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一)                                                                    中国不亡,有我

              ①抗战爆发后,整整一年间,我家随着流亡学生颠沛流离半个中国,从南京来到重庆。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的一个早晨,爸爸送我去沙坪坝的南开中学上学。在这里六年,我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心智发展,奠立了一生积极向上的性格。

              ②日本人占领东北后,又向华北伸出侵略的魔爪。数年间,天津的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通过游行呼吁自强,号召爱国抗日。校长张伯苓先生深知局势危急,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早在一九三六年即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由沙坪坝乡绅捐地,各界捐款盖校舍,第一年即招收了一百六十名学生。卢沟桥开战后,南开是第一所被日本人炸毁的学校,也是第一所在后方以长期抗战为信念重建的学校。南开中学在抗战最困难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

              ③张校长创业立世全靠坚强的爱国精神,他就是校歌里“巍巍我南开精神”的化身。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他长得很高,有一百八十几公分,体型又大又壮,不胖,肩膀很宽,长年穿着长袍,戴一副有颜色的眼镜,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高大壮硕的他挺胸阔步地在校园行走。不论前线战报如何令人沮丧,日机轰炸多么猛烈,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都坚信中国不会亡。

              ④在校六年,听他在周会讲过多次的故事也成为我终生的记忆。

              ⑤张校长幼年时跟随浪迹各地私塾教学的父亲读书。十三岁时,考取官费的北洋水师学堂,他听得懂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当年清廷维新派的严复、伍光建等人和一些自英国留学归国的年轻军官,引进西方思想与新知,希望建立强大的现代海军,奋发图强,为国雪耻。一八九四年,他由水师学堂毕业时,正逢中日甲午之战,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一年后,他被派到“通济轮”上见习,竟目睹了甲午战场威海卫由战胜国日本移交给英国人占领的场面。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

              ⑥这样的羞耻使他深受刺激,更因为看到怠惰无知的一般民众,既无纪律和敬业精神也不知国难当头,故思索唯一能振作民心的只有教育。他毅然决然离开海军,一心办教育,一九零八年,创建了天津南开中学,誓为教育中国的子弟献身。

              ⑦更令人意外的是,一九一七年他已四十一岁,竟克服种种困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研究西方教育理念。回国后,他创设了南开大学。抗战之初,日本人恨他发起爱国活动,炸毁了南开。之后,南开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在昆明设校,成为抗战期间最好的大学。

              ⑧自他从事教育到一九五一年逝世为止,张校长一直用强烈的激情到处演讲,鼓励“中国不亡,有我!”的志气,宣扬教育救国的理想,他足足说了半个世纪!为了庆贺他七十岁之成就,胡适和十一位美国学者合撰《另有表现的中国》一书,书名意指借由南开精神看到在政治军事动乱不宁的年代,尚有另一个中国在日益进步,充满了高瞻远瞩的理想。

              ⑨张校长高大的身影永远留在学生心里。在沙坪坝那些年,他住在校内宿舍,每天早上拄杖出来散步巡视,看到路旁读书的学生就过来拍一拍肩、摸一摸头,问衣服够不够,吃得饱不饱。南开的学生都必须住校,在他想,这些孩子都是父母托给他的,必须好好照顾。他那时不知道,他奋斗的心血都没有白费。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

              (1)根据时间顺序梳理张伯苓校长主要的办学经历。(2分)

              ①                                        →美国回国后,创设南开大学→ ②                                           → 抗战期间,南开大学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2分)

              目睹了甲午战场威海卫由战胜国日本移交给英国人占领的场面
                                                                                                                                                                       
                                                                                                                                                                      

              (3)赏析文章第③段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4)“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这部分文字照应了文中哪个句子?(用文中的原话回答)(2分)
                                                                                                                                                                         
                                                                                                                                                                         

              (5)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章标题“中国不亡,有我!”的内涵。(3分)
                                                                                                                                                                            
                                                                                                                                                                             


                 (二)                                                                          雨夜的灯光

              ⑴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⑵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⑶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⑷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⑸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⑹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⑺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⑻“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

              ⑼“我送送你们吧!”

              ⑽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⑾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⑿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⒀“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

              ⒁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⒂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⒃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3分)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⑵段画线的句子。(2分)
                                                                                                                                                                                
                                                                                                                                                                                

              (3)选文第⑿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2分)
                                                                                                                                                                                
                                                                                                                                                                                 

              (4)说说文章为什么以 “雨夜的灯光”为标题。(3分)
                                                                                                                                                                                   
                                                                                                                                                                                   


               (三)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3分)

              ⑴沿阻绝 ___     _____          ⑵属引凄异 _     _______        ⑶飞其间____     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⑵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三峡》先写山,写山,突出__       __、__       __的特点;后写水,写水,突出了夏季水的____           _的特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季节风光绮丽的三峡。(3分)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2分)

              ⑴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                                  ___,___                             _____。

              ⑵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____                         ____,_____                                   ___。

            • 2.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1)必能 裨补阙漏   裨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性行 均         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晓畅军事       晓畅:
              (4)老夫 发少年狂   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挽雕弓如满月   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1)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诸葛亮提出的“汉室之隆”的条件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哪句话抒发了苏轼渴望报效朝廷的豪情壮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出师表》中提到“死节之臣”,《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提到“遣冯唐”,分别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④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廉,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③馔(zhu àn):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么”。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送之  (         )           (2)其欣悦(    ) 

              (3)濂以实对(       )            (4)景廉 (     )  

              翻译下面句子。

              (1)家贫,无致书以观。

                                                     

              (2)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填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甲文中,很多人愿意把书借给宋濂的原因是“                    ”。

              乙文中,宋濂只列举好的大臣的原因是“                      ”。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按语意划分一处)

                      门 人 弟 子 填 其 室

              结合甲、乙两文,联系生活实际,从读书和做人两个方面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答:                                          

                                                                              


              (三)阅读《留住美丽的乡愁》

              留住美丽的乡愁

              ①留住美丽的乡愁,首先要保护传统村落。村落是人们的发源地,即便是城里人,往上数好几辈,也是村里人。这样乡村就寄托着人们的乡愁,对于城里人来说,看着万亩良田,能够让他们暂时远离水泥,享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对于根在农村的人来说,回到乡村,跟自己的亲人亲戚朋友团聚,既能享受亲情,又能舒缓一下自身的压力。

              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是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描绘的村落。现实中,却是另一幅场景,“这村里站着最后一座房子,荒凉得像世界的最后一家。”有价值的传统村落消失的快速,着实令人心疼。“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乡村都没了,我们还到哪里去找“乡愁”?如此说来,传统村落的消失,从小的方面看,是让人们失去“乡愁”的寄托;从大的方面看,就是截断我们民族“思乡”这一文化根脉。

              ③留住美丽的乡愁,就要建设好乡村。古村落的纷纷消失,与农村贫穷,人们受不了而纷纷逃离不无关系。这就促使我们要提高乡村生产和获得收益的条件,确保经济来源,才能激发年轻人务农的积极性,人们才能留在村里,实现“就近城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在乡村建设中注入现代物质文明元素,与美丽的自然生态相融合,从而实现新的理想的美丽乡愁——屋外,青青的山脚下,篱笆上缠绕着美丽的花儿;屋旁,清澈的溪水流过,渴了可以直接掬一捧来喝;屋内,卫生间、厨房现代设施一应俱全,与城市生活并无区别。

              ④农村人有钱了,盖新房是不可少的,但盖的跟城里无区别,钢筋水泥小洋楼,千户一型,连贴个楹联的梁柱都没有,有的只是物质上的华丽光鲜,这样似曾相识,毫无个性,缺乏文化内涵的建筑,也就缺乏让人记在脑中,留在心头的独特价值了。冰心在《我家的对联》中说到:“‘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些挂在梁柱上的好对联,孩子们天天眼里看着,口里念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于他们人格的培养,是有很大的好处,其效果决不在‘言教’和‘身教’之下!”因此,留住美丽的乡愁,还要在乡村建设中提升文化内涵。

              ⑤白沙鸥,黑耕牛。秋雨春风,花树满山丘,少小欢声追蝶路。乡关万里载乡愁,从此乡愁绕心头。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本来延续的命脉;留住美丽的乡愁,就是要留住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文根据冯骥才有关访谈等资料整理)

              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文章从哪几方面阐述怎样才能留住美丽的乡愁?请简要概括。

                                                                                   

                                                                                   

                                                                                   

              本文引用精当,请找出一处并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作用。

                                                                                  

                                                                                   

              (四)阅读《父亲买了贺年卡》

              父亲买了贺年卡

                        葛取兵

              天空飘起第一场雪花时,新年的气息又渐渐地浓郁了,我想,父亲该归家了,过年的日子正翘首企盼哩。

              好不容易盼到周五,傍晚一回家,父亲果然蹲在院子里吧嗒着旱烟,青色的烟雾不时让父亲急剧地咳嗽,我在村口就早已听到了父亲熟悉的声音。父亲看见我,脸上立马堆满了笑容。“放学了,又长高了,瘦了。”父亲眯着眼,望着我说,只是没有用手来抚摸我的头。我想,在父亲的心中,我该是一个大男孩了吧。大半年没看到父亲,心里竟涌起一丝喜悦与伤感,喜的是父子相逢,悲的是父亲又老了许多,脸上的皱纹更密了,头上的白发日益显山露水了。

              我告诉父亲,学校要收校服费和资料费。父亲点了点头,嘴里也喃喃地说:“好!好!”只是脸上的神情又沉重了些。我鼻子有些酸酸的,转头看着窗外。瑟瑟的寒风呼呼地刮着,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一霎时,暗黑的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渐渐的都看不见了。晚上,我隐约听到父亲与母亲唠叨了大半个晚上,父亲长长的叹息声,使寂静的山村格外潮湿而阴冷。

              早晨起来,父亲不见了,我想又外出忙碌了。晚上父亲回家,脸上却阴阴的,只有与我对视时,脸上才迅疾地掠过一丝涩涩的笑。“娃,帮我写封信吧!”父亲说。写信?识字不多的父亲在我的记忆中好像还未给谁写过信。我连忙找出纸和笔,父亲却从棉袄里掏出一张贺年卡,大红的灯笼,大大的福字,还有一群笑容可掬的猪娃娃,好漂亮的贺年卡。

              其实,我好几次想找父亲开口买几张贺年卡。在学校,我已收到十几张贺年卡了,有些还很精致,一打开,就响起祝你新年快乐的音乐铃声,悦耳动听。可我却没有送出一张,这次找父亲要钱,特地多要了50元钱,甚至买哪种贺年卡我都盘算好了。想不到父亲竟然也买了张贺年卡。“帮我填填吧。”父亲说,“我念,你写。”

              “王总:新年好!眼看又要过春节了,娃要交学费,家里要买点种子化肥,可否发工钱?”贺年卡的地址是“巴州市第八建筑公司”,这是父亲做苦力整整忙了一年的公司。父亲小心翼翼地把写好的贺年卡放进棉袄的口袋里。嗨,父亲还没讨到工钱,我心里直叫苦,同时对父亲想出这个主意感到悲哀。

              星期天下午,父亲说:“我送送你。”一到县城,父亲并没有直接去学校,却来到县人民医院,要我到门口等他片刻,说是有人还他钱。约莫个把小时,父亲才从医院出来,脸色竟有些苍白。“钱讨到了吗?”我问。我惦记着父亲没给我学习资料费哩。父亲没有回答,又问,县邮电局在哪儿?在邮电局,父亲把贺年卡小心翼翼地塞进绿色的邮 筒,半晌,还望着邮筒,那种神情就像是遭受久旱的秧苗盼望天降甘霖。

              到了校门口,父亲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400元钱,塞到我手中:“娃,一看到老师就把钱交了,千万莫丢了。”我接过钱时,有一张白白的纸条飘落在地上。我拾起一看,竟是一张卖血的条子。我鼻子一酸,抽出50元钱,递给父亲:“我不需要这么多钱,真的。”“拿着吧,马上要考试了,伙食好点儿。”说完父亲摸了摸我的头。父亲那双厚实的大手,暖暖的。

              远远的看到父亲的背影消失在街的尽头,我的眼中有些湿润了。(选文有删改)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句子

              (1)下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瑟瑟的寒风呼呼地刮着,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一霎时,暗黑的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渐渐的都看不见了。

                                                                                        

                                                                                         

              (2)从人物描写或是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

              父亲把贺年卡小心翼翼地塞进绿色的邮筒,半晌,还望着邮筒,那种神情就像是遭受久旱的秧苗盼望天降甘霖。

                                                                                           

                                                                                           

              本文多处运用“伏笔”手法,请举一例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文章最后 “我”眼睛“湿润”的原因是什么?联系原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之后的感受。

            • 4.

              秋兰赋

              袁枚

              秋林空兮百草逝,有香兮林中至。既萧曼以袭裾,复氤氲而绕鼻。予心讶然,是乃芳兰。开非其时,宁不知寒?

              于焉步兰陔,循兰池,披条数萼,凝目寻之。果然兰言:称某在斯。业经半谢,尚挺全枝。啼露眼以有待,喜采者之来迟。不因风而棖触,虽幽人其犹未知。

              于是舁之萧斋,置之明窗。朝焉与对,夕焉与双。虑其霜厚叶薄,党孤香瘦。乃复玉几安置,金屏掩覆。谁知朵止七花,开竟百日。

              晚景后凋,含章贞吉。露以冷而未晞茎以劲而难折瓣以敛而寿永香以淡而味逸。商飙为之损.威,凉月为之增色。留一穗之灵长,慰半生之萧瑟。

              予不觉神心布覆⑧,深情容与⑨。歌曰:“秋雁回空,秋江停波。兰独不然,芬芳弥多。秋兮秋兮,将

              【注释】①萧曼:高远的样子。②裾:衣服前襟。③于焉:于是。陔:田埂。④业经:已经。⑤棖触:感触。⑥舁yú:抬。

              ⑦商飙:指秋风。⑧布覆:指徘徊动荡。⑨容与:指迟缓不前。

              (1) 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

              ( )( )( )……( )

              (2) 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置之明窗”中相同的是( )

              A.喜采者之来迟

              B.辍耕之垄上

              C.凉月为之增色

              D.半生之萧瑟

              (3) 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3处)。

              露以冷而未晞茎以劲而难折瓣以敛而寿永香以淡而味逸。

              (4)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予心讶然,是乃芳兰。开非其时,宁不知寒?

              (5) 兰花远居幽深,作者由芳香吸引,从而觅得兰花。文中有一句话记叙了自己寻花的过程,请你找出来。 (6) 这篇咏物抒情小赋表达了作者对兰花的喜爱之情。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文中所表现的兰花的品质。 (7) 积累链接:周敦颐也曾借花表现自己的高洁志向,请默写出他在《爱莲说》中赞美莲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
            • 5.

              阅读理解

              (一)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诗的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②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深刻含义的理解。

                                                                                         

                                                                                         

              (二)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①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其欣悦          俟                      

              (2)略无慕艳意        慕艳                 

              (3)未尝稍降辞色      辞色                

              ②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作者幼时“抄书”、“借书”和“成年后对同舍生的奢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④作者的求学经历中,一定有是你感触最深的地方,试选其中一个方面,谈谈你所获得的启示。

                                                                                           

                                                                                     

              (三)飞机“不喝油”也能飞

              王远

              “阳光动力2号”正在进行为期5个月的环球之旅。这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自3月初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启航以来,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这架“不喝油”的飞机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它拥有72米宽的翼展,比波音747飞机多出了近4米,重量只有2.3吨,仅相当于一辆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重量。这架太阳能飞机的“动力之源”是机身上的1.7万多块太阳能电池,这也是“阳光动力2号”的最大亮点所在。这些太阳能电池直接平铺在巨大的机翼上,每一块电池板的厚度是135微米,仅相当于人类发丝的宽度,由其储存的电量可供“阳光动力2号”昼夜飞行,不需要一滴燃料

              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将其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却仅有300年历史。1974年,第一架太阳能飞机“太阳高升号”进行了一次短暂飞行,首次实现了用太阳能给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此后40余年间,各种太阳能飞机不断出现,但始终没有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阳光动力2号”的出现,可谓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

              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之一。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它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阳光动力2号”的动力即来源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对太阳能电池而言,最重要的参数是光电转换效率。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30%,通常需要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才能达到增强续航里程和功率的效果。

              “阳光动力2号”环球之旅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商业价值。这架太阳能飞机从理念的萌发到由图纸变为现实历经12年时间。飞行总监雷德·克拉克认为,相比搭载乘客的普通飞机,它有着更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向世人传播“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放眼未来,这场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光之翼”的无限潜能,昭示着清洁能源的美好明天。

              (1)“阳光动力2号”飞机为什么会引起世界的关注?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概括三点即可)

                                                                                    

                                                                                                                                                                     

              (2)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不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A、首次实现了用太阳能给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

              B、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之一

              C、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30%。

              D、这场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

              (4) 从“阳光动力2号”的环球之旅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四)走在每一位母亲的情怀里 

              (1)那天是周末,春日的黄昏有新榨橙汁的颜色与气息。母亲在下班时打来电话,声音里是小女孩般的欢欣雀跃:“明天单位组织春游,你下班时帮我到威风糕饼店买一袋椰蓉面包。”远远看到了那家店,我的心便一沉:店里竟是人山人海,排队的长龙一直蜿蜒到了店外。

              (2)随着长龙缓慢地移动,我频频看表,又不时踮起脚向前面张望。我站得头重脚轻,饿得眼冒金星。春天独有的暖柔轻风绕满我周身,而在新出炉面包熏人欲醉的芳香里,却裹着我一触即发的火气。真不知道母亲是怎么想的,春游,根本就是小孩子的事嘛,妈都什么年纪了,还去春游?

              (3)前面的人为了排队次序爆出了激烈的争吵,便有人热心地站出来,统计每个人买的数量和品种,给大家排顺序。算下来我是第三炉的最后一个,多少有点盼头,我松了口气,换只脚接着站。就在这时,背后有人轻轻叫一声:“小姐。”我转过头去,是个不认识的中年妇人。她的笑容几乎是谦卑的:“小姐,我们打个商量好吗?你看,我只在你后面一个人,就得再等一炉。我这是给儿子买,他明天春游,我想,嗯……”她的神情里有说不出的请求,“请问你是给谁买?”

              (4)我很自然地回答她:“给我妈买,她明天也春游。”

              (5)真不明白,整个店怎么会在刹那间突然有了一种奇异的寂静,所有的眼光同时投向我。售货小姐笑了:“哇,今天卖了好几百袋,你可是第一个买给妈妈的。”

              (6)我一惊,环顾四周才发现,排在队伍里的,几乎都是女人,从白发苍苍到青年少妇,每个人的大包小包,都显示着她们主妇和母亲的身份。“那你们呢?”

              (7)“当然是买给我们小皇帝的。”不知是谁接了口,大家都笑了。

              (8)我身后那位妇女连声说:“对不起,我没想到,我真没想到。你妈明天春游……”她脸上忽然浮现出的神往表情,使她整个人都温柔起来,“哪怕坐在草坪上晒晒太阳也好呀,到底是春天。大概,我也只有等到孩子长大到你这种年纪的时候,才有机会吧。”

              (9)原来是这样,不是母亲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内心深处一个已经埋藏了几十年的心愿。而我怎么会一直不知道呢?我是母亲的女儿啊。

              (10)这时,新的一炉面包热腾腾地端了出来,芳香扑鼻,我前面那位妇女转过身来:“你先买吧。”

              (11)我一愣,连忙谦让:“不用了,你等了那么久。”

              (12)她已经走到了我的背后,略显苍老的脸上明显有着生活折磨的痕迹,声调却是只有母亲才会有的温煦和决断:“但是你妈已经等了二十几年了。”

              (13)她前面的一位老太太微笑着让开了,更前面的一位也默默地让开去。我看见,她们就这样,安静地、从容地、一个接一个地,在我的面前,铺开了一条小径,一直通向柜台。我怔怔地对着她们每一个人看了过去,她们微笑地回看我,目光里有岁月的重量,也有对未来的信心,更多的,是无限的温柔。

              (14)刹那间,我明白地知道,在这一瞬间,她们看到的不是我,而是她们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女。通往柜台的路一下子变得很长很长,我慎重地走在每一位母亲的情怀里,就好像走过了长长的一生,从不谙人事的女孩走到了人生的尽头,终于读懂了母亲的心。

              (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第(8)段划线句运用什么描写方法,表现那位妇女怎样的心理? 

                                                                                         

                                                                                         

              (3)本文第(2)段和第(10)段都出现“芳香”一词,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两个词语分别表现“我”怎样的心情。 

                                                                                         

                                                                                          

              (4)第(9)段中的“心愿”指什么?“而我怎么会一直不知道呢?我是母亲的女儿啊。”这句话如何理解? 

                                                                                          

                                                                                          

              (5)结尾划线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6)读完本文,你对母爱有进一步的理解吗?请你用一句名言表达一下对母爱的感悟吧? 

            • 6.

              Ⅰ.综合性学习。

              近些年,“二维码”作为新鲜事物走进大众视野。为此班级开展了“认识二维码,改变我们的生活”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根据所给材料,给“二维码”下定义。 

              【材料】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维码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图形,是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就显示出来。

              二维码是一种                                               黑白相间的图形。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出“二维码”相对于“一维码”的两个优势。 

              【材料一】


              类 型

              一维码

              二维码

              数据容量

              大约20字符

              大约2, 000字符

              数据密度

              1

              20—100

              【材料二】使用一维码时,碰到条码受损(如污染、脱墨等)时,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息,这就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在造成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优势一:                                                                     

              优势二:                                                                    

              (3)某同学要制作展板介绍二维码的应用,下列材料可选用的两则是       。                

              【材料一】初次见面交换名片,用手机扫一下对方名片上的二维码,姓名、电话、单位等信息一下就可存入你的通讯录,不用再进行复杂地输入。

              【材料二】超市购物,扫一下食品二维码标签,食品原材料、生产企业、生产日期、保质时间等信息就会映入眼帘,产品基本实现了全程透明,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得以保障。

              【材料三】二维码的原理可以从矩阵式二维码的原理和行列式二维码的原理来讲述。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Ⅱ.词中的“鬓先秋”,“秋”意思是指(      ) 

              A.秋天      B.白发     C.秋霜      D.秋风

              Ⅲ.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时间作者的回忆。

              B.“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的典故。

              C.“泪空流”是感慨自己的年纪大,力不从心。

              D.“心在天山”表达了作者抗金的理想与愿望。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Ⅳ.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 

              ⑴予尝古仁人之心             (2)微斯人,吾谁与          

              (3)自数年之后              (4)请重法以禁之         

              Ⅴ.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予尝古仁人之心 不甚解

              B.然则何时而耶    怏怏不

              C.或请重法以禁   鸿鹄

              D.不暇廉耻耳    温知新

              Ⅵ.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                                                                              

              (2)安用重法邪?

              译句:                                                                            

              Ⅶ.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1)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忧乐观。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

            • 7.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十五城请寡人之璧,可予不①?”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③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不:同“否”。  ②曲:理屈,理亏。  ③奉:捧着。

              (1) 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以(    )   易(     )    许(    )      使(    )      

              (2) 用三个“/”划出文中划线句子的停顿。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3) 用现代文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4) 文中所讲故事,可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请你选用恰当的成语填入“臣请”后面的括号里。 (5) “士”作为战国时期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阶层,有着典型的风范与品格,请结合蔺相如的故事,用两个四字词语归纳“士”的共同特点。 (6)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而本学期我们所学的《孙权劝学》一文出自司马光编纂的编年体通史   《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