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根据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Ⅰ.甲图为某同学构建的模式图:

              (1)若A为裸岩阶段,C为森林阶段,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演替.在此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会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2)若B表示食草动物,则A属于____________营养级.若C增加1kg,则至少需要消耗A_______kg.

              (3)若B表示生物群落,A、C表示大气中的CO2库,则完成B→C过程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若A表示日照,B表示盛开的梨花,C表示被花香吸引的昆虫,则在A→B、B→C之间传递的信息种类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乙图是某一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能量关系及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问答问题。

              (1)图Ⅱ能量金字塔中营养级①对应图Ⅰ的_______,③对应图I中的__________。如果大量捕杀丙,则甲的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

              (2)甲种群在C点处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______,AB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蝗虫灾害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重大危害之一,生态学家特进行试验来研究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一蝗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如图.
              (1)该试验的因变量是 ______ ,根据试验结果建立 ______ 模型.
              (2)对草原危害最大的蝗虫是 ______ ,它与其它蝗虫的关系是 ______
              (3)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 ______ ,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 .
              (4)禾本科植物是草场的主要牧草,冷篙和星毛萎陵菜是草场退化代表植物.以下为防治蝗虫的不同处理方式对草原植物群落产生的影响.
              植物 不同纺织方式下植物类群所占百分比
              用虫胆畏油剂进行的化学防治 用绿僵菌进行的生物防治 无防治措施
              禾本科植物 45.3 60.6 52.3
              冷蒿 32.6 0.67 1.32
              星毛萎陵菜 4.36 0.37 0.81
              ①如长时间进行化学防治,会使草原经历_ ______ 演替.最可能演替为以 ______ 为主的植物群落.
              ②用绿僵菌防治更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原因是 ______  为使草原可持续发展.我国已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这属于 ______ 保护.
            • 3.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

              (2)若该农业生态系统是填湖造地形成的,说明人类的开垦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害虫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图中的A表示害虫同化的能量,则C、D表示的含义分别为:C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 ,D ___________的能量。

              (5)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害虫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______(填K或K/2)值;调查该地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常用________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 4.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为生态系统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B中的四种生物。


              (1)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填字母),B中的a种群在食物链中处于第   营养级;

              (2)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生物c的灭绝,其他生物数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波动后逐渐趋于稳定,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其基础是       调节。

              (3)该生态系统除具有物质循环功能外,还具有            功能。

            • 5. (10分)图甲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图乙是在调查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得到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鹰与鼠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中,反应敏捷的鼠和视力好的鹰均能很好的生存。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二者 _____________的结果;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信息传递能够 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2)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5×106kJ,那么鹰所获得的能量为 _____________kJ(能量传递效率用图中字母表示)。

              (3)若将该草原开垦成农田,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_____________ (升高、降低或不变)。

              (4)由图乙可看出,前4年鼠的种群数量 __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9年调查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 ________型,第__    _年鼠的种群密度最低。

              (5)第16~20年鼠的种群数量将呈_____型曲线增长,从物种之间的关系解释,可能的原因有______         ________。

            • 6.

              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代号        ,为了调查其种群密度,取样时要注意        

              (2)下图若某外生物入侵该区,其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则该生物第二十年出生率         (“大于”,“小于”,“等于”)死亡率,该外生物增长曲线呈        型。

              (3)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其基础为        

              (4)若将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降低。

              (5)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 7.

              如图表示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kJ;欲使C增加6 kg,需A_____________kg。生态系统中能量是不能循环流动的,原因是           (填能量形式)不能被生物体用于合成有机物。

                (2)与西双版纳的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原因是                      

                (3)在该生态系统中发现了一种抗逆基因,若将其用于培育优良的作物新品种,则利用了其         价值。

                (4)草原上狮子与羚羊可根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能                                            

            • 8. 下图表示我国南方比较常见的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不考虑人工投入的情况下,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总初级生产量)是________。

              (2)沼气池中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鱼等水生生物的排泄物及未被利用的有机物和底泥,其中一部分经过________的________作用后可作为肥料,返回桑基,培育桑树。

              (3)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________,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与种植单一作物的农田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

              (4)建立该生态系统遵循的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 9. (8分)我国南方的一些沟渠中栽培的水菱是浮水植物,近年来由于水浮莲的入侵造成水菱基本绝收。科研人员测定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水浮莲和水菱的光合速率,获得如下数据:

                               浮水植物

              测定指标

              水浮莲

              水菱

              光饱和点(lx)

              2458±69

              2550±37

              最大净光合速率umol/(m2.s) 

              34.50±0.72

              30.36±0.42

              光补偿点(lx)

              20.25±2.60

              29.75±2.4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数据,水浮莲比水菱生长较快的原因:一是光补偿点低,弱光条件下也能积累有机物:二是                    

              (2)我国一部分湖泊已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原因是含                    等元素较多的污染物摊放量超过了湖泊的             能力。水浮莲和其它藻类植物的种间关系是            ,引起水浮莲大规模繁殖的外界因素还有                                     

              (3)在这些沟渠中,入侵后期的水浮莲种群的年龄组成一般为                 型。

              (4)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我国引入水浮莲,造成生态入侵,没有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       

               

            • 10.

              图1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2是一种动物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①、③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_______            _、_______            _。

              (2)图2中该动物种群的K值为_______   _,当该动物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_______   _。

              (3)“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使全球再次聚焦碳排放问题,呼吁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力求减少图1中________(填序号)的碳排放量。

              (4)该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与图1中_____     ___(填序号)复杂程度有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