS)。下图是DMS在海洋中生成的主要过程,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圆石藻属于         。经研究圆石藻对海洋气候变化有影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圆石藻大量繁殖会诱发病毒侵染其细胞,从而使其数量下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可通过        调节机制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

              (3)研究发现,海洋中生物能促进DMS氧化分解产生SO42-,从而加快生态系统的             

              (4)图中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           

              (5)中间产物X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它能作为一种         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 6.

              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3年实验。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试回答问题:

              (1)大气中的N2进入该森林群落后形成的有机物有________________(举两个例子)。在森林群落中,能从环境中直接吸收含氮无机物的两大类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氮元素以N2、NO和________的形式被生物吸收,人和哺乳动物的氮素又以________的形式进入无机环境。

              (3)图中显示,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的两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硝酸盐含量过高的水不宜饮用。在人体消化道中,硝酸盐可转变成亚硝酸盐。NO能使DNA中C—G碱基对中的“C”脱氨成为“U”。上述发生突变的碱基对经两次复制后,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实验结果说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条)。

              (7)实验中选用两个山谷,即1号和2号山谷做实验,体现了实验设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________分布。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2)蝗灾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的重大危害之一。图甲示研究者对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影响的实验结果;图乙为农业部门对某次“亚洲小车蝗”的爆发和防治过程中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

              ①由图甲可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甲图为研究者依据实验结果建立的________模型。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

              ②若图乙是对蝗虫的幼虫跳蝻进行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则该调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由图乙可知,农业工作者在图中________点进行了农药防治,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图中________点是引入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间的________关系,使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从种群特征考虑,致使“亚洲小车蝗”的数量在e→f点变化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重的草原火灾会破坏生态系统,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加速生态系统的________,还可使部分位置获得更多光线,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利于植被生长。火灾后的草原演替的过程中,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 8.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代表湿地生态系统的三种成分.据图回答:

              (1)图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图中甲所代表的成分是  ,碳元素从乙→丙的传递形式是  

              (3)人工湿地中的植物除绿藻(浮游植物)外,还有芦苇(挺水植物)和苦草、黑藻(沉水植物)等,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4)若人工湿地一条食物链A→B→C中,各种群在一年时间内对能量的同化、利用和传递等的统计(单位:百万千焦/年)如下表.

              种群

              输入的总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消耗

              传递给分解者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的能量

              A

               

               

              65.5

              3.0

              15.0

              41.5

              B

              15.0

              5

               

              0.5

               

              2.5

              C

              2

              0.6

              1.4

              微量(不计)

               

              据上表推测:种群A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  ,能量从种群B到种群C的传递效率为  

              (5)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 能力,实现这一能力的机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近几十年来,人类在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得各种资源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生态环境。

              Ⅰ.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1中    所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乙所代表的生物对应图2中的           。若图1中过程③和④的组成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越高。

              (2)若图2中E所处的营养级含有的能量为7.3×109 kJ,B的能量为1.5×108 kJ,D的能量为1.8×108 kJ,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5%,则A的能量是         ,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           特点。

              (3)“温室效应”将给人类带来灾难。下列有关温室效应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A.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B.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 

              C.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措施

              D.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

              Ⅱ.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



              (4)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来有              

              (5)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                    结构。

              (6)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其分解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10.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其生物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下表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数据统计表(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试回答下列问题:

              营养级

              分解者

              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kJ)

              141.0

              15.9

              0.9

              221.7

              呼吸消耗的能量(kJ)

              501.2

              79.1

              13.2

              0.5

              192.6

              (l)生态系统的结构除了甲、乙、丙、丁所表示的成分外,还包括________。表中的I和分解者分别对应图中________。

              (2)图中A生物为第________营养级,其下一营养级生物为________(填字母);据表分析A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图中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C灭绝,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     _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 _______      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