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

              (1)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2)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不同矿质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3)植物主动运输矿质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4)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更有利于质壁分离现象的观察

              (5)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 2.

              紫色洋葱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它的叶分为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下面以洋葱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1)若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所用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分离色素依据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所用的最佳材料是__________,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

              (3)若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常用的理想材料为__________,该材料优于其他部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所用的理想材料为__________,简要写出操作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两个实验中,都用到了盐酸,它在两个实验中的作用__________(相同、不同)。

            • 3.

              下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请叙述判断该生物是动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可认为该图细胞处在______________期,如果甲代表Y染色体,该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

              (3)图中有_____个染色体组,该细胞在下一分裂时期中含有的染色单体数是_____。

              (4)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_________条。

              (5)如果图中结构3上某位点有基因B,结构4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下图是以洋葱为实验材料的实验现象或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利用紫色洋葱叶肉细胞进行的质壁分离实验现象,实验时外界溶液是滴入少量红墨水的0.3g/ml的蔗糖溶液,那么图中A、C两处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

              (2)图2是利用洋葱根尖进行的有丝分裂实验现象,细胞D与E的染色体数之比为____________,某同学取根尖1mm~3mm,进行漂洗→染色→压片→制成装片,观察到重叠细胞,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是分离洋葱管状叶中色素得到的滤纸条,由该结果可知洋葱管状叶中( )。 

                   A.色素的种类       B.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C.不同色素的相对含量   D.各种色素的颜色 

              (4)某同学做色素提取分离实验,实验结果图3中色素带颜色较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原因)。 

            • 5.

              下图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图甲、图乙所示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填编号)。

              (2)图甲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填编号);图乙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填编号)。

              (3) 在光照充足处,给图甲所示细胞提供含14C的CO2,在结构⑨中14C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用箭头和物质表示)。

              (4)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图乙所示细胞,发现其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________。

              (5)图甲细胞在适宜条件下能培育成完整植株,一般运用的技术手段是______________,其依据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

            • 6. 研究发现,玉米中赖氨酸的含量比较低,科学家通过对玉米细胞中相关酶的改造,使玉米叶片和种子中游离的赖氨酸的含量分别提高5倍和2倍.请回答:
              (1)科学家在DNA分子水平上对相关酶进行改造是通过对基因的 ______ 来实现的,这属于 ______ 工程.通过该技术提高了赖氨酸的含量,体现了基因可通过 ______ 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为检测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可采用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其培养液中要加入糖、氨基酸、无机盐、微量元素和 ______ 等,细胞培养中还需通入CO2,其主要作用是 ______ .
              (3)为获得更多的氮元素以提高玉米氨基酸的合成量,科学家尝试培育玉米--大豆杂种植株,在进行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须先利用 ______ 酶处理植物体细胞,获得具有活力的 ______ ,才能诱导融合.杂种细胞通过培养获得愈伤组织后,将愈伤组织转接到 ______ 培养基上,就可以诱导出试管苗.
            • 7.

              现有甲、乙两个烟草品种(2n=48),其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光照强度大于800勒克斯时,都不能生长,这是由于它们中的一对隐性纯合基因(aa或bb)作用的结果。取甲乙两品种的花粉分别培养成植株,将它们的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并将两者相混,使之融合,诱导产生细胞团。然后,放到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培养,结果有的细胞团不能分化,有的能分化发育成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烟草品种花粉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将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时,常使用_________酶和_________酶去除细胞壁。在细胞融合技术中,常用的化学促融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培养,有______ 种细胞团不能分化(只考虑2个原生质体的相互融合)。能分化的细胞团发育成的植株,其染色体数是_______,基因型是_______。该植株自交后代中,在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出现不能生长的植株的概率是________。

            • 8.

              某生物兴趣小组做植物的水培实验,所用装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主要通过根尖成熟区吸水,是因为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中由细胞膜、液泡及两者间的细胞质组成的______ (填结构名称),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成熟区表皮细胞可与外界溶液构成______ 系统.另外,成熟区表皮细胞具有根毛,也增大了吸水面积.
              (2)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培养两周后,植物部分叶片发黄,有同学认为可能是培养液中缺乏Mg2+,导致叶片中______ 合成受阻.也有同学认为是培养液中溶解氧不足,影响了Mg2+吸收,因为植物细胞通过                           方式吸收无机盐离子.
              (3)三周后,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有同学认为是培养液中各种无机盐浓度过高,导致植物无法正常吸水所致.在教师的指导下,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测量的培养液中部分无机盐离子的浓度,结果发现,有的无机盐离子浓度确实升高了,但有的无机盐浓度反而降低了.这说明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______ ,这一特性决定于根细胞膜上______ .
            • 9.

              研究人员用四倍体马铃薯(4n=48)和抗青枯病的野生型二倍体马铃薯(2n=24)进行体细胞杂交,培育抗青枯病的马铃薯。

              (1)研究人员用四倍体马铃薯的叶片探究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结果如下表所示。

              ①据表分析,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佳组合是第_____组,叶片解离程度主要取决于________的浓度。

              ②制备的原生质体应置于浓度__________________马铃薯叶片细胞液浓度的溶液中进行培养,以保持原生质体的正常形态。

              (2)为了便于在显微镜下对杂种细胞进行镜检筛选,将用四倍体马铃薯叶片制备的原生质体与用野生型马铃薯的__________(填"叶片"或"幼根")为材料制备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把两种原生质体置于加入__________的溶液中促融。

              (3)为进一步从染色体水平上检测杂种植株,科学家选取杂种植株根尖进行__________后用碱性染料染色并制片,显微镜下对__________期的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

              (4)为达到育种目标,还需要对杂种植株进行          抗性检测以筛选得到抗性马铃薯。

            • 10.

              小立碗藓是一种苔藓植物,易培养,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实验研究,又因其同源重组的效率很高,已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良好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甲同学在使用高倍镜观察小立碗藓的叶绿体时,发现在适宜条件下细胞中的叶绿体长时间静止不动,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2) 乙同学用小立碗藓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放置一片小立碗藓的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1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_______,这样重复几次。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叶绿体向细胞中间聚拢,说明_____________。 

              (3) 同源重组在细胞中可自然发生,交叉互换的位点必须发生在特定的同源序列中,原理如图1所示。已知由硫酸盐降解酶(K基因编码)催化某种硫酸盐(APS)的降解是高等植物中硫酸盐利用的关键步骤。有人提出,植物体中还存在着该硫酸盐降解的支路(PAPS),但不能确定其相关酶是否在植物体中存在。科研人员利用小立碗藓进行了以下研究:


              图1
              ① 测定K基因两侧的碱基序列。若测得在序列“5'…CGACCCGGGAGT…3'”中含有一个6个碱基对的限制酶Sma Ⅰ的识别序列,可推知该酶的识别序列为____。 

              图2

              ② 质粒pcDNA3上有Neo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和限制酶Sma Ⅰ、Tth11 Ⅰ和Bsm Ⅰ的酶切位点,如图2所示。为了使Neo基因能与K基因发生同源重组,应选用限制酶_______将Neo基因从质粒上切下来,然后在该基因的两侧增加与K基因两侧相同的____,构建具有Neo基因的表达载体。 

              ③ 制备小立碗藓的原生质体,将其放在____溶液中,利用聚乙二醇介导直接将Neo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立碗藓细胞内。 

              ④ 在添加了____的培养基中培养上述小立碗藓细胞,若能够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则表明该植株已没有K基因。若通过此转化途径得到的植株__________,说明在小立碗藓中存在PAPS支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