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生物乙醇是以生物为原料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我国利用农作物废弃物(秸秆)生产乙醇,其技术流程为:纤维素酶分解→酵母菌发酵→蒸馏→成品。纤维素酶可以从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培养液中提取。某同学设计了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索分解菌的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最好选择       环境采集土样。

              (2)配置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熔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       ,接种前要进行       

              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在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倒平板操作时,平板冷凝后,应将平板       放置,这样做的目的是       

              (3)以下是A、B两种培养基配方:

              A培养基配方:

              KH2P04

              Na2HP04

              MgS04.7H20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1.4克

              2.1克

              0.2克

              10.0克

              1.0克

              15.0克

              B培养基配方:

              KH2P04

              NaN03

              Na2HP04.7H20

              MgS04.7H20

              KCl

              纤维素粉

              酵母膏

              水解酪素

              0.9克

              l克

              1.2克

              0.5克

              0.5克

              5克

              0.5克

              0.5克

              如果要分离提纯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应选择   (填编号)培养基配方,从功能看该培养基属于___   ____培养基。该培养基能增加样品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其原理是                  

              (4)为了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和进一步纯化菌种,可以在鉴别培养基中加入       ,将筛选获得的菌液稀释后用      法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然后挑选产生     的菌落作为菌种进行扩大培养。

              (5)乙醇是酵母菌的发酵产物,发酵时酵母菌直接利用的物质是               

              2.科学家从某些能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许多动物细胞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促进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剂是       ,植物体细胞杂交在细胞融合之前要用           处理。

              (2)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有两次筛选,第1次筛选的目的是       ,第2次筛选的目的是           

              (3)有人提出,可以直接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其思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酶A是指       ,酶B是指       

              ②.对已导入重组质粒的Ⅱ进行“检测”的目的是         ;题目中Ⅱ所指的细胞是       ,Ⅲ所9指的细胞具有的特点是           

              (4)也有人提出用细胞核移植技术构建重组细胞来生产单克隆抗体,试用相关的图示及文字表示该过程:(图中·和▲代表细胞核,○代表细胞质)

            • 2.

              【加试题】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由于在青蒿素研发所做的重大贡献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很低,科研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提高青蒿素含量的研究。某研究小组给青蒿转入青蒿素合成的关键基因fps,通过该基因的过量表达来提高青蒿素的产量,其过程如下图所示(注:农杆菌中Ti质粒上只有T—DNA片段能转移到植物细胞中)。

              (1)提取青蒿的总RNA,在        酶作用下获得青蒿的DNA片段。

              (2)如果fps基因的基因序列已知,我们可以通过          合成目的基因或者用PCR扩增目的基因;如果fps基因的基因序列未知,可以从            获取目的基因。

              (3)过程①需用同种                   酶对含fps基因的DNA和Ti质粒进行酶切。

              (4)过程③中将青蒿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旨在让            进入青蒿细胞;除尽农杆菌后,还须转接到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目的是            

              (5)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质粒上具有控制质粒DNA转移的基因

              B.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让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和高效复制

              C.用氯化钙处理植物细胞,可增加细胞壁的通透性

              D.将乙肝抗原导入酵母菌可以获得能生产乙肝疫苗的工程菌

              (6)进行组织培养的一般培养基为MS培养基,该培养基由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   组成。MS培养基含有十几种化合物,配制不方便也难称量,可将培养基的各种成分扩大5—10倍分别称量,配成       ,用时稀释。

              (7)过程④要在        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使之长出较多的丛状苗。

              (8)取出试管苗,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80%以上的         等条件下进行锻炼,再转移至土中培养(定植)。

              (9)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关于消毒和灭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操作者的双手可以不消毒      B.外植体可以用酒精消毒

              C.镊子等器械需用酒精灭菌      D.接种后培养基需用高压蒸汽灭菌

            • 3.

              为增加油菜种子的含油量,研究人员尝试将酶D基因与位于叶绿体膜上的转运肽基因相连,导入油菜叶片细胞并获得了转基因油菜品种。

              (1)研究人员依据基因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采用             技术从陆地棉基因文库中获取酶D基因,从拟南芥基因文库中获取转运肽基因,所含三种限制酶(ClaI、SacI、XbaI)的切点如图所示。则用             酶处理两个基因后,可得到     端与    端(填图中字母)相连的融合基因。

              (2)将上述融合基因插入图所示Ti质粒的T-DNA中,构建     并导入农杆菌中。将获得的农杆菌接种在含     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得到含融合基因的单菌落,再将其制备成用于转化的侵染液。

              (3)剪取油菜的叶片放入侵染液中一段时间,此过程的目的是利用农杆菌将融合基因导入油菜细胞,进一步筛选后获得转基因油菜细胞,该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培育成转基因油菜植株。

              (4)用     法可检测转基因油菜植株中的融合基因是否成功表达

            • 4. ( 24分) 2008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GFP)能在蓝光或紫外光下发出荧光,这样借助GFP发出的荧光就可以跟踪蛋白质在细胞内部的移动情况,帮助推断蛋白质的功能。GFP基因可作为目的基因用于培育绿色荧光小鼠,下图表示培育绿色荧光小鼠的基本流程: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                 ;过程③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在进行过程④前,利用          技术可以获得数目更多且基因型相同的绿色荧光小鼠。

              (2)用于培育绿色荧光小鼠的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必须有启动子、                         等部分。

              (3)cDNA属于        基因文库,其构建方法是:用某种生物发育的某个时期的mRNA通过              产生cDNA片段,与           连接后储存在一个受体菌群中。

              (4)PCR是一项利用DNA复制的原理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其基本过程是:加热至90~95℃使          →冷却至55~60℃使         结合到互补DNA链→加热至70~75℃使         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如此反复进行。

            • 5. 请回答有关下图的问题。

              (1)图中①~⑤所示的生物工程为________。该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对基因的________,对现有的基因进行改造,或制造出一种新的________,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求。

              (2)图中序号④所示过程叫作________,该过程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同于翻译过程的是________(请将模板碱基写在前)。

              (3)若大量扩增目的基因,则用的是________(写出全称)技术,该过程需要的聚合酶的特点是________。

              (4)若预期蛋白质欲通过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则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在基因的首端必须有________;且在图中⑨过程之前,要对精子进行筛选,保留含________性染色体的精子。

            • 6. (12分)下图是将某细菌的基因A导入大肠杆菌内,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

              (1)获得A的一条途径是以A的mRNA为模板,在       酶的催化下,合 成互补的单链DNA,然后在    的作用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所需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DNA时,需要在反应体系中添加的有机物质有    、模板、4种脱 氧核糖核苷三磷酸和    ,扩增过程可以在PCR扩增仪中完成。

              (3)由A和载体B拼接形成的C通常称为    

              (4)在基因工程中,常用Ca2+处理D,其目的是              

            • 7. 动物基因工程最令人兴奋的应用是建立生物反应器来生产重要医药产品。抗凝血酶Ⅲ蛋白是一种血浆糖蛋白,临床上主要用于血液性疾病的治疗。下图为培育转基因奶牛获得抗凝血酶Ⅲ蛋白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短时间内大量扩增抗凝血酶Ⅲ蛋白基因经常采用                 技术。过程①是将抗凝血酶Ⅲ蛋白基因导入受精卵,该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            

              (2)过程②包括             技术和               技术;为获得多只与该转基因奶牛遗传物质相同的牛犊,在过程②还可使用          技术。

              (3)若要检测牛奶中是否含有抗凝血酶Ⅲ蛋白,可采用              技术。

              (4)如果检测发现抗凝血酶Ⅲ蛋白基因被成功导入了受精卵,但却没有检测到抗凝血酶Ⅲ蛋白的存在,那应该考虑分别位于目的基因首端的          和末端的          没有设计好,应从这方面进一步改善。

            • 8. 21、(12分)绿色荧光蛋白(GFP)能在蓝光或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荧光,这样借助GFP发出的荧光就可以跟踪蛋白质在细胞内部的移动情况,帮助推断蛋白质的功能。GFP基因可作为目的基因用于培育绿色荧光小鼠,下图表示培育绿色荧光小鼠的基本流程。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培育绿色荧光小鼠的基因表达 载体的组成必须有启动子、GFP基因、        。图中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    。 

              (2)GFP基因的表达产物GFP(绿色荧光蛋白)由于在蓝光或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荧光,因此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GFP这一目的基因可同时作为基因表达载体上的    。 

              (3)目前科学家们通过          工程制造出了蓝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等,该工程是直接改造GFP分子,还是改造GFP基因?    。 

               

            • 9. 某高校研发的幽门螺杆菌疫苗为基因工程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其有效成分是一种该菌表面抗原蛋白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面抗原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目的基因的________,进行人工合成,然后通过______技术大量扩增。

              (2)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要利用________连接被限制酶切开的键。

              (3)在表达过程中,启动子需与________识别和结合,从而驱动转录过程。

              (4)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效果更好,其主要原因是体内产生的________细胞数量增多,导致获得的免疫预防作用更强,持续时间更久。

            • 10. (10分)科学家将人的胰岛素基因与质粒重组后,导入牛的受精卵,并成功从牛奶中提取到了人胰岛素。请根据如下操作流程回答相关问题。(已知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 ,酶I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

              (1)目的基因可以从基因文库中直接获取,然后可以利用PCR技术扩增基因,PCR的原理是               ,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      

              (2)据图分析,在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中,目的基因用                   (填“酶I”或者“酶II”)进行了切割。检验重组载体导入能否成功需要利用                      作为标记基因。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的方法是     

              (3)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     ,早期的基因工程操作都用         作为受体细胞。

              (4)若希望通过转基因牛生产的胰岛素具有作用快、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则需要通过             工程手段对人的胰岛素基因进行设计,该工程的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               →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5)基因工程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目前,治疗遗传病的最有效的手段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