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研究小组为探宄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做了三个实验。相应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1、实验2均在最适条件下进行。实验3其他条件适宜)请分析回答:

              (1)实验1、3中的自变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中,在b点之前的H2O2浓度范围内,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会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l若温度升高10℃,加过氧化氢酶的催化反应曲线斜率将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加Fe3+的催化反应曲线斜率将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4)实验3的结果显示,当pH小于d或大于f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将永久丧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杨桃是一种热带、南亚热带水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杨桃成熟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是____________。这期间,有的酶合成增加了,有的酶合成减少了,说明植物激素作为一种____________(填“信息分子”、“生物大分子”或“催化剂”),对杨桃___      _____的表达进行调节。

              (2)过氧化氢酶(CAT)有防止细胞膜损伤和破坏、延缓衰老的作用。杨桃采摘后,如放置在常温下,几天后果实迅速皱缩、变味甚至腐烂,这可能与杨桃CAT的___  ___   __               密切相关。

              (3)有人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延长杨桃鲜果保存期的措施,结果如图:根据实验结果,应该选择_______________对新采摘的杨桃进行保鲜处理,理由是_             ___

            • 3.

              下图1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注:A酶和B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                                     

              (2)据图1,在40℃至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图一所示实验结果统计表,由图1可知表中③处应是_________________,⑧处应是_______________。


              温度(℃)

              A酶活性(mmol·S-1

              3.1

              3.8

              5.8

              6.3

              5.4

              2.9

              0.9

              B酶活性(mmol·S-1

              1.1

              2.2

              3.9

              3.4

              1.9

              0

              (4)图2表示30℃时B酶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他条件相同,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画出A酶(浓度与B酶相同)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

              (5)适宜条件下,取一支试管加入A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摇匀,一段时间后加入纤维素,几分钟后加入新制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结果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工业生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壁以提高出汁率,为研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在10 ℃水浴中恒温处理10 min(如图A)。

              ②将步骤①处理后的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再次在10 ℃水浴中恒温处理10 min(如图B)。

              ③将步骤②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量果汁量(如图C)。

              ④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记录果汁量,结果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出汁量/mL

              8

              13

              15

              25

              15

              12

              11

              10

              根据上述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能破除细胞壁,是因为果胶酶可以促进细胞壁中果胶的水解,产物是_________。

              (2)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________附近时,果汁量最多,此时果胶酶的活性________。

              (3)为什么该实验能够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果胶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保持温度、pH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

              在35 min后曲线变成水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 5.

              我国水果生产发展迅速,由于收获的季节性强,易造成积压,腐烂变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且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可以将水果加工制作成果汁、果酒、果醋等。在果汁生产中要用到果胶酶,某生物研究小组为了探究果胶酶的某些特性,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方法:按图1所示的顺序进行操作。


              实验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了相同时间的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1)①图2中的自变量是温度,除此之外还可用______________来表示。

              A. 酶的浓度             B. 苹果泥的量          C. 水的加入量          D. pH

              ②图2中的纵坐标还可用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③实验小组改变了实验条件后重复以上实验,得到曲线乙,苹果汁的澄清度最高点对应的横坐标是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步骤b中在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前,将两者分装在不同试管中,但保持温度相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位同学将水果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如下图所示。

              ①在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找出图中实验操作的错误:甲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乙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

            • 6. 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 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____,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实验试剂:蒸馏水, 0.3 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

              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 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 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________(填代号)。

              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____________,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____________,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③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催化效率更高,原因是                                               

                                  。适当提高b组的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没有提高,其限制因素最可能是                                       

              (2)酶活性的大小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产物的生物量来表示。为准确测量酶活性的大小,在进行实验时,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应设置为       (填“a”、“b”或“c”)较为合适,理由是                                                                            

                                                                                               

            • 8.

              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加酶洗衣粉,其包装袋上印有如下部分说明。

              成分:含碱性蛋白酶等

              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浸泡于含洗衣粉的水中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更佳。

              注意:①切勿用于洗涤丝质和毛质衣料。②用后需要彻底清洗双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质检局针对该洗衣粉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检验,该实验的目的是___              ______。

              (2)某学生为探究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述实验(1)的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了有关实验,并把实验结果用右图的曲线表示。

              ①该实验中,温度、pH分别属于_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______变量。

              ②由图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温度约为______________。

              ③在0℃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降为零,但温度再度回到45℃,后者的催化作用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                                                                          

              ④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直接测定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作为指标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

              (3)该加酶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涤丝质和毛质衣物,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

              (4)为什么用后需要彻底清洗双手?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6分)请你解读与酶有关的图示、曲线: (1)图1和图2是与酶的特性相关的图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和图2分别表示了酶具有______、 ______的特性。洗衣粉中加有的A,之所以能够耐酸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是因为通过蛋白质工程精心设计改造生产出来的;控制其合成的直接模板主要分布在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2)图3是与酶活性影响因素相关的曲线


              请分析回答: 当pH从5上升到7,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4和图5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曲线


              请分析回答:图4中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从图5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底物足量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0.
              固定化酶技术运用工业化生产前,需要获得酶的有关参数。如图:曲线①表示某种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曲线②是将该种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酶的热稳定性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普通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在生产中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2)曲线②中,35 ℃和80 ℃的数据点是在________℃时测得的。通过本实验,你对酶的最适温度的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种酶固定化后运用于生产,最佳温度范围是________。

              (3)研究发现有甲、乙两种物质能降低该种酶的催化效率,该酶催化的底物浓度变化会改变甲物质对酶的影响,而不会改变乙物质对酶的影响。下图是降低酶活性的两种机制模型,符合甲、乙物质对酶影响的模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在酶的活性不受抑制时,起始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在下图坐标中画出加入甲物质时,起始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