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湖泊中生活着鱼类、青虾、水蚤和水生植物等生物.其中,肉食性鱼类以青虾为食,青虾以水蚤和水生植物为食,水蚤以水生植物为食,请分析回答:
              (1)湖泊中不同种类的鱼不属于同一物种的原因是它们之间存在    .各类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其意义是    
              (2)根据湖泊中上述生物的食物关系推算,若肉食性鱼类增加1千克,至少消耗水生植物    千克.若青虾被大量捕捞,短期内将直接造成肉食性鱼类的种群密度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3)水生植物在该湖泊的碳循环过程所起的作用是    
              (4)若水体受到重金属污染,该湖泊中体内重金属浓度最高的生物是    
            • 2. 回答下列有关果园生态系统的问题:
              (1)果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2)果树害虫的天敌与害虫之间的关系为    .天敌控制果树害虫与喷施农药相比,其优点包括能够更有效控制害虫数量,作用时间也更为    ,并且能够减少    
              (3)某果园中,有一条食物链为:柑橘(W1)→蚜虫(W2)→七星瓢虫(W3),括号内为该生物每年的同化量,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W2远小于
              1
              10
              W1,其原因是    
              (4)实践表明,在果园种草,可以大大降低害虫对果园的破坏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这一措施使果园生态系统    
            • 3. 长果桑是热带雨林中的一种重要植物,根浆瘦蚊以桑果为食,太阳鸟既能取食桑果又能啄食堪浆瘦蚊.请回答下列问题:
              (l)以上三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有    
              (2)长果桑果实在成熟过程中不断释放出芳香气味吸引太阳鸟取食.在这一过程中,芳香气味属于    信息,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具有    的功能,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若在100hm2雨林区域中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太阳鸟种群密度(不考虑出生、死亡、迁人、迁出等情况),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重捕获10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则该区域太阳鸟的种群密度为    .太阳鸟被捕获后警惕性提高,较难被重捕,因此调查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    
              (4)在轻微外力干扰下,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若人类过度利用热带雨林资源,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则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原貌,这是因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较弱.
            • 4. 图甲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蒙古兔在一段时间内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猫头鹰处于第    营养级,若草提供1000KJ的能量,则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获得     KJ的能量.
              (2)农田生态系统需要人为的管理,定期施肥,则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为    .农田生态系统常采用间种模式,即按照比例间隔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    
              (3)由图乙可知,在调查时间段内蒙古兔种群数量的增长呈现    型曲线.若想持续最大量的捕获蒙古兔,应使其种群维持在    (填“t0”“t1”或“t2”)时的数量.
            • 5. 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赤眼蜂把卵产在玉米螟的卵内孵化,瓢虫则直接以玉米螟的卵和幼虫为食.回答下列问题:
              (1)一块玉米田里的玉米、杂草和玉米螟等生物共同构成    .赤眼蜂和瓢虫之间的关系是    
              (2)玉米螟在产卵时会释放信息素,据此赤眼蜂能很快找到玉米螟卵,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能够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玉米田易受玉米螟侵害的主要原因是    
              (4)合理密植可提高玉米产量,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栽种密度过高会导致产量降低的原因是    
            • 6. 北极冻原生活着藻类、苔藓、矮柳等植物及以它们为食的驯鹿、旅鼠(雷鸟等动物,也生活着主要以旅鼠为食的北极狐.请分析回答:
              (1)驯鹿属于第    (个)营养级.当驯鹿数量增多时(不考虑迁人、迁出),驯鹿种群的出生率    (大于/小于/等于)死亡率.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雷鸟同化的能量比其摄取的能量少的主要原因是雷鸟摄取的食物中有一部分以    的形式通过消化系统排出.
              (3)当旅鼠数量增加时,北极狐的数量随之增加;北极狐的数量增多后,又会使旅鼠的数量降低,该过程属于    调节,这种调节方式是生态系统    能力的基石出.
              (4)该生态系统除上述材料所涉及的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 7. 研究发现某湖泊中小球藻为水蚤提供食物,对河蚌消化道内的食物进行分析,发现既有小球藻也有水蚤,水蚤可以被鱼甲捕食,鱼甲又可被鱼乙所捕食(鱼甲和鱼乙生活的水体空间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以上生物之间的食物网简图.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除上述成分外,此湖泊生态系统还应该包括    ;鱼甲和鱼乙之间的关系是    
              (3)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若鱼甲的同化量是M,水蚤同化的能量为 N,则(M÷N)×100%    (填“>”、“=”、“<”)10%,原因是    
              (4)农业生产使用的化肥、农药有一部分随着水流最终汇入湖泊,但并未对其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说明该 湖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    稳定性较强.
              (5)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该湖泊现已成为鸟类的乐园.当地曾多次举办观鸟摄影大赛、湿地科普知识展等系列活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 8. 某滨海区因自然和人为原因导致土壤退化并形成碱斑地,自然植被仅有碱蓬、碱蒿等少数几种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该碱斑地全部碱蓬构成一个    .盐碱度的差异使碱蓬、碱韭等分布在不同的地段,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2)人们对碱斑地封育、种草期间,引人的虎尾草数量没有呈指数增长,原因是    .虎尾草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    
              (3)随着恢复改造的进行,沿岸水域出现了底栖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等,它们之间主要的种间关系有    
              (4)滨海区中的生物群落和    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恢复后的生态系统的    大大提高.
            • 9. (2016•大连二模)某沙漠气候干旱,物种稀少.如图是该沙漠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沙漠中有水区域与缺水区域分布的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    结构.
              (2)图示的食物网中涉及响尾蛇的食物链有    
              (3)人们常捕捉响尾蛇以用于商业活动,若在某些区域内更加容易捕获响尾蛇,则说明响尾蛇种群的空间特征是    分布.捕捉时人们常向蛇穴喷洒汽化汽油以引出响尾蛇,这种方法是根据生态系统的    功能设计的.
              (4)经统计十年前该地区的德州角蜥种群数量为1800只,若在理想条件下德州角蜥毎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繁殖n代以后,预计德州角蜥的种群数量为    只.但是现在人们发现,徳州角蜥的种群数量并没有达到理想条件下的数值,主要是因为受到了    等种间关系的影响.
              (5)若该生态系统在一年时间内能量的输人和散失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则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    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大致相同.
            • 10. 某池塘中养殖有不同食性的鱼类,对其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调查分析后,发现该池塘的有机物输出量很大,需大量投放饵料维持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1)该池塘可看作是一个    ,流经该池塘的总能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2)不同食性的鱼类往往占据不同的水层,这种现象体现出群落的    结构.
              (3)池塘中肉食性鱼类数量较植食性鱼类数量少,从能量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4)该池塘若经营不善而废弃后,群落将进行    演替,演替的        与人工养殖时存在很大的不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