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主要以棉花的棉桃、花和叶为食,因赤眼蜂的卵寄生在棉铃虫的卵内而使其死亡。为比较放养赤眼蜂和喷洒高效农药防治棉铃虫的效果,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赤眼蜂寄生率(%) 棉铃虫密度(只/百株) 棉铃虫其他天敌数(只/百株)
              瓢虫 草蛉 螳螂 食虫虻 合计
              放养赤眼蜂区 42.97 16 65 33 3 2 103
              喷洒高效农药区 2.88 14 11 4 0 0 15
              (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棉铃虫属于______。科研人员常用样方法调查棉铃虫幼虫的种群密度的原因是______。
              (2)据表分析,在放养赤眼蜂区,棉铃虫其他天敌中的优势物种是______;在喷洒高效农药区,棉铃虫其他天敌数量明显少于放养赤眼蜂区的,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
              (3)放养赤眼蜂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喷洒高效农药区生态系统的,原因是______。喷酒高效农药一段时间后,螳螂和食虫虻消失,其原因是______。
            • 2.

              一片低洼的稻田内和稻田旁生长着成片的青蒿,稻田中有按蚊等动物。雌性按蚊通过吸取人血液的同时将唾液中生活的疟原虫传播给人体,使人体患疟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雌性按蚊是根据人体的气味、呼出的CO2以及皮肤颜色、温度找到吸血对象的,在此过程中,人体传给雌性按蚊的信息类型属于________。

              (2)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水稻与青蒿属于________关系;屠呦呦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体现了青蒿素的________价值。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看,除去稻田中杂草会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3)将农田废弃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生物群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自然群落演替的________。

            • 3.

              红鳍银鲫为杂食性鱼类,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层,是开发前景广阔的淡水养殖新品种。在人工池塘养殖时,主要投喂水蚯蚓、红虫和菜叶等饵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外,还包括                 。人工池塘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生物,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           

              (2)输入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有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人工生态系统            稳定性低。

              (3)红鳍银鲫成鱼银鳞闪亮具有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红鳍银鲫种群大小的变化会改变其                (填“基因”、“物种”或“生态系统”)多样性。

            • 4.

              研究发现沙漠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孤独生活的,一种是结群的。前者反应迟钝、夜色飞行,不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后者在大白天结成蝗群,数量可达几十亿只,在其迁移途中,可以吃掉数以吨计的地面植被。

              (1)大部分时间里,沙漠中植被稀少,蝗虫最好的生活方式是分散生活。当有大量雨水,植物骤然生长,蝗虫会随之大量繁殖。当干旱来1临,蝗虫们不得不聚成一大群.围绕正在缩减的食物来源,以此维持生命,这说明引发蝗灾的主要非生物因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中发现,l0株紧密生长在一起的植物可能会触发蝗虫的合群性,但10株分散的植物却不能。这表明蝗虫从孤立性到合群性的突变除了因为蝗虫种群数量暴增外,还与作为蝗虫食源的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群特征)有关。

              (3)长期以来,直接采用杀虫剂灭蝗是人类首选的方法,但现在人们对此治蝗方法表示怀疑。请你对此作出评价,并请结台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指出一种冶虫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期以来,研究者对促使蝗虫感受环境拥挤的机质存有疑义。在细胞及分子水平上,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孤立性与合群性蝗虫的神经中枢系统有11个神经传导束具有显著差异,日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孤立性和合群性的蝗幼虫有532个基因不同,在行为研究方面,科学家从蝗虫的视觉、嗅觉等方面进行探索,请你设计实验对此进行探究。

              第一步:选择两个同样的孤立性雌性蝗虫,编号l、2;另选两个同样的孤立性雌性蝗虫,编号3、4,备用。

              第二步:分别用视觉、嗅觉两种刺激进行实验。将一只孤立性蝗虫1置于密闭透明玻璃容器中,窖器外放置孤立性蝗虫3,记作A组;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作B组。

              第三步:观察蝗虫,记录A、B的反应。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A与B均表现出较明显的合群化行为,证明视觉、嗅觉两种刺激都是有效的合群化触发机制;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上述试验方案能否达到试验目的?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一)下面是关于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大肠杆菌的问题。请回答:

              (1)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人干扰素基因和质粒中一段特定的________并切割,然后用________连接形成重组DNA。该质粒是一种含抗生素抗性基因的____(从以下答案中选择:A.双链环状 B.单链环状 C.双链线状 D.单链线状)核酸分子。

              (2)将含人干扰素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到大肠杆菌,经含有________的培养基筛选等过程,最终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大肠杆菌。

              (二)某农户建立了小型的“蔬菜-鸡、猪-沼气”系统。请回答:

              (1)这一系统属于人工干预下的庭院生态系统,其生物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________。在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时,除了考虑这三者的投入与产出外,还要考虑________的投入。

              (2)在该生态系统中,利用发酵技术产生沼气开发生物能属于_____的生态工程。

              A.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

              B.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利用

              C.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D.洁净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

            • 6.

              某生态系统中有四个生物种群a、b、c、d,其中a、c、d的营养关系为a→c→d,且a、b体内均有叶绿体。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若其中的________种群数量增加,则一定时间内d种群密度会增加。当d种群的数量增加时,c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________,这种________调节机制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填字母)所固定的太阳能。

              (3)为调查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只c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80只c个体,其中有10只带有标记,则c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__个,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________的种群密度。调查b种群的密度一般采用________法。

            • 7. 34.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_______。用样方法调查白桦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尽量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

              蒙古栎

              红松

              白桦

              未分解叶

              2.44

              5.94

              4.79

              7.30

              半分解叶

              7.20

              9.42

              8.71

              5.23

              ①为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择蚯蚓要       ,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 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________的数量和种类,从而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

            • 8. 对某小型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表中甲乙丙丁为不同
              营养级。GP为同化量,R为呼吸消耗量。单位l02kJ/(m2.a)]:

              请分析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X的含义是          。该生态系统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100%流入下一营养级,原因在于          
              (2)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                       kJ/(m2.a)。分析表格可知,该生态系统有机物的总量呈现               趋势。
            • 9. 在一片低洼的稻田旁生长着成片的青蒿,稻田中还生活着按蚊等动物.雌性按蚊在交配后,通过吸取人的血液并将其唾液腺中生活的疟原虫传播给人体,使人体患疟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种群的空间特征属于 ______ 分布,调查其种群密度通常采用 ______
              (2)雌按蚊吸血是根据人体的气味和呼出的CO2,以及皮肤颜色、温度找到吸血对象的,在此过程中人体传给雌按蚊的信息种类属于 ______ ______
              (3)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水稻与杂草属于 ______ 关系;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看,除去稻田中杂草,将 ______ (提高/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4)屠呦呦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体现了青蒿素的 ______ 价值.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