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合作倡议。3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进展顺利,成果丰硕,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国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各方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共享互利合作成果的国际盛会,也是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的重要合作平台。高峰论坛期间及前夕,各国政府、地方、企业等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重要举措及务实成果,中方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汇总,形成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清单主要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一带一路”主张为什么能获得各国的积极回应。

            • 2.

              材料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构想以发展为目标,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丝路精神,相关各国自愿平等参与,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既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又互利互补,积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符合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战略布局,无疑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大智慧。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如何体现政治智慧的?

            • 3.

              2015年7月,习近平会见奥巴马时指出,面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需求,中美应该也可以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冲突对抗的新路。两国领导人同意,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相互尊重,合作共赢,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中美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的正确性。

            • 4.

              材料:今年两会期间,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回应热点问题“一带一路”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但机遇是世界的。这一倡议顺应了亚欧大陆要发展、要合作的普遍呼声,秉持共商、 共建、共享原则,奉行的不是扩张主义,而是开放主义,带给未来世界的,一定是一幅亚欧大陆共同发展繁荣的新的历史画卷。

              结合材料,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奉行的不是扩张主义,而是开放主义”的理解。
            • 5.

              材料一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国际社会给予高度评价。通过高峰论坛这个平台,各国之间形成了一份沉甸甸的成果清单,共5大类、76大项、270多项。这表明,“一带一路”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宽广,程度越来越深入。

              材料二 “一带一路”由中国倡导,契合世界发展新趋势,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参与。我们一贯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同时,作为一个大国,应该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形势下,中国一直在积极地为世界经济寻找出路。我们大力践行合作共赢理念,推动建设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着力构建开放、创新、联动型世界经济,就是要为中国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为世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同各方共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谈谈通过高峰论坛这个平台,各国之间为什么能够形成了一份沉甸甸的成果清单。

              (2)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在“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我们的主张所体现的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

            • 6.

              当今世界190多个国家、约70亿人口,12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各国关系应如何处理?国际社会未来又将走向何方?中国领导人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给出了“答案”——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指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平等参与、文明互鉴,不同文明之间秉持包容精神,相互取长补短。这一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饱含着中国对世界的美好憧憬,激起全球范围的广泛共鸣.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国际社会应如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 7.

              2016年9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杭州出席2016年G20工商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中国发展新起点,全球增长新蓝图》的主旨演讲。

              习近平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惫讲述中国发展的新故事,并从中国故事中引申出了世界经济发展和治理的“中国方案”;“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建设包客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这四点主张,一剂药方四味药,对症的是当前世界经济。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中国方案”对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治理的意义。

            • 8.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指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发展完善,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核心理念。面对一些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浪潮兴起与全球治理危机,这一理念在全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追本溯源,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可以在“和”文化中找到源头。“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

              外交是历史文化的映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接续传承,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中国外交理念一脉相承。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传统“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主张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 9.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们生活在一个同心圆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但战乱和贫困依然困扰着部分国家和地区,疾病和灾害也时时侵袭着人们。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方案是: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画人类幸福安全同心圆。

              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中国提出画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画人类幸福安全同心圆”的时代意义

            •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一个统一的全球经济系统正在逐步形成。各国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利益错综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同时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争夺也日趋激烈,争端和摩擦接连不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传统经济体制下的零和、输赢规则已为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非零和及双输、双赢规则取代。因此,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其经济实力多么强大,都不能我行我素。各国,尤其是各大国,在处理相互关系和国际关系时客观要求相互沟通。协调与合作正在成为大国关系的主旋律。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说明我国努力改变“零和游戏”规则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