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依照下面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子,写出你对人生的感悟。要求所写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上下文意连贯,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例句:人生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出你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
               仿写:人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2)全词的上片写景,“         ”一字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边境环境                            的特点。(2分)


            • 3.

              四十二粒芝麻

              ①每天放学后,我都拖着饥饿的身子到村口去,双眼痴痴地望着灰蒙蒙的远处,望眼欲穿地渴望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能闯入到视野之中。

              ②父亲到平顶山拉煤已有十多天了。生产队在每年的春夏之交都要抽调劳力去平顶山拉煤。父亲是从上海来的知青,身子单薄得像麻秆一样,苍白瘦削的脸上还架副近视眼镜。父亲递给队长一支丰收牌香烟,晃了晃并不粗壮的胳膊,嘿嘿笑道,我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吃了三十多年饭,有的是力气,你就让我去吧!

              ③去平顶山拉煤是最累的活了。想想看吧,来回要走1000多里路,1000多斤重的煤车,全凭两条肉腿拖回来,即使是身强力壮的汉子也要累掉几斤肉。队长不解地问父亲,队里的人都怕拉煤,就你不怕,你到底图啥?父亲实话实说,图的是多挣点工分,为家里省点粮食。三个像狼崽一样的孩子,越来越能吃了,我不忍心让他们饿着肚子啊。

              ④队长指了指打麦场里的大青石说,去拉煤不是去享福,得有力气才行,你能挪走那块大青石我就让你去。

              ⑤这块大青石少说也有一百四五十斤,置于打麦场中岿然不动。父亲就是父亲,他找了根木棍,找了块砖头,把木棍放在砖头上,轻轻松松地撬走了大青石。队长笑道,你力气虽小,却会使巧劲,我同意你去拉煤了。

              ⑥在我焦灼万分的渴盼中,我终于望见了生产队拉煤的架子车像爬虫一样慢慢蠕动着。

              ⑦我耐心等待着,终于看见了父亲。父亲两手架着车把,车缰绳深深地勒在肩膀上,身子弯得像弓一样,双眼盯着凸凹不平的土路。A随着车子的蠕动,我听到了像老牛一样粗重的喘息声。

              ⑧父亲抬头擦汗的时候看到了我,脸上顿时露出了阳光般明媚的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回家告诉你娘,就说我胜利回来了。

              ⑨我刚回到家里,父亲就大步流星地回来了。母亲目不转睛地盯着父亲。只是十多天,父亲的脸就瘦得像刀削一般,苍白的脸上嵌着一道道煤灰。母亲嗔怪道,人身不是铁打的,你呀,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

              ⑩父亲刚在板凳上坐稳,就把我抱到他腿上,又喊来两个弟弟,从怀里掏出一个烧饼,一脸自豪地说,走到漯河车站,队长大发慈悲,买了十多个烧饼,一人分一个。我把它分成四份,你们一人一份。

              (11)看到我们兄弟三人狼吞虎咽的样子,父亲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12)母亲把她的那份分成两份,逼着让父亲吃掉一份。父亲狡黠地说,你吃了我再吃。母亲坚持道,咱们一块吃。B父亲把洋火盒大的烧饼捧在手里,嘴巴埋在手心里,鼓动着脸颊。母亲吃了烧饼,父亲嘿嘿一笑──父亲手里,赫然躺着他那块烧饼。

              (13)你咋没吃?你咋没吃?母亲不满地质问道。父亲羞愧地低下了头,嗫嚅道,怎么没有吃?我吃了,整整吃了七天。

              (14)看母亲愕然得圆瞪了眼,父亲讷讷地说,我真该死,几十岁了还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将烧饼上的芝麻全吃光了,不多不少,42粒!

              (15)房间里极静,我那时分明看到母亲的眼里蓄满了泪水。

              (16)光阴荏苒,如今父亲已经作古,我也早做了父亲。当我饿着肚子,看孩子们津津有味地饱尝美味佳肴的时候,我体味到了父亲当年那种发自肺腑的喜悦,我感到自己的心也像父亲一样被幸福和喜悦涨得满满的。

              (17)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

              (1) 结合文章⑨-15段,写出父亲的行为,以及母亲相关情感变化的词语,完成下表。

              父亲的行为

              母亲的感情

              A.嗔怪

              ②父亲舍不得吃那块烧饼

              B.

              ③父亲诉说他吃了整整七天的烧饼

              C.

              D.感动

              (2) 请分别运用修辞或描写的相关知识,品析文中划线⑦段A和12段B两句。
              (3)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父亲的形象。
              (4) 结合全文,如何理解“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这句话?
              (5) 说说标题“四十二粒芝麻”的妙处。
            • 4.
              7、古诗文阅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诗歌首联“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②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

            • 5.
              毕业晚会上,班长的发言刚刚开头就哽咽了,请你仿照同一句式续写两句话。

              分别在即,老师,我们如何才能报答你呢?我们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们整个春天;我们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16、对《过零丁洋》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叙述诗人的出身和四年抗元斗争生活,写自己在辛苦的境遇中苦读经书,从政报国;“干戈寥落”是就国家局势而言。

              B.颔联是个比喻句。用凄凉的自然之景比喻国事的衰微颓败。用“浮萍”自喻,更兼“雨打”二字,象征诗人的政治生涯坎坷不平。

              C.前六句,感叹个人身世的同时,把国家惨遭外族侵略的仇恨渲染到极点,自己的哀愤之情也同时高涨到顶峰;最后两句,传达出诗人在生死考验面前的最后抉择。全诗先扬后抑。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作者救国无望的遗恨与为国捐躯的决心,突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2) 17、说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的大意。(3分)

              答: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