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国宝——大熊猫》选段,完成1—6题。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大熊猫产仔成了大喜事。1982年9月的一天,西班牙国王睡得正香,忽地电话铃声大作。国王知道,如果不是发生紧急大事,部下不会在半夜打扰他。一听电话,国王乐不可支,因为首都马德里动物园报告,那里的中国大熊猫“绍绍”刚刚分娩,生下双胞胎!国王兴高采烈地说:“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刚说完,又连忙补充一句:“一定要好好照料小宝贝!”翌日,来自西班牙的喜讯传遍了全世界。如今,中国的大熊猫专家们逐渐掌握了大熊猫生殖规律,已经有上百只仔熊猫在繁殖中心诞生。

                  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现今的大熊猫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因此,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大熊猫是我国国宝,已列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中的重点保护对象。我国已建立了13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保护措施,细心呵护,以拯救这一濒危物种,促使大熊猫繁衍复壮,家族兴旺。
              (1) 选文第三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什么?故事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大熊猫之所以珍贵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想一想我们能对大熊猫的保护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别用三句话概括选文三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于国宝——大熊猫,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护拯救这一濒危物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文中为何要叙述西班牙国王祝贺大熊猫生双胞胎的事情?这与表现大熊猫是国宝这个中心有联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1980年11月5日下午3时,德国柏林机场铺好了红地毯,挂起“热烈欢迎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的大字标语,机场上挤满了手捧鲜花的欢迎人群和记者。

                  ②来自中国的专机刚刚降落,人们__________(盼望、企盼、期望)已久的中国“贵宾”终于露面:黑眼圈,黑耳朵,一身乌云盖雪的皮袍!

                  ③哦,这是一对来自中国的大熊猫,名叫“天天”和“宝宝”。

                  ④大熊猫是一种人见人爱的动物。大熊猫喜欢嬉戏,憨态可掬。有时直立起来,状似舞蹈;有时背倚石头,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着竹枝;有时团作一团,漫不经心地随地打滚;有时拖着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大熊猫是一经过训练,还成了杂技“明星”,能够表演前滚翻、吃西瓜、吹喇叭、推小车、骑木马、滑滑梯和蹬皮球等精彩节目,常常博得观众热烈的笑声与掌声。

                  ⑤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__________(宝贵、珍贵、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濒危动物。我国古籍中把大熊猫称为“獏”。两千多年前,汉朝初年的《尔雅》一书中,便有“貘体色黑驳,食竹”的记载。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列举了当时咸阳上林苑饲养的近40种异兽,大熊猫名列首位,可见大熊猫在当时就已经被人们视为珍贵的名兽了。
              (1) 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
              (2) 文章怎样引出说明的对象——大熊猫?为什么这样写?
              (3) 用简洁的话概括第⑤段的说明内容,并说说该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猪链球菌又到人间作孽

                                    蔡皓东

                  果子狸身上的SARS今年没来人间闹腾,“猪瘟”却来了。1个月前,四川省资阳、内江两地闹开了“猪瘟”,而且这“猪瘟”还闹到了人头上。仅仅1个月的功夫已有117人发病,24人死亡。这可怕的“猪瘟”到底是什么引起的?难道又是一种新的SARS?经过医学专家的努力,谜底终于揭开,原来是猪链球菌跑到人间作祟。

                  说起链球菌,其实大家早就认识。化脓性扁桃腺炎、猩红热等许多人类疾病都是由这一家庭的细菌引起。由于这些细菌在显微镜下的形状如球形,许多细菌聚在一起时,喜欢排列成串,像一根根美丽的链条,因此被人们称为链球菌。一些链球菌还能分泌某种毒素,猩红热的皮疹就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分泌的红疹毒素引起的。能感染猪的链球菌也很多,但毒力最强,甚至可以引起人类严重疾病的是猪链球菌2型。这种猪链球菌可以分泌溶血毒素、中毒性休克毒素等多种毒素,它最容易感染刚刚出生不到1年的小猪。猪得病以后,常表现为高烧,食欲下降,肢体出现紫色淤斑,休克,还可出现跛行,不由自主地转圈等神经症状;重症病猪很快出现多器官衰竭,心、肝、肾都会出现损害,导致突然死亡。人被这种猪链球菌感染后,潜伏期非常短,一般在2天之内,最短的接触后仅1小时就会发病。发病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猪病相似,病情发展也十分迅速,有些病人甚至在24小时内就可死亡,病死率为20%—40%。其实,猪链球菌病是可以治疗的,抗生素是治疗的特效药物,人发病后一定要及时就诊,不要延误治疗时机。

                  猪链球菌并非“初来乍到”,它早已是人间的“常客”。上世纪60年代初它就在丹麦“露过脸”,使丹麦人感染了“猪瘟”;后来又到过法国、荷兰、英国等许多国家的人间“做客”。在人间,它并不“常驻”,只是“骚扰”一下人类就“跑”。但它能造成人类严重的链球菌感染,引起脑膜炎或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到目前为止,它在世界上已造成200多人死亡。1984年,我国首先发现内蒙古人被感染,近年来它越来越频繁地向人类发动进攻。在此次之前,闹得最凶的一次,是1998年在江苏省海安、如皋、泰兴、通州4个县流行的猪链球菌病,造成1.4万多头猪死亡。在猪发病后,又传给了人类,造成当地30多人患病,10多人死亡。

                  猪链球菌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夏、秋季,潮湿闷热天气多发。今年天气闷热多雨,可能是造成四川猪链球菌病流行的原因之一。猪链球菌病在猪身上可通过伤口、皮肤和黏膜,甚至呼吸道传播。但这种病原菌要想感染人类,只有经过皮肤这一条路。如果皮肤有伤,哪怕只是微小的皮肤破损,猪链球菌都能进入人体。因此,人类要接触病猪,一定要做好防护,戴上胶皮手套,防止发生外伤,严格消毒等,避免被感染。尽管这种链球菌能从猪身上“蹦”到人身上,但它不像SARS,还没学会从这个人身上“蹦”到那个人身上。所以人类预防的重点应放在猪身上。在农村,猪舍应与人厕分开,改善养猪条件。在目前这种炎热多雨的季节,更要保持猪舍清洁、干燥,以免猪患病。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为仔猪进行预防接种,一旦发现病猪,要立即隔离,并给其他猪投放抗菌药物预防。病猪和死猪一定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千万不能随便宰杀和食用。

                  SARS、禽流感、猪链球菌……动物中的病原体总想借机到人间“逛逛”。为了人类健康,人人都要行动起来,多学点防病知识,提高警惕,预防疾病,决不能等闲视之。
              (1) 人们对感染猪链球菌病的病猪、死猪正确的处理方式应是怎样的?
              (2) 请从文中摘录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并在“品味”栏中写出你的感悟。

              读书卡片

              篇名:《猪链球菌又到人间作孽》  作者:蔡皓东

              摘句:

              品味:

              (3) 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 下面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今年天气闷热多雨, 可能是造成四川猪链球菌病流行的原因 之一
            • 4.
              阅读语段,完成1—6题。

                  虽然我们掌握了金龟子发音的原理,它为什么而歌唱却仍是个谜。是为了求偶而歌唱?

                  这有可能。然而,____________我特别注意,在深夜里,____________从未听到过金龟子的歌声。

                  就是近在咫尺的铁丝网里,我也听不到它们的歌声。

                  要金龟子唱也不难,只要抓在手里,摸摸捏捏,它就会唱起来。一直唱到你不再去冒犯它。那声音听起来不像是唱歌,倒更像是抱怨声,对命运的抗议声。真是奇怪,在金龟子的世界里,歌声是用来表达痛苦的,而沉默则是欢乐的标志。

                  其他靠胸部或腹部摩擦来发出声音的昆虫也差不多。正躲在洞穴内产卵的蟋蟀妈妈,受到突然的惊吓会发出悲鸣;被抓获的天牛会竭力鸣叫。危险过去了,它们就不再大叫。

                  也有的昆虫为了自娱、求偶、庆祝欢乐、庆祝明媚的阳光而歌唱。这些昆虫中大部分在遇到危险时就默不作声。

                  稍有异常,纺织娘就不再歌唱。与之相反,知了一旦被捉就拼命大叫,比平时要响得多。螽斯的唱歌既能表达悲哀,也能表达欢乐,以至于难以分清到底是在哀鸣,还是在欢歌。

                  昆虫默不作声是否表示它很愉快?它高声大叫是不是为了吓退敌人?如果金龟子和知了面对危险大喊大叫,那为什么纺织娘面对危险却要停止叫喊?

                  总而言之,昆虫究竟为什么要叫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
              (1) 在这几段文字中,作者探讨了哪两个问题?按文章顺序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这两个问题作者有没有得到圆满的解释?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文中横线上。(    )

              A.既……又……              B.不仅……还……

              C.尽管……也……            D.无论……都……
              (4) 文中哪些昆虫会为欢乐而歌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作者探讨问题的过程反映了作者什么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下面不属于设问句的一项是 (    )

              A.是不是雌虫也用歌声来呼应雄虫的歌声呢?在通常的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松树枝头,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

              B.是为了求偶而歌唱?这有可能。

              C.那么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金龟子的发音部位在腹部末端。

              D.为什么纺织娘面对危险却要停止叫喊?
            • 5.
              阅读语段,完成1—6题。

                  ①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看到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庄严画面。②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府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③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④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⑤接下来一幅是“五四爱国运动”。 是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⑥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__________(a.聚集  b.齐集  c.汇集  d.召集)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⑦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地来到天安门前。⑧梳着髻子、系着长裙的女学生,在向市民散发传单。⑨人群高处,一个男学生正在向围着他的群众演说。__________(a.愤怒  b.愤慨  c.愤激  d.激愤)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卖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
              (1) 下列最能体现选段说明顺序的是  (    )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顺序        D.总分顺序
              (2) 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序号,请在括号中选择。
              (3) 对②、③两句中的动词辨识准确的一项是(    )

              A.摧毁     冲去    熊熊    冒向    打断

              B.摧毁     打断    撕碎    践踏    结束

              C.摧毁     冲去    打断    撕碎    践踏

              D.深夜     冒向    打断    撕碎    践踏
              (4) 请写出本选段说明的两幅浮雕的名称及其深蕴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中加点的“这”字,指代的是(   )

              A.接下来一幅是“五四爱国运动”     B.文中描述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画面

              C.五四爱国运动                     D.碑身南部的浮雕
              (6) 文中转折点的含义是   (    )

              A.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方向、形势等。

              B.事物发展过程中对改变原来方向起决定作用的事情。

              C.指事物由一个方向转向另一方向。

              D.事物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方向的时间及方法。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甲)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乙)胭脂色的早霞,像一片片火绒似的升起在北京西郊颐和园的上空。庄严的佛香阁,缥缈的排云殿,恬静的石坊,婀娜的十七孔桥以及那昆明湖水的十里清波,都被笼罩在一片柔和而又显得幽暗的红光里。整个颐和园,好像还没有睡醒。无论是绿色的树阴,灰色的墙垣,金黄色、瓦蓝色、绛紫色的琉璃瓦,都以其本来的色调,同红色晨霭溶合成一种梦境般的朦胧、梦境般的美。微风不起,水波不兴,暗香扑鼻,夜寒犹存。此时此际的颐和园,真是静极了,美极了。静得叫人生畏,美得令人沉醉。
              (1) 甲文第二段说明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2) 文章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体裁的文章主要表达方式也不同,但往往在表达方式上也有共同点。甲文以_____________为主,乙文以_____________为主。分别从甲文和乙文的最后一句找出甲、乙文在表达方式上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
              (3)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2)整个颐和园,好像还没有睡醒。(        )
              (4) 请把乙文“胭脂色的早霞……而又显得幽暗的红光里。”这两句改写成有关颐和园的说明文字。
            • 7.
              阅读语段,完成1—6题。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689年竣(jùn)工,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bó),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洛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 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bì)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的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1) 第一段交代了凡尔赛宫的哪几方面的内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突出凡尔赛宫的艺术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举例说明第三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何要详写镜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在介绍建筑物时,按照着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二段交代了凡尔赛宫修建的竣工的时间,接着运用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凡尔赛宫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凡尔赛宫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部分。
              (6) 第二段中哪些语句具体说明了凡尔赛宫建筑布局严密、协调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三段中画线句子具体说明了凡尔赛宫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佳节尚元巳(sì)

              韩养民

                  ①我国古代以干支纪时,把阴历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节”,或称为“元巳”、“三巳”。这是一个传承三千多年的传统节日,其发展变迁及社会影响,值得关注。

                  ②上巳节萌芽于商周时代春季举行的祓(fú)除(古代一种除凶去垢的原始宗教仪式)的巫教活动。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记载,商代仲春之月,民间有水上清洗“疗生疾”之俗。西周传承并升华了这一习俗,设女巫,每逢此时,女巫去河边举行消灾除灾的仪式,人们到河边用浸泡了草香的水沐浴,洗去积秽,祓除疾病和不祥。史称这种仪式为“禊(xì)”或“祓禊”或“祓除”,这是周公制礼作乐的成果之一。始于周公的制礼作乐是一场由原始宗教礼仪到政治制度、文化形态的全方位社会变革,奠定了上巳节的基本模式。

                  ③西汉建立之初,人们就十分重视这一节日。每当“上巳”之日,京城长安万民空巷。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城东灞水或浐水之滨,祓除不祥。那时连皇帝也不例外。进入东汉,“上巳”节的内容发生了小小的变化。人们来到洛阳的洛水边,已不仅仅是举行沐浴祓禊的仪式。而是把它当成郊游的大好时光。《后汉书·周举传》载:大将军粱商在“三月上巳日,大会宾客。宴于洛水”。大将军梁商在这一天引吭高歌于洛水之滨(《后汉书·礼仪志》注),在这里看不到上古女巫的礼仪,而是增添了欢乐气氛。

                  ④三国魏以降,“上巳”已不再拘泥于“上巳”日,而是固定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而且增添了临水宴饮的风俗。这时,春光明媚,风和日丽,达官贵人或文人骚客,邀请至亲好友于环曲的水流旁,在上游放置酒杯,任其随波泛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喝掉杯中的酒。称之为“曲水流觞(shāng)”。东晋著名书法泰斗王羲之,曾于这天和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人,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兰亭,相聚赋诗,流觞饮酒,咏诗咏怀。《兰亭集序》即反映了他们当时流杯的欢乐情景。而唐宋诗人积极传承了这种风流。每年三月三就拨动了诗人的心弦。翻开丰富的诗词文赋,有关“上巳”、“ 三月三日”的歌咏记叙,俯拾皆是。古代“祓禊”的礼仪,这时已变成文人雅士宴饮游玩之日,成为古代最早的文化“沙龙”。

                  ⑤近年有学者提出上巳节到唐代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总称“清明”。对这一论点,笔者不敢苟同。上巳节、寒食、清明是三个传统节日,尽管时间大约都在阳春三月初,且有相近的祭祀内容,但具体日期不尽相同,上巳节时而在清明节前,时而在后,有时相距十多天,不可能合而为一。其次,唐代这三个节日的活动内容各异,寒食节、清明节的核心主题是扫墓,开元二十年(732)五月,唐玄宗下诏将寒食上墓,列入五礼。此外,寒食节还有禁火、赐火之风,清明又有郊游、踏青之俗。唐代上巳节大兴郊游宴之风,朝廷多次在风景秀丽之处举行上巳节游宴。

                  ⑥初唐时,皇帝常在渭水之滨、浐水之侧、昆明池、芙蓉园等地举行此类活动。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间,唐玄宗在曲江园林举行的上巳节游宴,是唐代近三百年里景况空前而绝后的游宴活动。开元之前朝廷举行的上巳节游宴,只限于少数皇帝和近臣参加。天宝年间,唐玄宗上巳节在曲江游宴,为显示盛世君臣、官民同乐,不仅允许所有皇亲国戚和各级文武官员参加,而且允许他们带妻妾、公子、小姐乃至歌妓们前来;还特许京城中的和尚、道士及庶民百姓来曲江游赏。官绅们到来之时,又必然随带御马、策车的男仆和陪侍夫人、小姐的丫环仆妇等。这一天,曲江一带车水马龙、人流如潮。王维的《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诗就是例证。

                  ⑦明清时代,北京的上巳节又增加了庙会、游东便门的蟠桃宫之俗。

                  选文有删改

            • 9.

              《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11分)

              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的若虫,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

              ④ 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增加。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 10.

              (四)反复烧开的水能不能喝 


              ①高中化学认为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在实际生活当中,有人也常这样提醒,这其中是什么原因呢?理由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概有三种。 
              ②一种是说水多次烧开后,水中溶解的氧气都跑光了,喝缺氧的水对健康不利。一个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大约呼吸16-20次,吸入氧气量大约是250毫升,等于360毫克氧。常温常压下 一升 水的溶氧量大约是6~10毫克,也就是说,你呼吸一次吸入的氧气量已经超过了 一升 水中的氧气量了,水中那点氧气对人体来说微不足道,毫无价值。 
              ③另一种说法是,因煮沸过久,水垢会溶解到水中,水中钙、镁等重金属成分浓度会增加,形咸硬水。而实际烧水过程中,不仅不会溶解水垢,反而会增加水垢。而且,钙、镁并不属于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实际上它们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如果能从水中吸收钙、镁,反而对人体有益。 
              ④第三条理由就是,水反复烧开后,水蒸发掉了,不挥发的有害物质留下了,这样有害物质的浓度增加了,对人体就有害了。但是我们烧水时一般是盖着盖子的,而且烧开了就会熄火,所以蒸发掉的水很少,有害物质浓度并不会增加多少。而且,如果你把烧过的水全都喝下去的话,那么不管水烧了多少次、有害物质浓度如何,喝下去的有害物质的总量都是一样的。 
              ⑤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可能把水煮沸这么多次,只在一种情况下有可能发生:饮水机的加热一直开着,每隔20分钟左右自动加热一次。不过,饮水机用的桶装水是已经过纯化的,多次加热后产生的亚硝酸盐的量很有限。经过实验,加热181次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增加到3.53微克/升,超过了桶装水的卫生标准(2微克/升),但也超得不多,要引起中毒更差得远了。按亚硝酸盐计算,人要吃下大约O. 2克 才会出现中毒症状,这相当于喝下了几万升这种水。而且,饮水机的水是流动的,会不断地被取走饮用,亚硝酸盐的含量实际上不会像实验结果那么高的。

                ⑥即使是中学教材中言之凿凿的生活常识我们也不应该轻信,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可能遇到。把水多煮沸几次并不会对身体产生什么危害。如果担心饮水机的几十次、上百次反复加热会产生过量的亚硝酸盐的话,那么也有简单的方法可以避免:不要让饮水机的加热持续开着,只在需要饮用时再打开,或者干脆直接饮用凉水(桶装水本来就可直接饮用),这样能节省能源,更环保。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