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B.老舍长于写人,《骆驼祥子》中“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栊住车把,他活动利落,准确;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没有危险”,寥寥几笔就把祥子灵活、稳健的形象刻画出来了
              C.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绰号“豹子头”,他武艺高强,但安分守己,懦弱隐忍,逆来顺受,因被王伦陷害,被一步步逼上梁山.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血溅鸳鸯楼都是和他有关的故事
              D.《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三位名人的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 2.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
                  孔明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
              (1)小说这一部分一再写诸葛亮的“昼寝”,一写“半晌,先生未醒”,再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体会这是为什么?
              (2)从张飞对云长说的话可以看出张飞怎样的性格?写张飞的目的是什么?
              (3)诸葛亮自我评价为“疏懒性成”,这当然是自谦之词,事实上诸葛亮后来一直是勤勉治国,试举一例说明他如何为蜀国鞠躬尽瘁?
            • 3. 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
              (1)《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    ,选自短篇小说集    
              (2)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    》中的一个人物形象,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    
            • 4. 文学常识和名著导读
              (1)阅读下面文字,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成长不可无书,走近名著,与大师的心灵对话,与高贵的精神同行,其乐无穷.请完成下面的读书卡.
              书名《简爱》作者    国籍英国
              主人公(男)    
              读了《简爱》,我感慨颇多:首先,欧洲文坛群星璀璨,名家、名著层出不群.莎士比亚喜剧《    》塑造了一个最不像吝啬鬼的“吝啬鬼”夏洛克,莫迫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虽然势利但生活艰难的菲利普夫妇,契诃夫《变色龙》中多变的警官…其次,贫贱的简爱的富于幻想和反抗精神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中华悠久的文学史这样的情况也是比比皆是.曹雪芹《红楼梦》中孜孜    (行为)的香菱,为天下大义奔走强调“非攻、兼爱的    (学派)创始人墨子.
            • 5. 选出对有关名著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两项.(  )
              A.《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
              B.格列佛是一个勤劳勇敢、机智善良的人,他勇于帮助小人国抵抗外族入侵,但拒绝为大人国国王的侵略扩张政策效劳
              C.佛林奈浦是利立浦特国王的一个大臣,对国王怀恨在心,会想方设法让其倒霉;对人民颐指气使,看不起平民,认为他们比自己低级
              D.藤野先生是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没有民族歧视,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所以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鲁迅肃然起敬.
              E.衍太太一方面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母亲变卖首饰;另一方面,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衣服,衍太太却是又打又骂,是个自私而使坏的人
            • 6. 文学常识或名著阅读填空.
              (1)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    和美国的欧•亨利.
              (2)《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作品共305篇,包括“风”“雅”“    ”三个部分.
              (3)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问题.
                  第二天中午,我坐在婴儿室的壁炉旁边,感到身体虚弱,支持不住,但我最严重的疾病,还在于一种说不出来的心灵上的痛苦.然而,我想,我应该快活,因为里德家的人一个也不在这里,他们跟他们的妈妈一起坐马车出去了.我央求白茜去把《》拿来.这本书我曾经津津有味地看过一遍又一遍.那书中的国度,我相信都是地球表面实实在在的一部分.我毫不怀疑,早晚有一天,我出去长途旅行,会亲眼看见这一个国度的小小的田地、房屋、小牛和小羊,亲眼看见那一个国度的森林般的麦田、巨兽般的猫和像塔一样高的男人和女人.
                                                                       (摘自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①文中的“我”指的是    ②根据上下文,写出空缺处的书名《    》.
            • 7. 关于名著阅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繁星Ÿ春水》在语言上清新淡雅而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魅力,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是冰心小诗中最美的篇章之一
              B.《名人传》是一部独具魅力的人物传记 ,罗曼 罗兰倾注他全部激情,成功地让读者在传记中跟三位大师接触,分担他们的痛苦、失败;也分享他们的诚挚、成功
              C.《昆虫记》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鲁迅把它奉为“昆虫的史诗”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描写苏联十月革命后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顽强斗争的优秀小说
            • 8. 阅读《西游记》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这个难说.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
                  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悟空非常害怕唐僧念紧箍咒,那么当初悟空做了什么事,被诱骗戴上了金箍儿?文段中唐僧因何事写下“贬书”?
            • 9. 名著阅读.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的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a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往上一扑,从半空里蹿将下来.a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a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a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掀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巴倒竖起来,只一剪.a却闪在一边.…
              ①上面这段话中“a”替代的是名著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是    
              ②这部名著中还有许多关于这位英雄的故事,概括地说如    
            • 10. 名著阅读.
              ①《朝花夕拾》中,鲁迅提到了三本在他人生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书,一本是长妈妈给他买的《    》,一本是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偏要叫他背的《    》,一本是在矿路学堂如饥似渴阅读的《    》.
              ②“东京也无非是这样”,鲁迅在《藤野先生》中发出这样的感叹,一个“也”字,体现他本来抱着希望而来,却发现东京的清国留学生不思进取.作者在《朝花夕拾》的哪篇文章中,描写了清朝的洋学堂乌烟瘴气?又在哪篇文章中,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