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① 管仲、隰(xí)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 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 失道:迷失道路。④ 随:跟随。⑤ 不难:不以为难,意思是愿意。⑥ 师: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⑦圣人:有智慧的人 ⑧ 过:过错。

              (1)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划一处)。

              (1)何 不 试 之 以 足             

              (2)蚁 冬 居 山 之 阳

              (2) 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自其足(         )   

              (2)至市 (        )

              (3)春往冬(        )   

              (4)不过乎(         )

              (3)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宁信度,无自信也。

                                             

              (2)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4) 请写出出自乙文划线句的一个成语:             。 (5) 请写出甲乙两文的寓意。

              【甲】                                                        

              【乙】                                                         

            • 2.

              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2) 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 你怎样理解文末一句的作用?
            • 3.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庐山之北有石门水,水出岭端,有 双 石高 竦 其 状 若 门 因 有 石 门 之目 焉。水导双石之中,悬流飞瀑,近三百许步,下散漫十许步,上望之连天,若曳飞练于霄中矣。下有磐石,可坐数十人。冠军将军刘敬宣,每登陟焉。其水历涧,径龙泉精舍南。太元中,沙门释慧远所建也。其水下入江。                             ——郦道元《石门涧》 

              【注释】①“双石”是指远望对峙如门的天池山与铁船峰。  ②目:名称。③登陟:登上。

              (1) 解释划线的词语。

               ⑴略无处(      )        ⑵沿阻绝(      ) 

              ⑶下散漫十步(       )    ⑷其水涧(      ) 

              (2) 选出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 )(填字母)

                A.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春冬之时    上望之连天

              C.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D.飞漱其间    其水历涧 

              (3)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有 双 石 高 竦 其 状 若 门 因 有 石 门 之 目 焉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⑵上望之连天,若曳飞练于霄中矣 

                                                                                                  



              (5) 【甲】文段写三峡“山”的特点是 ________  _____ 【乙】文突出了石门涧“山”的特点是                     
            • 4.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

              【注释】

              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1)故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心也(        )

              (3)今人曰(               )  (3)何(       )

              (2)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断子之手足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醉翁之意不在酒               或以钱币乞之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诲汝知之乎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投诸渤海之尾

              (3) 翻译下列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4) 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                                           

                                   的观点,甲文则用                           论证了                     舍生取义的观点。

              (5)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为什么还要坚持呢?
            • 5.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1) 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苔痕∕上阶绿D.可以调∕素琴

              (2)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词。
              (1)无案牍之 形(  )(2)谈笑有 鸿儒 (     )(3)如吾两人者 ( ) 

               (4)月色入(    )(5)水中藻荇交横(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 【甲】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运用        的手法,抒发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         、被贬的悲凉、壮志未酬的苦闷等复杂的思想感情;【乙】文作者因革新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安徽和州。文章采用的      手法,表达了作者             的情怀。
            • 6.

              沧浪亭记

              ◆苏舜钦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①舍以处。时盛夏蒸燠②,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③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 ,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④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⑤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⑥,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 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⑦小舟,幅巾⑧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⑨;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选文有删减)

              【注】①僦:租②蒸燠:非常炎热③虚辟:空旷僻静④并水:沿水而行⑤杠:独木桥。⑥旧老:年老的人⑦榜:船桨,借指船,这里作动词用,意为驾船。⑧幅巾:表示闲散者的装束⑨观听无邪则道以明: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

              (1) 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不乎城中( ) (2)以钱四万得之( )

              (3)水之又竹( )  (4)而浩歌( )

              (2) 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中加下划线“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

               例句: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间。

              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用三个“/”给下面句子断句。

              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

              (4)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5) 沧浪亭所在之地有何特点,请用第一自然段中的一个四字词概括。 (6) 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了作者居所的“褊狭”,其目的是什么? (7) 第三自然段中“榜”是“船桨”之意,借指船。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用法与此相同的还有不少,请再列举一例,并写出具体指代的内容。 (8) 作者畅游园中之景,有哪些感慨和收获,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9) 积累链接:寄情山水,隐逸江湖,是中国文人的一大梦想。南朝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对隐居自然山水的向往。请写出表达作者这种感情的两句话。
            • 7.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似与游\者相乐。

              C.相与步\于中庭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 解释下面划线的文言字词

              A.潭中鱼百许头 (   )    B.其境过清 (   )

              C.无与为乐者(    )      D、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 甲文中,作者起初是“心乐之”,心情非常愉快,为什么在结尾却说“不可久居”,矛盾吗,为什么?
              (5) 甲乙两文都写于作者被贬期间,分别表达了柳宗元和苏轼怎样复杂的心情?
            • 8.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 有所不辟也:祸患
              B非独贤者有 心也:这
              C今 人曰:认为
              D何 :原因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予 子 天 下 而 杀 子 之 身 子 为 之 乎?

              (4) 【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来阐述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_____________,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
              (5)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1)往来忽(   ) (2)至承天寺(   )

              (2) 解释下面划线字的意思。

              (1)潭中鱼百许头。可        

              (2)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3)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甲文:                       

              乙文:                       

              (5) 仿照示例,赏析如下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