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

               

              (1)图中A代表______________ _____,输入此鱼塘的能量形式有________,池塘中的水草、鱼、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 __。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鱼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__。

              (2)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有       (J/cm2·a)传递到肉食性动物体内。

              (3)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 ___法。

              (4)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___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功能。

              (6)建立“桑基鱼塘”,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体现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实现了对能量的          

            • 2. (8分)某地建设了以沼气池为核心的生产自净农业生态系统,图1是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图2是沼气池的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该生态系统是根据生态系统的原理来设计的。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能减轻环境污染的原因有。

              (2)图1中的生产者有。维持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态,的作用最为关键。

              (3)图2中进料口下端开口位于沼液层的目的是。沼气池中的腐生细菌、真菌的作用是。

              (4)独立的沼气池能、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理由是。

            • 3. (10分、每空1分)Ⅰ.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流经图甲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填字母),蚕同化的能量D=___________(填字母),一般情况下D/A的比值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___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2)蚕粪是优良的鱼类饲料,适量的投入可以给鱼提供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蚕粪中的碳元素只能以___________形式流向鱼。向鱼塘中少量投入蚕粪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

              (3)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使物质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___________。

              Ⅱ.某小组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下图)的组成成分。请根据提示及提供的实验器材,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地点:池塘

              (2)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酸度计、溶氧测定仪、水网、显微镜、放大镜、笔、记录本等。

              (3)调查项目:非生物因素:调查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

              生物成分:

              (4)调查报告:该小组根据调查结果试图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如右上图)则调查的①成分有_______________;调查的②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

            • 4. (12分)草原生态系统是由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构成的,是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基本机能单位。下表是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各营养级的不同种群〔表中数据单位:102kJ/(m2 .年)〕。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种群

              同化固定的能量

              体内固定的能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

              16.74

              4.54

              12.2.

              70

              15.8

              54.2

              930

              229

              701

              69.5

              20

              49.5

              1.674

              0.4

              1.274

              (1)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上表种群的             ;碳在各营养级间是以         的形式进行流动的。

              (2)在甲、乙、丙、丁、戊所构成的营养结构中,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若要调查乙(野兔)的种群密度,一般可采取的方法是        

              (3)由于某种原因使物种丁灭绝了,但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发生改变,则最终戊的数量会                ,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           

            • 5. (9分)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一般性模型.据图回答:

              (1)图甲中有      条食物链,雷鸟和北极狐之间的关系称为      

              (2)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      ,因为冻原生态系统      

              (3)图甲中北极狐处于第    营养级,图乙中D代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4)如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同化总量(106J)

              储存能量 (106J)

              呼吸消耗(106J)

              A

              900

              200

              700

              B

              100

              15

              85

              C

              15

              2

              13

              D

              180

              60

              120

              分析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否增加?     

            • 6. (8分)图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元素的循环途径,图乙表示图甲中B1种群数量的变化( K0表示B1种群在适宜环境下的环境容纳量),图丙表示图甲中B1的能量流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A、B(B1、B2、B3)、C共同构成了________。图甲中属于能量金字塔中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成分C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乙分析,B1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据图分析,B1的种群数量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变动。

              (4)图丙中,流经B1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流入B2的能量是________。

              (5)若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类增多,则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增强。

            • 7. (10分)图1为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图2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同化的有机物含量。据图回答问题:   

              (1)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理过程主要是[  ]________,生物群落中的含碳有机物返还无机环境的生理过程主要是[  ]________、[  ]________。要实现“低碳”生活,则必须抑制[  ]________过程。

              (2)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主要与图中________(填序号)的复杂程度有关。

              (3)若生物群落中生物种群共有四个,它们同化的有机物含量如图2所示,则它们构成的食物链是________,若丁同化的有机物量增加5 kg,则至少消耗生产者______kg。

              (4)分解者分解植物的残枝、败叶产生的能量供________利用,产生的无机盐供________利用。

            • 8. 图甲为某一生态系统内的食物网构成,图乙为生态系统稳定性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鹰共占有______个营养级,除分解者外,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

              (3)若蛇绝种,鹰的数量可能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________稳定性越弱;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正常作用范围的大小,y偏离大说明________稳定性弱,TS越大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弱。

            • 9.

              某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A、B、C、D、E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的单位相同)。

              种群

              A

              B

              C

              D

              E

              能量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共有条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B和C的种间关系是,表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

              (3)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4)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

              (5)与森林生态系统比较,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填“高”或“低”)。

            • 10.

              近几十年来,人类在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得各种资源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生态环境。

              Ⅰ.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1中    所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乙所代表的生物对应图2中的           。若图1中过程③和④的组成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越高。

              (2)若图2中E所处的营养级含有的能量为7.3×109 kJ,B的能量为1.5×108 kJ,D的能量为1.8×108 kJ,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5%,则A的能量是         ,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           特点。

              (3)“温室效应”将给人类带来灾难。下列有关温室效应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A.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B.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 

              C.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措施

              D.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

              Ⅱ.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



              (4)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来有              

              (5)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                    结构。

              (6)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其分解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