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基础知识填空
              (1)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又称K值。
              (2)群落中______ 称为丰富度。
              (3)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捕猎后者,兔同样也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 捕,这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
              (4)许多______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______,就是食物网。
              (5)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______和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产生醋酸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 2.

              啄木鸟主要吃隐藏在树干内的天牛等害虫.当啄木鸟在啄食时,常有山雀跟随,边啄食残羹边鸣叫.如果天敌雀鹰飞来使山雀的鸣叫停止,啄木鸟便急速转移躲藏.回答下列问题:

              (1)该森林中存在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牛种群数量增多时啄木鸟也会增多,天牛数量的增长就会受抑制,这体现生物群落内的___________调节。   

              (2)山雀鸣叫声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信息,其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森林中,天牛等害虫一年的同化量为1.5×1012kJ,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为3×1011kJ,啄木鸟一年中从天牛等害虫获得的能量为2.04×1011kJ,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4×1010kJ,则啄木鸟与害虫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害虫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去向有_______________。 

            • 3.
              鸟类对环境的变化相对敏感,可视为环境变化的指示剂,因此对鸟类的研究十分重要.
              (1)调查鸟类的种类和/或数量,可用以下 ______ (多选)方法.
              ①计数鸟的鸣叫  ②计数鸟巢的数量  ③样点法(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固定的观察点进行观察计数)  ④样线法(是指观察者沿着固定的线路活动,并对所见到的样线两侧的鸟进行计数)  ⑤标志重捕法
              (2)如表是对特定区域鸟类相关指标的调查统计结果.
              鸟类丰富度(种) 平均种群密度(只/hm2
              次生杂木林     55     11.5
              灌丛     51     16.4
              农田     21     3.9
              人工马尾松林     23     14.4
              表中数据可知,灌丛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说明灌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 ______ ,由此推测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较高, ______ 能力较强.
              (3)调查发现,某种鸟类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 ______ 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 ______ .
              (4)鸟类的食性多样,可参与多条食物链的构成,使生态系统的 ______ 和 ______ 的渠道增多,功能更加完善.
            • 4.
              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图乙表示某生物种群的增长速率.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生态系统包含的生物成分有 ______ ,若狼体重增加5kg至少需要消耗牧草 ______ kg.
              (2)若图乙为鼠种群增长速率,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______ 型,若要调查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鼠种群的数量,常采用 ______ 法.
              (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 ______ .
            • 5.

              子弹蚁主要分布在亚马逊地区的雨林中,它们会分泌一种毒素,常以小型蛙类为食,子弹蚁的克星是体型很小的驼背蝇,驼背蝇将卵产在子弹蚁体表,幼虫则以它为食。下图甲是子弹蚁不同时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图乙表示雨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丙表示的是图乙的能量流动情况,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甲图表明雨林中的子弹蚁种群数量变化属于       增长模型,图中的        时期子弹蚁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2).子弹蚁与小型蛙类的关系为           ,有人写出了一条食物链“小型蛙类→子弹蚁→驼背蝇”,指出其中的错误①                      、②                    、③                                      . 

              (3).若探路的蚂蚁发现了食物,会留下一条气味组成的路径,然后去召集同伴。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4).图乙中代表分解者的是         (填字母);分析图丙,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千焦 ,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5)若人类将部分雨林开发成为果园,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降低。

            • 6.

              各种植物的开花都要求一定的黑暗和光照时间,但“影响开花的关键性因素是黑暗期的长短,还是光照期的长短”并不明确。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苍耳需要每天短于16h的日照才能开花,若日照时间长于16h就不开花,16h的光照是一个临界点。20世纪30年代,有人将苍耳置于不同组合的光照期和黑暗期中进行实验,结果下图所示。

               

                               图甲                                                 图乙



               

                               图丙

                              

               (1)图甲所示实验中,各组处理的差异(变量)是                。根据本实验的结果,有同学对前人的认识作出修正:影响苍耳开花的关键性因素不是光照时间短于16h,而是每天长于8h的黑暗。   

              (2)该同学进一步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图乙所示,该实验        (是或否)支持你的上述结论。请阐述理由                                                                                          

              (3)进一步的实验(如图丙所示)发现,在实验n处理的黑暗期插入一段时间的光照,即使是极短的一瞬间,植物也不能开花;而实验p处理的光照期间插入一段黑暗期,植物能够开花。图丙未显示n、p实验的对照处理,请你参图丙,画出对照组的处理。

              (4)在实验中除了题目中涉及到的控制因素外,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你认为还应注意做到:(至少答出两点注意事项)

                                                                             

                                                                                            

            • 7.
              一片水稻田可以看作一个农田生态系统,其中生活着稻飞虱、黑斑蛙等动物,稻飞虱以水稻幼叶为食,黑斑蛙可取食稻飞虱.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植水稻时,每平方米一般控制在50-60株左右,从种群特征分析,这一措施主要是控制好水稻的 ______ ,以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
              (2)水稻田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称为 ______ .若该农田被长期弃耕,会发生演替现象,这种演替称为 ______ 演替.
              (3)根据该水稻田的生物间的取食关系,可以构成的食物链是 ______ ,在此食物链中,稻飞虱处于第 ______ 个营养级.
              (4)稻田中浮萍、鱼虾等生物可以增加此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好地维持系统的 ______ .
            • 8.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
              材料二 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十多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于难.
              (1)红树林含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 价值,除此之外,生物多样性还有 ______ 价值和、 ______ 价值.
              (2)红树林的 ______ 稳定性较强而 ______ 稳定性较弱,原因是红树林 ______ .
              (3)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 ______ 都是有限的.
              (4)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全球性环境问题包括 ______ .(试举两例)
            • 9.
              为验证生态系统成分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设计.
              (一)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1 各加入等量的水
              2 不加河泥 加少许河泥
              3 不加金鱼藻 加入等量的金鱼藻
              4 加入相同状况的金鱼
              5 置于相同光照下
              6 置于室温20℃条件下
              金鱼生存
              时间(天)
              3 11 25
              (1)1、2、3号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 ______ .
              (2)2号和3号瓶相比较,2号瓶中金鱼存活的时间短,说明了 ______ .
              (3)能说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是 ______ .
              (4)3号瓶中的金鱼最后也死亡,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 .
              (二)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阳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实验设计思路:
              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4号瓶,进行 ______ 处理,与3号瓶作对照.
              (2)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______ .
            • 10.
              请据图回答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图甲是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 ______ (填字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动物的尸体、粪便可被图中的 ______ (填字母)利用,然后把CO2释放到大气中.
              (2)在图乙的食物链中,的比值能否表示兔→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______ .③属于 ______ (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3)华南虎(又称中国虎)是我国特有的亚种,全球只剩下不到100只,在野外生存的华南虎可能只有10~30只.野外的成年华南虎通常将尿液喷洒在树枝上作为确定它们领地的一种标志,这是一种 ______ 信息.如果某地存在华南虎,对该区域内的华南虎最好的保护方式是 ______ .
              (4)华南虎能够依据其他动物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其他动物同样也可以依据华南虎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______ .
              (5)在华南虎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若没有强烈的外界干扰,各种生物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