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研究生物材料或细胞的某些化学成分时,通常需要对相应的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
              (1)若要鉴定大肠杆菌可用______培养基,若要筛选、鉴定纤维素分解菌常用______染色法,若要鉴定尿素分解菌则需要在培养基中加______指示剂。
              (2)萃取胡萝卜素的装置中,采取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还要在加热瓶口安装冷凝装置的原因是______。
              (3)从生物材料中得到的蛋白质提取液中往往含有一些无机盐类的小分子,可以用______ (填“盐析”或“透析”)的方法去除这些小分子,该方法______(填“能”或“不能”)分离不同的蛋白质。
              (4)进一步提纯蛋白质可用凝胶色谱法或电泳法,在凝胶色谱法中,所用凝胶的化学本质大多为______类化合物构成的,比如______。分离蛋白质时,最先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的是______的蛋白质分子
              (5)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SDS能使蛋白质发生完全变性,并掩盖蛋白质原有电荷的差别,使得电泳迁移速率完全取决于______,且测定的结果是______ (填“单条肽链”或“蛋白质分子”)的分子量。
              (6)某蛋白质分子用凝胶色谱法测得的分子量为800kDa(千道尔顿),但用SDS-聚丙烯酸酸凝胶对该蛋白分子进行电泳时,只在100kDa和300kDa处出现两条带,说明该蛋白质是由______条肽链组成的。
            • 2. 毒死蜱(C9H11C13NO3PS)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长期使用将导致土壤中农药残留严重.某研究小组从长期施药的韭菜温室土壤(偏酸性)里分离出能降解毒死蜱的木霉,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初步研究.请回答:
              (1)用于分离木霉菌种的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配制此培养基时,应加入______作为唯一碳源.接种前,将培养基在适宜温度下放置适当的时间,观察培养基______,以确定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2)纯化木霉时,统计出0.2mL的稀释液在稀释倍数为105的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40个,则每mL样液中的菌落数为______个.用此法测定木霉数量,实际活菌数量要比统计的菌落数量______,原因是______.
              (3)探究pH对木霉降解毒死蜱活性的影响
              ①研究小组向不同pH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00mg/L 毒死蜱,5天后检测毒死蜱的残留量(图1).由图可推知:在偏酸性的土壤中,______.

              ②研究小组向不同pH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00mg/L 毒死蜱,再分别接种1mL木霉悬液,混合均匀,5天后检测毒死蜱的残留量(图2).在此韭菜温室土壤中,若要提高木霉对毒死蜱的降解活性,可对土壤作何处理?______.
            • 3. 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及菌落观察与计数。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
              (1)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______和______。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______和______。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______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______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各种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______种细菌。一般说来,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______。
              (5)如果提高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______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______。
            • 4. 如图是从土壤中筛选出产脲酶细菌的过程。

              (1)制备细菌培养基时,在各种成分溶化后和分装前,通常采用______方法灭菌。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______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_____作为指示剂,产脲酶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______色。
              (2)在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 的土壤样品液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3、156、462、178和191.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______,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______个。
              (3)与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较______,是因为______。
            • 5.

              科研人员发现,工业污水中有一种极难降解的含氮有机物NS(无色的NS与碘作用可形成蓝色反应),但可被NS分解菌高效降解。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筛选NS分解菌的过程中,以NS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按用途属于_________培养基,NS可为NS分解菌提供生长所需的____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若要对NS分解菌加以纯化并计数,可采用______________法接种。

              (2)NS分解菌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为排除杂菌污染,应设置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欲鉴定筛选得到的NS分解菌是否具有实用价值,在培养NS分解菌的培养基中除了加入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加入______用于颜色反应鉴定NS分解菌。若用上述培养

              基比较不同菌株降解NS能力的大小,可用相同NS浓度的上述培养基培养不同菌株,一定时间后,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来确定不同菌株降解NS能力的大小。

            • 6. 如图表示某种感染细菌的实验室培养过程,其中Ⅳ中出现6个菌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Ⅳ中是固体培养基,与Ⅱ(Ⅲ)中的液体培养基所含的基本成分相同,都含有______,不同的是制作Ⅳ时加入了______以使培养基呈固态。
              (2)鉴定前进行细菌培养,目的是______;两次接种均应在______条件下操作,防止杂菌污染。
              (3)Ⅳ中出现的理想菌落应分别由______所形成。若菌落连成片,则应对Ⅲ中的培养液进行______处理再接种;通过观察菌落的______能初步鉴定可疑细菌。
              (4)为进一步了解这种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方便对症下药,现用青霉素、罗红霉素进行实验,请简述实验思路:______。
            • 7. 微生物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但优良菌种的选育是基础和关键,是显著改善和提高产品种类、产量以及品质的先决条件。如图是菌株分离和筛选的一般流程,据此回答问题。

              (1)采样:土壤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在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______。
              (2)富集:人为控制条件使目的菌种占优势,同时______其他微生物生长,例如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______。
              (3)分离:从物理性质上看,分离需要配置______培养基,并采用______法火菌分离过程可采用______接种。
              (4)筛选:根据菌落______特征进行鉴定(至少答两点)。
            • 8. 生物技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泡菜过程中需用 ______法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果酒敞口放置较久对变酸,这与醋酸菌有关而与乳酸菌无关的理由是______。
              (2)欲从土壤中筛选能分解脂肪的细菌,需要配制以脂肪为______的选择
              培养基;为检测配制的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3)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干燥是应该控制好______,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萃取液在浓缩前需要进行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