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也是一个浅水型城市富营养化湖泊。科研人员利用沉水植物在杭州西湖进行生态修复工程。
              (1)湖泊可以通过______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______。
              (2)科研人员用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在西湖不同处理区域进行实验,并测量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

              ①图1说明:______。
              ②水样中的叶绿素a含量可以代表______(生物)的多少。由图2可知,沉水植物可以______“水华”的爆发。
              (3)鉴于细菌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变化反应迅速等特点,在生态修复过程中,细菌的丰富度变化可以作为评判生态修复效果的重要指标。科研人员提取不同处理区水体细菌的16s-rDNA(约1.5Kb左右,能体现不同菌属之间的差异)进行PCR,电泳结果如图3所示:
              西湖湖泊生态系统中,大部分细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成分。据图3结果分析可知,种植菹草和苦草可以较好实现生态修复,证据是______。
              (4)顺义潮白河和杭州西湖面临相似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请结合上述信息,对夏季潮白河生态系统提出至少两条修复措施______。
            • 2.
              为治理养殖场粪便污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某地用芦苇、鱼、藻类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等构建人工湿地.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人工湿地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 ______ 和 ______ .
              (2)人工湿地中设计要注意采取措施增加水体的氧含量,目的是 ______ .
              (3)随着人工湿地物种丰富度增加,湿地的沉降、分解等作用加强,使污水得到治理.这种变化属于群落 ______ 演替,研究表明适量投放不同食性的鱼类,是人工湿地发挥治理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试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其作用 ______ .
            • 3. 生态环境的改变与生态农业有关。“桑基鱼塘”是我国古代发展的简单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1)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桑基鱼塘”体现了生态农业的______原理。蚕摄食桑叶后,桑叶中的能量去向:一是______,二是______,其中前者除用于呼吸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外,其余用于______。有同学认为“鱼塘泥肥桑”的道理是鱼塘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能量可以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______。请简述理由______。
              (2)上述生态系统中的CO2被桑同化后碳元素的直接去向是______,从中可看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不同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
              (3)某兴趣小组对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
              同化能量 呼吸消耗 分解者利用
              7.5×l05J/(cm2•a) 4.25×l05J/(cm2•a) 2.84×l05J/(cm2•a)
              2.25×l04J/(cm2•a) 1.3×l04J/(cm2•a) 5.5×l03J/(cm2•a)
              1.8×l04J/(cm2•a) l.l×l04J/(cm2•a) 1.4×l03J/(cm2•a)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分析,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生物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还有一部分因未被吸收而被______利用。从提高经济效益和维持生态平衡的角度分析,该生态系统需改进的做法是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