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春•广州校级期中)目前,在野外生存的华南虎很少,甚至有可能绝迹.影响它们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人虎冲突:一是人为因素导致华南虎的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二是华南虎的很多食物也是人类的食物.
              (1)华南虎和东北虎均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它们属于一个物种的两个不同亚种.从进化的角度看,其差异的实质是种群的    不同.
              (2)野外的成年华南虎通常将尿液喷洒在树枝上作为确定领地的一种标志,这属于    信息.
              (3)如图是能量流经华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华南虎的摄入量.那么,B、C、D、E依次表示华南虎的                .而要确保华南虎的能量需求,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B的    倍.
              (4)如何解释当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时,华南虎的生存和繁殖就变得异常困难:    
              (5)为保护华南虎,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这属于    保护.
            • 2. 桑基鱼塘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带的水乡,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如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模式依据的主要原理包括    .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少消耗、    等特点.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其能量利用率髙的原因是在营养结构上具有    的特点.
            • 3. (2016春•深圳期中)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
              (1)丙中可能有的生物类型是    (填字母).
              A.原核生物     B.真核生物      C.病毒
              (2)写出该生态系统存在的食物网:    
              (3)B和D之间传递的信息种类可能有    
              (4)如果这是一块管理良好的农田生态系统,图中生物    的同化能量值应减少.
            • 4. (2016春•台州校级期中)如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1)猫头鹰占有    个营养级,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昆虫属于    
              (2)若该生态系统被某重金属污染,该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并对雀鹰造成严重危害,这种现象称为    
              (3)由于人们连续围猎狼和狐,结果草原植被受到破坏,其原因是    ,停止围猎几年后,狼和狐重新大量繁殖,生态恢复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4)在“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若鹰增重1千克,从理论上计算需消耗草约    千克(传递效率为10%).
            • 5. 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图中单位为KJ/(m2•a)),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决定自然保护区内某种群数量的变化因素是    ;图2中,在    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2)如图1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光能为     KJ/(m2•a),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有机物输入”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     KJ/(m2•a)(注:图中“有机物输入”流入“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为2,“肉食性动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0.05).
              (3)调查自然保护区内的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用    法,其取样的关键是要    .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土壤动物生活环境,这些动物间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的    
            • 6. 下面图1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代表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内几种生物的具体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表示生产者的字母是    ,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是以    形式进行的,碳元素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    生理过程实现的.
              (2)图2包含    条食物链.假如要该群青蛙增重1千克,则蝗虫将被捕食    千克(假设能量传递效率为10%,每条食物链为青蛙提供的食物量相同).
              (3)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因素多种多样.合理密植有助于增产,调查大麦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农民常常设法除去狗尾草、消灭蝗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看,这样做的意义是    .给大麦田施农家肥也可提高产量,主要因为增加了    (某外界因素).
            • 7. 图为某生态系统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其获得的能量值,请据图分析:

              (1)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沙氏变色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    .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    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若字母代表能量值,则b、c的大小关系是    ;图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樟毛等植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包含/不包含)在a中.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系统某种大型飞行草食动物的种群密度,若部分被标记的生物被捕食,则计算得到的种群数量    (大于、等于、小于)实际种群数量.
              (4)假设沙氏变色蜥只有地面草食动物和小型地面肉食动物两条食物链(其他动物不存在),樟毛等植物
              中的能量不变,将它的食物比例由地面草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沙氏变色蜥的能量是原来的    倍.
              (5)该生态系统中的某些植物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该过程中特定波长的光属于    信息,这一现象说明信息传递的功能之一是    
              (6)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地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还将不断改变,这一过程属于    演替,该过程中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逐步提高.
            • 8. 研究人员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将主要物种绘制成食物网结构模式图(如图一)

              (1)该生态系统中至少有    个种群,请举出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的一对生物:    ,生态系统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有    
              (2)假设E(20 000kJ)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E1+E2+E3=3 000kJ)分别表示牲畜、昆虫和鼠三者同化的能量.牧草呼吸消耗的能量为2 500kJ,牲畜、昆虫和鼠三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为600kJ,三者粪便中的能量为500kJ,则该食物网中由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若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2×108kJ,按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鹰最终获得的能量最大值为    
              (3)为保护牧草,牧民采取措施控制鼠类大量繁殖的目的是    
              (4)图二曲线所示种群在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    年,种群数量下降的时间段是    年.
              (5)该草原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    过程的真实写照,体现了生态系统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 9. (2016春•舒城县校级期中)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元素的循环途径(图中数字表示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A、B(B1、B2、B3)、C共同构成了    
              (2)碳元素主要通过[①]    途径进入生物群落,[②]为生物的    作用.成分C所起的作用是    
              (3)图中捕食者能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4)若图中A固定的太阳能为600kJ,则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最少可得到能量    kJ.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5)森林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若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时不能自动恢复,这一事实说明    
              (6)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被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    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营养级    ,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