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这是一个“微公益”的时代。微公益之“微”,一是指微博上发起的公益活动,二是指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专家指出,微公益目前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面临的瓶颈问题是:一些民间自发成立的微公益项目缺乏监管,容易迷失方向;微公益项目缺乏企业组织和社会机构参与运作,将难以持久。
              运用发展的观点结合材料,为推动微公益项目发展提出一个倡议,论证其可行性并简要分析说明。
            • 2. “汉语盘点2014”年度字词揭晓:“反腐”列为年度热词。两年多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反“四风”走群众路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巡视督导全覆盖,党风政风为之一振,清风正气扑面而来。有学生根据中国近两年多来的反腐实践得出结论:中国的反腐工作任重道远,但一定会取得胜利。其理由如下:
              (1)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开展的反腐风暴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进展之速、战果之巨,实为改革开放以来所未有。徐才厚、周永康等一只只“大老虎”应声落地。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极大提升。
              (2)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党的先进性决定了中央对反腐败工作的坚定决心。反腐败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的普遍欢迎和拥护。
              运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评析该学生的理由是否充分支持其结论。
            • 3. 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2013年7月12日在美国华盛顿落下帷幕。此轮战略对话成果涵盖双边合作,能合作,环保合作等八个领域;经济对话成果涵盖强化经济政策、促进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提升全球合作和国际规则、支持金融稳定和改革等四大领域。
              (1)请分别从政治常识国际社会的合作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的角度,简要回答我国为什么要开展同美国的战略与经济对话?
              (2)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作为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每次对话虽达成许多共识,但也存在不少分歧。这说明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任选一个唯物辩证法的原理)
            • 4. 银行客户把自己的余钱存入淘宝网的“余额宝”里,便能得到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收入,引起了银行存款大转移,即大量的投资者把银行里存款转移到“余额宝”以获取较高的收益。对此,张同学与李同学提出两种看法。张同学认为,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虫”,主张取缔余额宝。李同学认为,要支持容忍余额宝等金融产品创新,对余额宝的监管要完善,不取缔余额宝。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别评析张同学看法的不合理性和李同学看法的合理性。
            • 5. 目前,上海闵行区40所中小学试用电子书包。有人认为“电子书包”进校园让学生“轻装上阵”,方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具有减负、高效、智能的特点,是必然趋势。而也有人认为长期使用电子书包,会造成学生沉溺于网络,产生网瘾,还可能影响视力。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别简要评析这两种看法的合理性。
            • 6. 余额宝是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为个人用户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它以操作简单、转入转出灵活、收益清晰、消费支付方便快捷等特点迅速吸纳了超过4000亿的资金。近期,针对余额宝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有市民认为,未来余额宝将不再存在,理由如下:
              (1)余额宝发展中面临着强大的传统银行业的抵制;
              (2)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问题使人们对余额宝的安全充满担忧。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评价该市民的理由是否充分支持其观点,并加以分析说明。
            • 7. 攀枝花市某校高二(4)班的同学就大学生就业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搜集的部分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材            料体现的发展观
              一些大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往往有“一夜致富”的偏激心理。    ①
              大学生有较高的理论文化素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创业相对容易。但也存在不了解社会,对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估计不足等弱点和缺陷。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义认识不足,支持不够,这些都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创业失败。
              以前大学生就业靠政府和企业,而现今许多大学生开始选择个人自主创业。    ③
            • 8. “地球1小时”也称“关灯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倡导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的行动。2007年以来这一行动得到众多国家和公众的支持。今年3月23日,南京再次举行“地球一小时”全球接力活动。然而此次南京的接力活动,用电量与往年有所下降不同,反而上涨了5万千瓦时。有市民认为,“地球1小时”活动难以继续下去,理由如下:
              (1)宣传“地球一小时”活动,所造成的浪费、污染不小,投入比收益大;
              (2)民众参与此活动,会给民众带来生活上的不便。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评价该市民的理由是否充分支持其观点。
            • 9. 材料一:按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人均GDP低于97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976至385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3856至1190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于1190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3000-10000美元的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敏感期。这一阶段,发展容易掉进“中等收入陷阱”。
              材料二: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如菲律宾 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71美元,2006年仍停留在 1123美元。阿根廷则在1964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超过1000美元,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上升到了8000多美元,但2002年又下降到2000多美元,而后又回升到2008年的8236美元。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比较大规模的经济体,仅有日本和韩国。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0000美元。韩国1987年超过3000美元,1995年达到了11469美元。
              材料三:比较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在很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第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经济增长往往出现较大的起伏,即便在短期内取得高增长,也难以持续。
              第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基尼系数普遍在0.5左右,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较大。而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应保持在0.2~0.4之间,低于0.2社会动力不足;高于0.4,则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第三,在利用外资方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对外部经济的依赖程度较高。外商直接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高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
              第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其研究与开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劳动力中具有大学以上教育程度的比重普遍较高。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解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内涵,并运用哲学发展的观点说明应如何看待“中等收入陷阱”。
              (2)试从经济和文化角度提出我国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应采取的措施。
              (3)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如何发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
            • 10. 2010年12月11日凌晨联合国坎昆气候大会终于在落下帷幕。会议进行的可谓是举步维艰。日美两个国家在谈判桌上面,公开表达了他们的倒退的立场,但是整个气候谈判的进程,不能也不会被他们所操纵,谈判的主流仍然是努力取得突破。大会最终还是通过《坎昆协议》,对关键的《京都协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做出认可。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