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的运用,不仅催生了新的经济模式,而且颠覆了传统商业运行模式,也使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悄然变化。

              材料一 出门用车,通过网络预约出租车;去外地旅游,上在线短租平台找住宿;用餐时间,通过网上外卖平台为自己选一份可口的饭菜;有人把银行里暂时不用的储蓄也看成是闲置资源,拿出来参与“众筹”。这就是分享经济,一种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整合分享分散的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分享经济的基础在于技术创新,倡导人人参与的理念,让传统意义上的单纯消费者,可以在经济活动中扮演更多的角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基于技术创新的分享经济对个人生活和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分享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制约因素。如分享经济处于发展初期,其服务和产品的安全性、标准化、质量保障体系、用户数据保护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和隐患;国内征信制度等配套制度不完善;国内网络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影响社会参与程序;政府对“分享经济”的监管,仍然坚持传统行业的管理理念,不利于行业创新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助力“分享经济”发展。




              材料三 为了让更多“创客”自由创业。W市人大代表经过调查走访,在该市人大会上提交了《关于支持互联网创业的建议》,经该市人大讨论通过后,将该议案交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单位承办。日前,该市人大常委会第二督办组对该建议的实施进行督办,助推互联网创业的发展。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W市人大代表和人大在支持互联网创业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材料四 “互联网+社会治理”的新型模式旨在使网民以公民身份更有效的参与到现实的社会治理之中,形成“线上”、“网下的互动”,引导社会舆论的共鸣,促进社会“善治”。但客观上,部分网民的参与活动也存在着一些违规、违法的现象,如为个体诉求而造谣、传谣等,不利于社会的和谐。

              (4)结合材料四,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互联网生活中公民应如何作为,才有益于社会的和谐、“善治”。







                 材料五 2016 年9 月,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G2O 杭州峰会成功举办。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南北发展严重失衡,全球经济治理进展不畅,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加速演变… … 全球经济,需要二十国集团各成员肩负起应有的责任。G20 杭州峰会,通过《 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 等纲领性文件,强调各成员国加强沟通协调、减少分歧对抗,用行动释放合作诚意,彰显世界担当,引领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5)结合材料五,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说明G20各成员国应怎样引领和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檫壶经过了艰辛的历程。
              这一探索历程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完成的,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反映了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追求。
              (1)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探索依法治国的理政方式。
              (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过程。
            • 3.

              福建与台湾虽然相隔一百多公里的海峡,但阻隔不了两岸的交流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10月12日~1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台联会会长汪毅夫率领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一行在福建省福州、厦门、漳州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视察。汪毅夫说,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太多是在祖国大陆出生的台湾省籍同胞,具有较强的议政履职能力和广泛的代表性,希望通过此次视察,对福建有更全面、鲜活、立体的了解,积极为建设新福建献计出力,为推动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副省长梁建勇汇报了福建省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化闽台交流合作、自贸试验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情况。

              材料二 过去一年,闽台文化交流合作硕果累累。福建推动湄洲岛妈祖庙等7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闽南、妈祖、客家、朱子等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闽台文化学术研究交流,赴台举办涉台族谱展等活动,提高了台湾民众对“根、祖、脉”的认同。

              (1)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闽台文化交流的意义。

              (3)从辩证法的角度,为提高台湾民众对“根、祖、脉”认同提两条建议。

            • 4.

              福建与台湾虽然相隔一百多公里的海峡,但阻隔不了两岸的交流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10月12日~1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台联会会长汪毅夫率领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一行在福建省福州、厦门、漳州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视察。汪毅夫说,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大多是在祖国大陆出生的台湾省籍同胞,具有较强的议政履职能力和广泛的代表性,希望通过此次视察,对福建有更全面、鲜活、立体的了解,积极为建设新福建献计出力,为推动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副省长梁建勇汇报了福建省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化闽台交流合作、自贸试验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情况。

              材料二 过去一年,闽台文化交流合作硕果累累。福建推动湄洲岛妈祖庙等7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闽南、妈祖、客家、朱子等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闽台文化学术研究交流,赴台举办涉台族谱展等活动,提高了台湾民众对“根、祖、脉”的认同。

              (1)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闽台文化交流的意义。

              (3)从辩证法的角度,为提高台湾民众对“根、祖、脉”认同提两条建议。

            • 5.

              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计生政策始终处在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中。下表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时间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与调整的重要事件

              1982年9月

              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

              1982年12月

              五届全国人大第五会议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宪法。

              2002年9月

              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2013年11月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2013年12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

              2014年全年

              各省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落实单独二孩。

              2015年10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

              2015年12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将第十八条第一款修改为:“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1)国家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体现了什么国家职能?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和调整的过程,是如何体现人大制度的优越性的?
              (3)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每一次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都顺应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辩证唯物论角度,概括这种做法所运用的方法论。

              (4)从认识论的角度,简要分析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原因。

            • 6.

              材料一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未来五年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总体部署。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建议》,编制纲要,提交人大审议,并于2016年3月16日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

                     材料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账单”

              项目

              2015年计划

              2015年低完成情况

              城镇新增就业

              1000万人

              1312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

              4.5%

              4.05%

              居民收入增长

              与经济发展同步

              8.9%

              保障性安居工程

              740万套

              783万套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70元/月/人

              117元/月/人

              城乡基本医保财政补贴标准

              380元/人/年

              城镇446元/人/年新农合390元/人/年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政府是怎样完成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账单”的。

            • 7.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也一直是百姓关注的焦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我国综合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要看到,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企业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待完善;一些企业管理混乱,国有资产流失、人才匮乏等问题突出;一些企业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实、作用被弱化。
              材料二: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当前国企改革必须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分析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现状。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党和政府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 8. 新环保法实施以来,从多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治理力度。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利益冲突的重要触发点。中国需要在环境保护、经济增长、居民就业和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更好地落实政府和排污单位之间的责任。对于公众来说,每个人既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因此,生态文明需要每个公民树立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理念,规范自身行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1)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在“环境保护、经济增长、居民就业和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中,政府应履行哪些职能?
              (2)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公民应当如何担当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
            • 9. 材料一2015年9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白皮书,以大量数据和事实从八个方面介绍了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前后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包括:旧西藏的黑暗与落后、走上发展进步道路、符合国情的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大力增进人民福祉、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全面介绍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给西藏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二2016年4月22日至23日,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引导信教群众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国家依法管理。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否矛盾?为什么?
            • 10.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中国经济新的试验田。“负面清单”是上海自由贸易区试验的一项典型的制度创新,体现了在投资领域“非禁即入”的原则,即除了清单上规定的不能干的,其它的都可以干,且不需要政府事前审批。“负面清单”事实上是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明确政府需要管的事。为推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的管理,创新对外开放模式,8月26日,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决定在试验区调整部分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和事项。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