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微生物强化采油(MEOR)是利用某些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增大石油的乳化度,降低石油粘度的原理,通过向油井中注入含微生物的水来提高采油率的新技术.以下是人们筛选、纯化和扩大培养该类微生物的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该类微生物应取自__________的土壤。

              (2)为筛选和纯化该类微生物,配制培养基时,碳源应以_________________。

              (3)接种后需密封培养,由此推测该类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 ,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形成降油圈,此时选取______________就可获得高效菌株。

            • 2.

              如图表示利用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工业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②中的酶是含有3种组分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____________分解成葡萄糖。

              (2)若图中①所需的微生物来自土壤,分离该微生物宜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取样,采用____________法接种到含有________染液的培养基上培养,挑取培养基上________的菌落进一步扩大培养。

              (3)若将100 mL该微生物培养液稀释106倍,取1 mL稀释液接种到选择培养基上,形成了270个菌落,则原菌液中每毫升有该微生物________个,该方法所得测量值比实际值偏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接种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

            • 3.

              进入冬季,部分城市出现严重雾霾,与秸秆野外焚烧有一定关系。为破解秸秆处理瓶颈,微生物专家力图通过微生物降解技术使秸秆能尽快腐烂掉,增加土壤肥力。缓解环境污染。试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专家研制的降解秸秆的催腐剂是十余种能分解纤维素的霉菌、细菌和酵母菌的组合。其中_______________在细胞结构上与其他两者不同。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以将____________分解为______________。

              (3)微生物专家为从发黑的树干上分离出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高产菌株,制备了选择培养基,将菌液进行一系列______________,从而得到单个菌落, 再采用______________方法进行鉴定,得到上图的菌落。那么,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4)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用________________试剂对纤维素分解产物进行定量测定。

            • 4. 某同学利用自己所学的生物技术自制酸奶,实验方案如下:
              材料用具:纯牛奶、原味酸钠;带盖瓶子、勺子、可调温电饭锅.
              制作方法:
              (1)将瓶子(连同盖子)、勺子放在电饭锅中加水煮沸10分钟.
              (2)瓶子稍冷却后,向瓶子中倒入牛奶,再放入电饭锅中沸水浴加热10分钟.
              (3)待牛奶冷却至40℃左右(不烫手)时倒入牛奶量1/5的酸奶作“引子”,用勺子搅拌均匀,拧紧瓶盖.
              (4)将电饭锅温度调至40℃,继续保温7-8小时.
              请回答:
              (1)将瓶子等煮沸的目的是 ______ .
              (2)“引子”指的是酸奶中的 ______ ,其在发酵过程中完成的主要化学反应是 ______ (填反应式).与该菌种比较,醋酸菌的代谢特点是 ______ .
              (3)牛奶冷却后才能导入“引子”的原因是 ______ ,将瓶盖拧紧是为了保持 ______ 条件.
              (4)适量饮用酸奶有利于改善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其原理是酸奶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消化道中的部分食物且 ______ .
              (5)另一名同学在重复相同实验时,为避免杂菌污染向牛奶中加入了青霉素,结果发酵失败,原因是 ______ .
            • 5. 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单菌落,可用______法或______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_____法接种于培养基表面,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______;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______;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______;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用抗生素______.
            • 6. 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回答下列问题:
              (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通常用______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将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上,最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
              (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______,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______。
              (4)纯化的菌种可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______℃的冰箱中临时保藏。若菌种需要长期保存,可以采用______的方法在冷冻箱中保存。
            • 7. 图1表示微生物实验室培养中的部分操作。请分析回答:

              (1)步骤①的后一步的正确操作应是将平板______,这样可以防止______。
              (2)步骤②→③之间需要进行的正确操作应是______。
              (3)甲同学按步骤④进行操作,据图1分析,采用的接种方法称为______,其操作的两处不当之处分别是______、______。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同学按正确的方法重新操作,则经培养后菌落的分布情况最可能是图2中的______。
              (4)乙同学尝试采用不同于甲同学的接种方法进行实验,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B所示,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
            • 8. 图表所示配方的培养基可筛选某种细菌,该细菌可以在该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菌落。请冋答下列问题:
              KH2PO4 1.4g
              Na2HPO4 2.1g
              MgSO4•7H2O 0.2g
              葡萄糖 10.0g
              尿素 1.0g
              琼脂 15g
              将上述物质济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1)该培养基可筛选的细菌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2)如果从土壤中获取的样本含该细菌的数量较少,则需要对样本中的细菌进行扩大培养,______用表格中的培养基,因为______。
              (3)如果对该细菌进行计数,则将得到的细菌用______法接种,为了确定该细菌确实属于所要分离的细菌,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试剂1分)。
            • 9. 为了调查某学校附近河流的水质状况,该学校生物兴趣小组测定了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该小组采用的是______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该实验组将接种好的培养皿在恒温箱中培养时倒置,其目的是______;在培养基上产生的单个菌落在生态学中可以被称为______。
              (3)根据培养皿上菌落的平均数可以计算河水中该细菌的密度,但计算的数据要比实际活菌的数目少,原因是______。除了上述的活菌计数法外,______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 10. 蛋白酶在生物医药和日用化工等生产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某同学为筛选产蛋白酶的高产菌株,做了如下实验步骤(配制了下列培养基,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步骤 取样 培养基 培养结果
              土壤样品 葡萄糖,(NH42SO4,K2HPO4•3H2O,KH2PO4,NaCl,CaCl2
              MgSO4•7H2O,加水定容
              培养液a
              1mL培养液a 同上 菌落
              挑取单菌落 细菌培养基 培养液b
              (1)为实现筛选目的,步骤Ⅰ所使用的培养基配方中,应去除______并加入高浓度的______。该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______培养基。
              (2)灭菌是否彻底或是否被污染需要检测,检测方法是______。
              (3)为实现目的菌的分离和计数,步骤Ⅱ所使用的培养基中还应加入______制成平板,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