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____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

              (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

              (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若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将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计数,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

              (6)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

            • 2.

              絮凝性细菌分泌的具有絮凝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能与石油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有机物等形成絮状沉淀,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对石油污水的净化效果,将絮凝性细菌和石油降解菌融合,构建目的菌株。其流程图如下,据图回答:

               

              (1)溶菌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EG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处理后,在再生培养基上,未融合的A、B难以生长。图中AB融合菌能生长和繁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的菌株的筛选:筛选既能分泌具有絮凝活性的化合物,又能在含有_________的培养基上生长的AB融合菌,选择效果最好的最为目的菌株。

              (5)为探究目的菌株不同发酵时间发酵液的絮凝效果,将目的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定时取发酵液,加入石油污水中:同时设置________________为对照组。经搅拌、静置各3分钟后,分别测定上层水样的石油浓度COD值(COD值越高表示有机物污染程度越高),计算石油去除率和COD去除率,结果如下图。

              (6)目的菌的种群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__型。在40~44小时,发酵液对石油污水的净化效果最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3. 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下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

              利用选择培养技术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1)本实验所需培养基的碳源为___________。

              (2)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和⑦属于对照组的是_____组。

              (3)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___________。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所划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_________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___________的利用率。

              (5)科研人员用放射线处理该细菌获得两个突变株A和B,然后对突变株A和B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接种的菌种

              一般培养基

              实验处理及结果

              A

              不生长

              添加营养物质甲,能生长

              B

              不生长

              添加营养物质乙,能生长

              A+B

              能生长

              不添加营养物质甲、乙就能生长

               突变株A不能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突变株A和B混合在一起接种于一般培养基中能生长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苹果酒、苹果醋、苹果汁等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食品。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所示是在苹果酒的基础上制作苹果醋的流程图。

              过程②常用的发酵菌是               ,可以在食醋中获得,分离和纯化该微生物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配制培养基。根据物理性质,培养微生物常用的培养基为                     。 

              第二步:采用                  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第三步:                             

              第四步:培养温度控制在               

              第五步: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2)某同学计划统计食醋中该发酵菌的总数,他选用104、105、106稀释液进行涂布,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3个培养皿。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              ,此对照实验的目的是证明              过程中是否被杂菌污染。

              (3)苹果泥与果胶酶混合能提高苹果的出汁率并使浑浊的果汁变澄清,其原因是                                   

            • 5. 由于酵母菌利用淀粉的能力很弱,有人将地衣芽孢杆菌的α-淀粉酶基因转入酵母菌中经筛选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菌菌种(过程如图甲所示)。

              (1) 为达到筛选目的,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应以        作为唯一碳源。培养基灭菌常采用        法, 灭菌后需要冷却到 50℃左右才能用来倒平板,可用          的方法估计培养基的温度。

              (2)某同学尝试过程③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       ,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       

               (3)为了将分离到的菌株进一步纯化,挑取了菌落在3块相同平板上划线,结果其中一块平板的各划线区均未见菌落生长,最可能的原因是       

              (4)科研人员配制了a、b、c三种菌液进行实验,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分析可知       菌液最适合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原因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