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和今后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之年。

              材料一 “十二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预计)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48.41

              53.41

              58.80

              63.61

              68.23

              财政收入/万元

              10.37

              11.72

              12.92

              14.04

              15.4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

              21810

              24565

              26955

              844

              31398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元

              6977

              7917

              8896

              9892

              11108

              材料二 “十二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获累累硕果,13亿人民的奋斗目标正加速变成现实,国家不断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得到了实惠。

              (1)材料一中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 2.

              材料一:2015年3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月份全国主要城市房价变化情况。数据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66个城市房价下跌。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基本得到遏制。国家统计局认为,从第一季度情况来看,房地产调控的效果在继续显现,一是房地产投资性需求得到了明显遏制,很多地方反映购买两套房、三套房的需求明显在下降,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在回落;二是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三是今年按计划要新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住房,有利于增加房地产的供给,对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价格走势会产生较大影响。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提出,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一季度房价下跌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 3.

              材料一:提高劳动所得势在必行:在我国初次分配领域,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是一个普遍现象,企业财富明显向资本倾斜。

              材料二:“二代现象”引起广泛关注:“富二代”“贫二代”是先富道路上遇到的“二代”问题,体现了“一代”对“二代”的影响和“二代”对“一代”的复制,带来了“二代”朋辈之间的分隔,拷问着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的目标。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现象?

              (2)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二代现象”的认识。

            •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
              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现象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其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
              材料二 居民的消费热情:
              国外的高品质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国内消费却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企业在面对国内和国际客户时采取了双重标准。以备受中国游客追捧的日本“一目惚”大米为例,实为辽宁盘锦出口。然而,“一目惚”大米按照日本标准进行种植和管理,有机栽培,人工灭虫,不会喷洒对人体有害的化学农药。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从规范市场秩序的角度,谈谈我国如何把居民的消费热情留在国内。
              材料三  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
              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要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中国制造正在敞开一扇扇新的梦想之门。
              (3)根据材料三,阐明“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的文化生活依据。
            • 5. (26分)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互联网+”大幕开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通过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与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材料二  面对“互联网+”的发展,一些国家及企业纷纷采取措施:德国正计划制定相关法律,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工业4.0成为一项国家战略;在美国,互联网及ICT巨头与传统制造业领导厂商携手,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重新定义制造业的未来,并在技术、标准、产业化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前瞻性布局;在中国,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互联网+”行动。

              ⑴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新型业态的经济意义?(8分)

              ⑵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应怎样发挥作用?(8分)

              ⑶结合材料,分析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应如何坚持联系的观点?(10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