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诗歌鉴赏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简略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

            • 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两小题

                  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1)结合诗歌内容,请在标题空缺处填上季节

              (2)请赏析诗歌的尾联

            • 3.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请赏析“人自伤心水自流”的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4.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解释下列词语意思。(二选一)

              玉笛:                折柳:

              (2)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暗”相照应,“飞”与“________”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__________”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________”相呼应。

              (3)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5.

              (一)古诗鉴赏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这种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

            • 6.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阅读全诗,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二两句呈现的画面

                                                                                            

              (2)赏析“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这两句的妙处。

                                                                                           

            • 7.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1)“才思”、 “惟解”分别是什么意思?

                                                                                        


              (2)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 8.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先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1)你认为颈联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边塞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望岳》诗,完成下列试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2).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 10.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漫漫”、 “龙钟”分别是什么意思?

                                                                                

              (2)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