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B.葡萄糖苷酶可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C.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梯度稀释之前必须进行选择培养
              D.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可通过纤维素酶分解滤纸后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 2.

              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发酵技术的相关问题:

              (1)在酿制葡萄酒时,课外小组用同一种葡萄汁对三种酵母菌进行发酵能力测试,结果如下:

               

              原重(g)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菌种1

              150.5

              151.83

              150.85

              149.38

              148.34

              147.32

              145.94

              菌种2

              158.4

              156.73

              154.78

              152.99

              152.10

              151.24

              150.04

              菌种3

              164.8

              163.82

              161.51

              159.43

              158.24

              157.25

              155.49

              从表格中培养基重量的变化分析,发酵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__ 。进行发酵前,发酵瓶要注意清洗干净,并且要使用_______消毒。

              (2)某同学在制作果酒之后,欲进一步制作果醋。他先接种优良的醋酸杆菌,再持续通入无菌空气,进一步发酵。请分析能否得到果醋?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制作腐乳、泡菜时,需要氧气的是______ ,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

              (4)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可以从土壤微生物中筛选。制备培养基时,常用______做唯一碳源,制成_____(固体、半固体或液体)培养基。

            • 3.

              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离土壤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B.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计数时需借助显微镜
              C.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培养过程中,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会较少
              D.可从落叶丰富的土壤中筛选出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 4.

              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过程①②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功能上看,Ⅰ号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该培养基中必须以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 Ⅱ号培养基的接种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1号培养基上挑出能产生淀粉酶的嗜热菌菌落的鉴别方法是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______________;也可将得到的菌悬液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看到如下图所示情况,可判断图中周围___

              _________的菌落含有所需菌种。


              (4)如果高温淀粉酶的产业化需要其活性在固定化处理时不受损失,且在多次重复使用后仍能维持稳定的酶活性,则应选择下图中的______(填写字母)固定化工艺。

            • 5.

              下列对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可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B.可以减少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C.所用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         
              D.选择培养不可以省略,但可以重复操作
            • 6.

              下列关于刚果红染色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不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

              B.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1mlCR溶液后加入100ml培养基

              C.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出现明显的红色透明圈

              D.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
            • 7.

              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A.土壤取样 →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B.土壤取样→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C.土壤取样→梯度稀释→选择培养→挑选菌落
              D.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选择培养→挑选菌落
            • 8.

              人和哺乳动物的尿中含有尿素,大量尿素的存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土壤中有些细菌含有脲酶,可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现对土壤中的这类细菌进行分离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培养细菌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包括培养基和各种器皿都必须是无菌的,常用的灭菌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灼烧灭菌。

              (2)将样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接种培养.在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在__________附近进行操作.接种后的培养皿倒置于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用含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筛选能分泌脲酶的细菌,从功能上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培养基.若培养基中存在有分解尿素的细菌,其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环带,这是由于尿素被分解产生的______使pH升高,酚红指示剂产生的颜色变化,从而证明这一菌株可以尿素为氮源.变色区域越大,表明该菌株利用尿素的能力_______。

              (4)实验室筛选微生物通常须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生长的________、________、pH等条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能达到此目的的培养基称为________。

              (5)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__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___。

              (6)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___________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___________。

            • 9.

              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

              A.经选择培养后即可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纤维素分解菌少
              C.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
              D.此实验中需设置对照组
            • 10. 利用农作物秸秆等纤维质原料生产的乙醇,经加工可制成燃料乙醇,从而减少了对石油资源的依赖,下图为生产燃料乙醇的简要流程,据图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要得到微生物A,最好选择富含纤维素的土壤采集土样
              B.图中②过程常用的微生物B是酵母菌
              C.微生物A和微生物B可利用的碳源相同
              D.可用纤维素酶制剂代替微生物A起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