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布尽、兔、鼠、狼和蛇等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上,狼可以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捕获兔子,兔同样可以依据狼的气味躲避猎捕,其中气味属于    信息,由此了见信息传递具有    ,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兔和狼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都会越跑越快,这在生物学上称为    
              (2)研究发现,由于地形的起伏、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草原上不同地段生物的种类和密度不同,常呈镶嵌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    
              (3)草原生态系统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近万年来气候越来越干燥,草原逐渐沙化,近几十年由于过度放牧,草原沙化现象日趋严重.这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    
            • 2.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手段,昆虫之间也存在着可用于交流的“信息”,使昆虫表现出复杂的行为.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某种信息长距离传递实现的,如灯蛾的雌虫能吸引11公里外的雄蛾,天蚕蛾的雌虫腹部或停息过新羽化的雌虫的物体,都能吸引雄虫.为了探索昆虫交配求偶的秘密,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将某昆虫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实验2:将未交配的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虫.
              实验3:将未交配的雌虫腹部用小刀割下,再将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虫.
              实验4:将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在诱捕器的周围浇一桶汽油,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放在诱捕器中的雌虫能够吸引雄虫,这是由于昆虫具有    性.
              (2)实验1与实验2比较说明    
              (3)实验2实验3比较说明    
              (4)实验4汽油的作用是    ,但仍能捕捉到雄性昆虫,这说明    
              (5)这个实验使人们受到启发,可能通过这种方法,来控制和诱杀害虫,请指出一种可能的做法:    
            • 3.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化学信息的是(  )
              A.昆虫发出的声音
              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形舞
              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
              D.昆虫的性信息素
            • 4. 种植马铃薯的土壤中,蛴螬取食马铃薯块茎,食虫虻幼虫取食蛴螬,绿僵菌寄生于蛴螬体内.请回答:
              (1)绿僵菌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它对蛴螬的识别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2)食虫虻种群与蛴螬种群之间存在    调节,有利于维持马铃薯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3)研究人员从一块马铃薯田(忽略害虫取食及枯枝败叶)中收获马铃薯植株共5000Kg,通过化学成分分析计算出总含碳量为240Kg(已知,1Kg葡萄萄储存1.6×104KJ能量),则理论上据这些数据,可计算出    (填“输入马铃薯种群”、“马铃薯种群储存”或“马铃薯种群散失)的能量有    KJ.
            • 5. 如下是生物与环境中相关知识的概念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A→B→C
              (1)若该模型表示群落演替,A为弃耕的农田阶段,C为森林阶段,这属于群落的    演替.在此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会不断变化,丰富度是指    
              (2)若该模型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表示食草动物,则其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该部分能量最终以    的形式散失.
              (3)若该模型表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表示生物群落,A、C表示大气中的CO2库,则完  成AB过程的生理作用是    ,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能完成BC过程的生物包括    
              (4)若该模型表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A表示光照时间缩短,B表示鸡,C表示性成熟推迟,这说明    离不开信息传递.
            • 6. 某科学家在一呈带状分布的荒岛上发现了一种乔木A.岛上的一种蜗牛取食乔木A的落叶,一种猕猴喜欢取食该乔木的嫩叶,但嫩叶中的一种苦涩物质使猕猴不能一次过多取食.在种群密度的调查中,获得了下表数据,并根据其年龄结构得知目前种群较稳定.请根据上述信息及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样方编号123456
              乔木A株数254436
              (1)调查乔木A的种群密度,最佳的取样方法应是    ,下列样方大小的设置,最佳的应是    
              A.1m2   B.100m2     C.10000m2
              (2)根据上表数据,乔木A的种群密度约为    株/样方(保留一位小数).
              (3)根据题干信息,该群落中的蜗牛与猕猴在垂直方向的分布具有明显的 现象.
              (4)乔木A与猕猴之间存在的信息传递对于各自种群的意义在于    
              (5)若要对该乔木进行保护,最好的保护措施是    
              A.易地保护   B.就地保护.
            • 7. 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    (相同或不同),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镶嵌分布.
              (2)严重的草原火灾会破坏生态系统,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能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还可使部分位置获得更多光线,促进植物的    (代谢过程),从而利于植物生长.
              (3)外来物种黄花刺茄侵入草原后,在短期内数量迅速增加.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上长满尖锐的毛刺,毛刺对动物来说是一种    信息,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    功能.
              (4)用样方法调查黄花刺茄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    .调查中发现它的种群数量每年都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1.5倍,假定黄花刺茄的种群初始数量为N0,则两年后它的数量将达到    
              (5)该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适宜,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放牧,导致局部草原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近年来人类的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演替的方向    (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 8. 下列措施中,属于化学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  )
              A.利用紫外灯诱捕害虫
              B.利用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雌雄交配
              C.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的声信号驱赶某些动物远离农田
              D.利用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圆圈舞相同的频率诱惑蜜蜂去采蜜传粉
            • 9. 下列有关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遗传信息可从DNA流向RNA再流向蛋白质
              B.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
              C.垂体与甲状腺之间可通过激素分子传递调节信息
              D.生态系统中信息是沿食物链从低向高营养级传递
            • 10.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中,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
              A.昆虫的外激素
              B.鸟类的鸣叫
              C.青草的“绿色”
              D.蜜蜂跳舞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