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立春之美,没有桃花肉红、萱草绿肥的艳俗,完全是一种(  )的静静等待着的含蓄美。残雪虽然还未消尽,但是早梅已经在山坳中疏影横斜,占尽了风情;       。水仙花尽情享受着即将被替换的阳光,枝条摇曳,金盏簇拥。本是素馨之花,竟也会被激发出、拥挤成甜俗的浓香。这令人想到,梅也好,水仙也好,其实本质都是免不了争春的。真正唯一不争的是春兰,虽然她依然故我,仍然静静地只甘居墙角架上一隅。与梅或水仙比,它绝不怒放,漫长地(  )良久,才偷开半朵,只为自由之赏。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清淡  淡雅  哺育  孕育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3)运用“虽然……但是……”的句式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
            • 2. 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坚持,是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就是一种专注,是不求名利的全心投入。②中国自古就不乏鲁班、李春这样的能工巧匠,他们用不可一世的技艺,彰显着“工匠精神”的魅力。③这种历经千年铸就的精神早已成为一种情怀、一份责任。④我们年轻一代,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1)第①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你的修改建议是:。
              (2)第②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该为。
              (3)请将第④句中的画线句改为反问句,使语气更强烈。
            • 3. 请用恰当的修改符号,按提示修改下面的语段.(在原文上修改,增补示例用A表示)
              换用号: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提示:一处关联词错用,一处标点误用,一处语序错误,一处增补事例位置的选择)
                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最美的语言不一定是最华丽的,而且一定是最恰当的.许多作家作文时,为了把一个字安排得“停当”,有时要调动上千吨“语言的矿藏”,甚至要唤醒自己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中小学生写作文,同样有一个语言、结构恰当的问题.如果问写文章的最大难处在哪里,那么我想就是恰当.文章做到极致,唯有恰当,所谓结构的浑然天成,所谓语言的炉火纯青,其实都可落实到文字表达的恰当上.
              增补事例A:中国唐代诗人贾岛苦吟“推”与“敲”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仍作为写作经典事例,反复被后人应用借鉴.
            • 4.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窗前的母亲
                                                  肖复兴
                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乎着做家务,手脚不失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晒,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在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的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我们了.那时候,我们出门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糊糊一片了,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
                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一棍子、没枣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也沟通着她和我们的联系.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多么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当然,我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中词语的含义.
              ①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

              ②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一棍子、没枣一棒子地讲起来时

              (3)对于母亲的回忆,作者感到为温馨的事是什么?
              (4)阅读全文后,请你说说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5. 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话,描写端午节或中秋节的情境.(80字之内)
              A组:洋溢 热闹张灯结彩 兴高采烈 齐心协力 欢声笑语
              B组:不仅…而且…一边…一边…
            • 6. 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袁隆平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⑥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⑦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⑧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⑨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
              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
              ,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⑩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哔啵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此文摘自《杂文选刊》2011年第7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八十岁生日晚会上的致辞,略有改动)
              (1)请说出选文采用第二人称“您”来表达的好处.
              (2)文中作者说“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请根据第⑨节的内容,概括出母亲对作者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3)根据文章内容,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
              ①他们说,我一粒
              改变了世界.
              ②我知道,这粒
              ,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4)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蕴含了作者对母亲哪些丰富的感情.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图书馆里的空位
                                            宋耀良
                她又出现在研究生院的大门口,拎着竹篮和网袋,身后跟着小男孩.
                门卫认出她来.疲惫的面容,干涩的发丝,眼中蓄着深深的忧伤.
              “贵州又发大水了?“门卫同情地问了一句,就摆摆手让她进去.还告诉说领导在院部二楼开会.她却往左拐,上了这最高学府的图书馆的三楼.把东西放在前厅,让小孩自个玩耍,她推开弹簧门,迈着沉重而又坚定的步履,走了进去.
                她默默地数着.缓缓地移步到第八条桌子的第三个座位上,呆呆地站立许久,神情肃穆.猛然间,她又凄哀地颓坐在皮椅中,咝咝地喘着气,显出一种无法言状的疲惫.
                一年前,她的爱人,研究院的优等生,积劳成疾,就是在这个座位上突然去世的.
                当她抬起头来时,边上陪坐着一位银丝满头的老人.
              “孩子我让人领去吃饭了.在那里日子过得还好吗?”慈祥老人的关切中掩藏着怜悯,轻轻地叹着气.可眼前的她,双目中却掠过冷峻.“哦,馆长这个空位,我占定了!”她紧咬牙关,答非所问地说.随之,一双抖抖索索的手,展开一份录取通知书,上面盖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鲜红的印章.老馆长怔住了,“哦哦,还是他的这个专业,呵呵,好!”
                她却伏在桌面上,双肩禁不住颤抖,寂静的图书大厅里,响起了一阵抽泣.一年前,她在追悼会上,没有哭泣,没有流泪.今天,她这样回来了,却…
              “哭吧,把那些都哭出来.这泪中有悲,更有喜.”老馆长喑哑地在一边自言自语.
              (1)结尾一段中老馆长说:“哭吧,把那些都哭出来.”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推想,“那些”指的是什么?
              (2)小说多次描写了“她”的神情,请分析下列加点词语对表现人物作用.
              ①眼中蓄着深深的

              ②可眼前的她,双目中却掠过

              (3)随着情节的展开,老馆长对“她”的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4)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她”这个人物形象.
            • 8.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翻浆的心
                                               毕淑敏
                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
              “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他扑到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任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有删改)
              【注释】①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1)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
              (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翻浆”的含义是什么.
              ②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作答.
              (3)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巧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4)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 9.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李云迪
                  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发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
              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
              的身影,蹬着“巴驹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写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飘飞在瑟瑟的寒风中.
                  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人生太淡然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选自《读者》2011年第3期)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2)请结合选文内容,赏析下面句子.
              “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飘飞在瑟瑟的寒风中.”
              (3)选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有什么含义?
              (5)联系全文,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你对加点词语“笨拙”的理解.
                  ①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
              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②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
              的身影,蹬着“巴驹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
              (6)选文最后两段有什么作用?
            • 10.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句序合理,语意贯通,标点正确,可以删去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你的朋友是积极向上的人,你就可能成为积极向上的人.
              ②能从中得到激励,从而获得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③与消沉的人厮混,你不可能进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