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中国铁路“走出去”步伐正在加快。自2013年秋以来,高铁已成为中国新“外交名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2009-2015年我国铁路建设投资及其营运里程情况

                    年份
               铁路建设投资
              (亿元)
               新线投产
              (万公里)
               铁路营运流程
              (万公里)
               其中:高铁里程
              (万公里)
                    2009      7000      0.56      8.55      0.66
                    2011      5897      0.20      9.32      0.89
                    2013      6638      0.56      10.32      1.1
                    2014      8088      0.84      11.2      1.6
                    2015      8000      0.80      12-
              注:我国迄今铺设的高铁已占世界高铁总长度的50%以上。
              图2015年1-4月份与2014年同期我国各类型企业铁路设备出口情况

              (l)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为了避免海外市场的恶性竞争、打造强有力的国际高铁供应商,中国两大铁路设备制造公司北车集团与南车集团于2014年底宣布合并成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两大集团的30多家工厂生产的电动、内燃机车和铁路设备占中国市场的80%,出口的国家超过80个。2014年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占10%,远远领先于国外同类企业。
              (2)结合材料二,运用企业经营与发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知识说明南北车集团合并的理由。(9分)
                 材料三:“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实施对外开放、完善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的两大战略: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中对此做了近一步强调。“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的今天,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3)结合材料三,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关系。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式。
              材料一

              (1)解读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016年伊始,中资企业的几笔海外并购令人瞩目,并购的领域侧重于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的对象是拥有先进技术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并购既可以使中资企业迅速切入高端市场,也可以使被并购企业借助中国企业的关联渠道,特别是依托“一带一路”,进一步扩展销售渠道和全球影响力。
              (2)依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意义。
              材料三 浙江吉利集团对沃尔沃的成功并购具有典型意义,2002年该集团根据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萌发了海外并购的念头,为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发展,吉利集团选择并购沃尔沃,为此制定了完备的方案,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吉利集团于2010年8月成功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几年来,该集团业绩稳定,快速实现了转型升级。
              (3)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4)有人认为,中资企业大规模海外并购能够解决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运用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对此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3. 互利共赢战略是我国处理与其他国家经贸关系的基本准则。实施互利共赢战略,是进一步扩大我国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引进”与“走出去”相结合,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运用经济常识阐述我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必须坚持“引进”和“走出去”相结合。
            • 4.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非金融投资指银行、基金、证券、保险、信托、权证、黄金投资以外的投资。2014年我国吸引外资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流入中国的资金出现了结构性改变,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
              (1)图表反映什么经济现象?
              (2)运用“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观点说明上述图表现象产生的原因。
            • 5. 某老工业企业,抓住国家调控机遇,淘汰落后的炼钢炼铁高炉,同时依托技术创新,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开发一批新产品。打破了节能的最大瓶颈,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统一管控生产环节的能源消耗、回收和二次利用。引进世界上先进的燃烧低热值高炉煤气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在发电满足生产的同时,回收煤气12亿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余万吨,通过几年的努力,该企业走上了一条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路,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了表率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该工业企业如何走上持续健康发展道路的。
            • 6. 材料一:2014 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分异
              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
              社会富足度竞争力721
              发展效率竞争力532
              一、二级城市822
              一般城市266
              经济总量11.8万亿元45.59%8.25万亿元31.8%5.86万亿元22.59%
              经济增速6.5%10%12%
              注:“长江经济带”的基本发展情况是:下游繁荣,科技发达,制造业优势明显,中游次之,上游相对比较贫困,但是劳动力成本低,人口红利大,自然资源比较充足。
                  材料二: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可带动约6 亿人发展,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一是“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使我国经济发展形成“T”型结构:30 多年来“沿海一竖”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形成中国经济发展支撑格局,而现在“沿江一横”长江横向经济带,贯穿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将打造成中国经济新支撑带;二是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发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龙头作用,通过产业、资本、技术向中西部转移,推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从而构建东、中、西联动发展的经济增长新格局;三是长江经济带和别的经济区域最大的不同是把东、中、西部天然连接在一起,可以加快正在推进的产业梯度转移,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还可以继续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形成开放新局面。李克强强调,建设长江经济带也是深化改革开放、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建设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全流域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 要把建设长江经济带同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紧密结合,带动创业就业,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新动力。 同时要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新路。
                  材料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是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提出的一个战略倡议。 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来促进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深化全方位的合作,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它秉承着开放、包容的原则,它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以及社会信息化这一个发展的大潮流。 该规划也被认为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载体。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2 )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张的合理性?
            • 7.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的版图如右图所示,在这条经济走廊上,2014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额达到1.12万亿美元,占我国货物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未来10年这个数字将翻一番,突破2.5万亿美元。
              (1)运用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简要回答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能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2)有人认为,现在的中国对外表现得原来越强硬。但坚持原则立场同是否强硬是两码事,国与国之间打交道,重要的是看占不占“理”。请运用政治常识中国际社会交往的相关知识,简要回答我国对外交往中要坚持哪些“理”,列举其中三个。
            • 8.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运用经济常识,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论述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
            • 9. 日前,海淀区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文明城区应坚持以人为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和社会建设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材料一在创建文明城区的过程中,海淀区在治理居民身边的脏、乱、差问题上持续加大力度,深入开展环境、交通秋序等专项整治,着重清理影响群众生活的社区脏乱点,取缔违规摊位,店外占道经营等问题,让城乡环境面貌得到了改善。
              (1)在城乡综合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各个治理主体协同发挥作用。结合《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下列治理主体发挥的作用。
              治理主体发挥的作用
              区党委
              区政府
              居民
              材料二在创建文明城区的过程中,海淀区广泛开展“道德讲堂”“文明餐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宣传全国道德模范、北京榜样等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弘扬社会正气。
              (2)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或者“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说明为什么举办这些活动。
              材料三海淀区拥有著名的皇家园林、大量的名胜古迹,以及众多的图书馆、博物馆和演出场所;名校云集,拥有多家科研院所、艺术团体和创意机构;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先进;设立了多个创业园区,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3)依据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分析海淀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有利条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