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观察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4分)
              (2)根据图一数据,推测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上述变化对扩大就业可能带来的影响,并说明理由。(4分)
            • 2. 2011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由国强到民富的转变。下列国家采取的措施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民富将发挥重要作用。请比照表中的示例,将这些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6分)
              采取的措施
              经济生活依据
              从生产、供应、流通等环节稳定消费品价格
              示例:消费水平受物价影响,稳定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生活水平
              ①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

              ②提高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③增加财政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的支出

               
            • 3. 2010年新年伊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现了“用工荒”。在我国总体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众多企业手握订单却招不到工人。某班同学就“用工荒”现象进行深入研究。阅读下列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专业技术等级的专业技师严重短缺,技能等级越高,短缺程度越严重。其中,对一级技师的需求量是供给量的3.2倍。同学甲在探究“用工荒”的原因时,找到以下几则材料。
                 (一)一家大工厂招收开机床的工人,开出60元到80元一天的工资,但是要求能看懂机床构造图,由于劳务市场上没几个人能看懂,所以招不到工人。
                 (二)80后的小王在一家玩具厂做生产工人,半年后她项不住车间的高温和长时间加班还不能及时获得报酬的困难,于是辞职回家。
                 (三)某工厂招聘普通技工,大学毕业生李某说:“也知道好的技工挣的比白领多,但说实话,我是不愿意再回头去做工人的。”
              材料二  同学乙在网上看到某专家的观点,专家指出,除了全球经济步入复苏等因素外,企业升级速度与工人更新换代速度脱节、企业提供的职位及薪酬待遇无法留住“新生代”工人,则是导致“用工荒”的更深层次原因。
              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该怎样解决目前的“用工荒”问题?(6分)
            • 4. 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一览表

              材料二:制约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几大因素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4分)
              (2)结合材料一、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8分)
            •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话题引起某中学高三(3)班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浓厚兴趣,他们就此展开了一系列探究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询,获取了以下数据:


              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材料二:同学们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了解到,在该城市中,有的活没人干,有的人没活干。
              材料三:同学们通过探究还发现,本市存在着这么一个“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导致家庭生活贫困,以至于家庭教育支出比重减少,形成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最终又引发贫困家庭新一轮的就业困难。

              如果你现在加入该学习小组,请继续探究以下问题:
              (1)同学们研究性学习所搜集的资料,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请你为本次探究性学习拟定一个课题。并简要说明拟定这一课题的经济学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破解贫困家庭“失业怪圈”,政府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今年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扩大内需包括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
              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联系实际,你认为怎样才能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背景: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某校高二(11)班的学生在学习《经济生活》“劳动和就业”知识时,针对党和政府提出的“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做好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准备”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生。
              他们首先对某社区居民下岗事业和再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注:他们通过调查还了解到,在该城市中,有的人没活干,可修脚技师、缝纫工却后继无人;有的企业需要的某种高级技师出万元月薪都难聘到;有些大学生非国有单位不去、非管理岗位不去,脏、累、重活不干。
              (1)上述同学调查、了解到的信息反应了什么经济现象?(3分)
                
              (2)如果你是研究小组成员,请你就如何促进劳动者就业与再就业提几条合理化建议(12分)
               
            • 8. (12分)材料一:下图是2007年与2008年我国大学生就业数据比较图。
              注:①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10万,是近年来的最高值。而目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又使许多企业减少了新增的岗位。②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材料二:目前,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发达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用工荒”。从用工方来讲,主要是低端产业的“用工荒”,集中在电器制造、机械加工、服装制鞋等低端制造业产业上,而文化创意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高端行业,在国际上没有形成竞争优势,用工需求不足,造成大量大学生“就业难”。 产生了“用工荒”和“就业难”的悖论。
              (1)简要说明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4分)
              (2)依据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用工荒”和“就业难”的成因,并提出解决这一悖论辩对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