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观察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4分)
              (2)根据图一数据,推测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上述变化对扩大就业可能带来的影响,并说明理由。(4分)
            • 2. (一)图表: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表
              职业
              所占比例
              公司职员
              83%
              政府公务员
              84%
              家政服务员
              17%
               
               
               
               
               
               
               
              (二)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今后几年,城镇每年净增就业人口1300多万,农村尚有1亿左右富余劳动力,社会就业压力大。
              请用经济学知识回答:
               (1)根据图表,你认为目前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哪些误区?(4分)
               (2)劳动者在正确解决择业问题时,应考虑哪些方面?(9分)
              3)你觉得该如何破解我国的就业难题?(9分)
               
            • 3. 材料一 为继续帮助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企业稳定岗位,保持积极就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009年12月16 日,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工作的通知》。
              材料二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1)政府为什么重视就业工作?(8分)
              (2)请你就如何实现政府提出的目标提出合理的建议。(8分)
               
               
            • 4. 2011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由国强到民富的转变。下列国家采取的措施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民富将发挥重要作用。请比照表中的示例,将这些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6分)
              采取的措施
              经济生活依据
              从生产、供应、流通等环节稳定消费品价格
              示例:消费水平受物价影响,稳定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生活水平
              ①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

              ②提高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③增加财政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的支出

               
            • 5. 材料一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我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挑战。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速度的加快以及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难度的加大,使得城镇失业现象日益严重。最近5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每年都在800万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高于4%。
              材料二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因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2)结合材料二,请你为政府提出几点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论建议。
            • 6. 2010年新年伊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现了“用工荒”。在我国总体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众多企业手握订单却招不到工人。某班同学就“用工荒”现象进行深入研究。阅读下列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专业技术等级的专业技师严重短缺,技能等级越高,短缺程度越严重。其中,对一级技师的需求量是供给量的3.2倍。同学甲在探究“用工荒”的原因时,找到以下几则材料。
                 (一)一家大工厂招收开机床的工人,开出60元到80元一天的工资,但是要求能看懂机床构造图,由于劳务市场上没几个人能看懂,所以招不到工人。
                 (二)80后的小王在一家玩具厂做生产工人,半年后她项不住车间的高温和长时间加班还不能及时获得报酬的困难,于是辞职回家。
                 (三)某工厂招聘普通技工,大学毕业生李某说:“也知道好的技工挣的比白领多,但说实话,我是不愿意再回头去做工人的。”
              材料二  同学乙在网上看到某专家的观点,专家指出,除了全球经济步入复苏等因素外,企业升级速度与工人更新换代速度脱节、企业提供的职位及薪酬待遇无法留住“新生代”工人,则是导致“用工荒”的更深层次原因。
              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该怎样解决目前的“用工荒”问题?(6分)
            • 7. 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一览表

              材料二:制约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几大因素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4分)
              (2)结合材料一、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8分)
            •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话题引起某中学高三(3)班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浓厚兴趣,他们就此展开了一系列探究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询,获取了以下数据:


              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材料二:同学们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了解到,在该城市中,有的活没人干,有的人没活干。
              材料三:同学们通过探究还发现,本市存在着这么一个“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导致家庭生活贫困,以至于家庭教育支出比重减少,形成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最终又引发贫困家庭新一轮的就业困难。

              如果你现在加入该学习小组,请继续探究以下问题:
              (1)同学们研究性学习所搜集的资料,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请你为本次探究性学习拟定一个课题。并简要说明拟定这一课题的经济学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破解贫困家庭“失业怪圈”,政府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央机关招考网上报名135万人通过资格审查。本次“公考”学历要求“起步价”在硕士、博士的职位占到了六成,达到“千里挑一”竞争度的职位多达10个以上。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公务员热”的认识。(12分)
               
            • 10. 2011年新年伊始,又闻民工荒。不仅沿海地区劳动力缺乏,就连某内陆劳务输出大省也由于目前正大规模地承接产业转移闹出了“民工荒”。某校高三(1)班同学围绕“关注农民工,关注中国未来”的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材料一:目前,我国农民工约有2.3亿至2.4亿人,其中“80后”占一半左右,“90后”有4000多万人。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更高,视野更宽,个性更强。与父辈相比,他们更注重精神需求,更希望通过培训,掌握技能,得到技术性强、收入高的工作,廉价劳动力时代渐行渐远。
              (1)有人认为:“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导致了今年的用工荒。”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90后的黄大明没什么工作和技术经验,只能随父亲在某城市的建筑工地打工,可他连水泥也卸不动。东莞一家服装企业准备招100名一线生产工人,前去应聘的黄大明想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这部分岗位基本安排给了大学毕业生。黄大明很苦恼,希望作为同龄人的你能跟他谈谈。
              (2)请列出谈话要点,并指出相应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在城市的舆论场里,社会很少能够听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声音。他们的户籍在乡村,但是很多人没有回乡参加村委会选举,而在城里他们又往往难以参与政治选举与公共生活。他们应该尽可能被纳入到政治参与的进程中来,从而能够理性、大声地表达利益诉求。
              (3)怎样从政治制度上保证新生代农民工“理性、大声地表达利益诉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