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湿地生态系统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它可以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将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是自然界中陆地、水体和大气三者之间相互平衡的产物。请根据生态系统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湿地的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类的植物,构成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湿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它们能将动物粪便、动植物残体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___形式循环

              (3)在生态系统中,芦苇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被分解者利用外,其他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 。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植物的“绿色”为昆虫提供了采食的信息,这表明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________能力。

              (6)湿地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旱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

            • 2.

              生态学家对某池塘进行能量流动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1)。请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链

              植物

              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

              GP

              463

              63

              11.6

              R

              96

              18.8

              7.5

              未利用

              293

              29.3

              5

              注: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1)池塘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_。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某种鱼类向上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发生改变。

              (2)从表中数据可知,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表中的___________(填表中数值)J·hm-2·a-1的一部分。

              (3)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池塘中的N、P含量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它们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降低,造成鱼类数量减少,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调节。

            • 3.

              2017年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历史上塞罕坝曾是茂盛的森林,后来由于人类活动,到解放初期已退化为高原荒丘。1962年林业部在塞罕坝组建林场,历经三代人55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将塞罕坝建设成森林覆盖率高达80%的“绿色屏障”,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塞罕坝从森林退化为荒丘说明人类生产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这一历史变迁也是____和生物多样性锐减两类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缩影,同时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_。

              (2)塞罕坝森林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构成____。塞罕坝被誉为首都的“绿色屏障”,体现了生物_____多样性的价值。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__。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________,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 4.

              北极冻原生活着藻类、苔藓、矮柳等植物及以它们为食的驯鹿、旅鼠(雷鸟等动物,也生活着主要以旅鼠为食的北极狐.请分析回答:

              (1)驯鹿属于第_____(个)营养级.当驯鹿数量增多时(不考虑迁人、迁出),驯鹿种群的出生率_____(大于/小于/等于)死亡率.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雷鸟同化的能量比其摄取的能量少的主要原因是雷鸟摄取的食物中有一部分以____的形式通过消化系统排出.

              (3)当旅鼠数量增加时,北极狐的数量随之增加;北极狐的数量增多后,又会使旅鼠的数量降低,该过程属于_____调节,这种调节方式是生态系统_____能力的基石出.

              (4)该生态系统除上述材料所涉及的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____(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 5.

              请回答下列有关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1)该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等,形成了群落的______结构。由于一场大火造成该森林损毁,随后该处进行的演替属于______演替。

              (2)欲调查该森林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______法。该森林中有一种稀有结浆果树种,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颜色由绿变紫,可吸引鸟类采食,使种子得以传播,这是利用了生态系统信息种类中的______信息。

              (3)在该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多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该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存在着______机制。

              (4)下表为该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在食虫鸟种群中的流动情况:用于食虫鸟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占同化量的____。以有机物形式储存的能量主要去向有____。

            • 6.

              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图乙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由图甲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        进入生物群落,图中“→”表示               方向;生态系统能量不循环流动的原因是           ,物质可以反复利用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 

              (2)由图乙可知,在     点时,表示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若要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可通过 环境阻力实现。

              (3)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 (大于/等于/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     逐渐复杂,生态系统 稳定性逐渐增强。

              (4)某地政府建立了湿地公园保护,该区域呈现出青山绿水、百鸟翔集的美丽场景,引得游人如织。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 7.

              甲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只表示了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是 ____________
              (2)蛇属于 ____________消费者,鹰的营养级是____________
              (3)蛇和鹰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
              (4)商贩在某一时间大量收购蛇,导致蛇数量大量减少,则鹰的数量会 ____________
              (5)若鹰的体重增加1kg,至少消耗草 ____________kg.

              (6)给牧草施加含32P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蚱蜢和青蛙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见乙图,其中A为 ____________

            • 8.

              甘肃天水市“花牛”苹果自1965年出口香港,与美国蛇果竞争取胜以来,屡获殊荣。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元帅系红苹果生产基地。回答下列有关“花牛”苹果果园生态系统的问题:

              (1)“花牛”苹果果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该果园土壤中的蚯蚓属于__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

              (3)某“花牛”苹果果园中,有一条食物链为:苹果(W1)→蚜虫(W2)→七星瓢虫(W3),括号内为该生物每年的同化量,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W2远小于10%W1,其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花牛”苹果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害虫A引起的。A招来了一种小蜂和一种小鸟,小蜂把卵产入A体内,孵出的小蜂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A的其他个体。小鸟特别喜食A,也捕食小蜂。在体内有小蜂幼虫的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小鸟发现而被捕食。

              ①小蜂和小鸟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②小鸟捕食疯狂摇摆的A,对A种群的生存_________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__________。

              ③体内有小蜂幼虫的A摇摆身体为小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说明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有__________的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9.

              下图所示为当前流行的农村庭院生态工程模式图,其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组成和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不考虑人工投入的情况下,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2)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发展沼气工程,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3)鸡鸭等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看,该生态系统比简单的农田生态系统不易发生虫害的原因是___             _____。

              (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             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              

            • 10.
              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类群.请据图回答.
              (1)图中甲表示 ______ ,乙表示 ______ 丙表示 ______
              (2)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______ ;②和③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______
              (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 ______ 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 ______ 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 ______ 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4)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干扰最大的是 ______ 途径,这一干扰,增加了 ______ 的含量,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