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__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____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A为___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_。       

              (3)图中D→C过程是通过______作用实现的。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_________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_____形式储存在地层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_____的形式循环。

            • 2. 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3年实验。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大气中的N2进入该森林群落的两种途径有_____________。在森林群落中,能从环境中直接吸收含氮无机物的两大类生物是_____________

              (2)氮元素以N2、NO3-和________的形式被生物吸收,进入细胞后主要用于合成_____两类生物大分子。

              (3)图中显示,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物_________。

              (4)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的两个原因是_____。

              (5)硝酸盐含量过高的水不宜饮用。在人体消化道中,硝酸盐可转变成亚硝酸盐。NO2-能使DNA中C-G碱基对中的“C”脱氨成为“U”。上述发生突变的碱基对经两次复制后,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氮元素从森林群落输出的两种途径是_______________

              (7)该实验结果说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两个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

            • 3.

              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则甲、乙、丙、丁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丁代表的是___________,丙代表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乙1与乙2之间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若调查某新迁入种群的数量,连续十几年该种群数量每年均比上一年增加10%,由此可以构建出该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           (Nt表示t年后的种群数量,t表示年数,N0表示起始种群数量)。

              (4)若该生态系统是湖泊,它具有蓄洪防旱等多方面的功能,这主要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价值。近几年由于污水大量排放使湖泊出现了大面积的水华现象,导致水质恶化,若不加以治理,大量繁殖的藻类死亡后被分解,会引起水体溶氧量继续下降,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加剧,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调节。

            • 4.

              某地大力发展农家乐,构建旅游与生态并举的生态农业。池塘养鱼垂钓,水稻长势喜人,农民正忙着进行除草、治虫、施肥等生产活动。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池塘中的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它们在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与不同水域深度的__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

              (3)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稻田生态系统中要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假定λ表示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其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图2为该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m2·d)],请分析回答:

              图1中该种群数量在ad段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图2中由草食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其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外,还包含_____________中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

              (5)随着规模扩大,游客增多,有些废弃物和垃圾扔进池塘,但并未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a~d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草原向森林演替,则这一过程中,生产者吸收CO2量将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稳定性逐渐增强,__________稳定性逐渐减弱。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
              (3)图甲中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草原群落的途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d代表的生理过程有两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的A表示___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图甲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若牧草同化的总能量为M,其中有3/4的能量通过食物链流向牛,则蛇同化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_________。

            • 6.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藻类属于_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____和____。 

              (2) 鳡鱼、翘嘴鲌、蒙古鲌等处于第____营养级。 

              (3) 由于食性不同,湖泊中的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在群落的空间结构中称为_______。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 

              (4)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人们为了更好地利用该湖泊的能量,可通过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如图表示北温带某湖泊自上而下的分层情况。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这种分层体现了群落的____结构,其层次性主要由光的穿透性、____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 

              (2)人们使用油漆涂于船只的表面,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进入水体造成污染,该污染物通过_____逐级积累和浓缩,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如果该湖泊受到了较大污染,鱼类数量减少,死鱼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的死亡,这个调节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_____。 

              (3)科研小组对流入该湖泊中某种鱼种群的能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


              能量去向

              摄入食物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呼吸作用散失

              51.6

              1.5

              23.1


              据表结果分析,该鱼种群的同化量为______kJ/(cm2·a)。若要调査该湖泊中这种鱼的种群密度,通常使用_____法。 

            • 8.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用字母表示),在②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矢车菊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__法。

              (3)图乙中,若羊、鼠和食草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

              (4)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

              (5)生态系统的功能除图甲所示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

            • 9.

              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在其适生地能攀援、缠绕于乔灌木,重压于其冠层顶部,阻碍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继而导致附主死亡。因此,薇甘菊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有害植物之一。科研人员研究了薇甘菊不同入侵程度对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有机碳储量/t·hm-2

              未入侵区域

              轻度入侵区域

              重度入侵区域

              植被碳库

              51.85

              50.86

              43.54

              凋落物碳库

              2.01

              3.52

              5.42

              土壤碳库

              16l.87

              143.18

              117.74

              总计

              215.73

              197.26

              166.70

              (1) 调查薇甘菊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薇甘菊与附主植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 

              (2) “植被碳库”中碳主要以____形式存在,这些碳的主要去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与薇甘菊未入侵区域相比,薇甘菊重度入侵区域的总有机碳储量减少了____%。 

              (4) 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的加剧,凋落物碳储量显著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土壤碳储量减少是因为薇甘菊根系较多且密集,增加土壤孔隙度,有利于_________。 

            • 10. 利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

              (1)图中A代表_________________,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________ J/cm2a,其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

              (3)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能力,其基础________________调节。

              (4)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