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品读书之乐

              醉书斋记

              郑日奎(清)

              于堂左洁①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②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③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④晨起,即科头⑤。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清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⑥见者,悉骇愕,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⑦时映帘窥余,得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洁:收拾  ②泊如:淡泊无欲望。  ③麈:zhǔ  ④甫:才,刚。  ⑤科头:不戴帽子,光着头。⑥瞷(jiàn):窥探。  ⑦内子:妻子。

              (1) 解释文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属( ) 罔( )   逾( )间( )

              (2) 请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标点。

              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3)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4) 文中“‘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一句,表现了作者读书时专心致志,这句话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         
              (5) 全文通篇极力渲染一个“醉”字,请你用两个双音节词解释这个“醉”字。 (6) 作者的“醉书”故事令人忍俊不禁,其人也迂态可掬,令人喜爱。文中直接表现作者“醉书” 狂态的句子是:  ______,从侧面描写作者“醉书”忘乎所以的句子是:  _____ (7) 文中作者可谓书“痴”,在所学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中,也有一位景“痴”,请写出他眼中的雪后西湖全景的句子: _______
            • 2.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下面的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

              A.(suì)      B.未(qǐn)     C.藻(xīng)    D.竹(bǎi) 

              (2)解释下列划线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①月色入(        )     ②怀民亦未(       )

               ③于中庭(           )      ④竹柏影也(         )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 3.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① 管仲、隰(xí)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 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 失道:迷失道路。④ 随:跟随。⑤ 不难:不以为难,意思是愿意。⑥ 师: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⑦圣人:有智慧的人 ⑧ 过:过错。

              (1)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划一处)。

              (1)何 不 试 之 以 足             

              (2)蚁 冬 居 山 之 阳

              (2) 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自其足(         )   

              (2)至市 (        )

              (3)春往冬(        )   

              (4)不过乎(         )

              (3)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宁信度,无自信也。

                                             

              (2)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4) 请写出出自乙文划线句的一个成语:             。 (5) 请写出甲乙两文的寓意。

              【甲】                                                        

              【乙】                                                         

            • 4. 古文阅读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楚子辞焉。入告夫人邓曼。邓曼曰:“大夫其非众之谓。莫敖狃于蒲骚之役,将自用也,必小罗。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楚子使人追之,不及。莫敖使徇于师曰:“谏者有刑。”及鄢,乱次以济,遂无次。且不设备。及罗,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而听刑。楚子曰:“孤之罪也。”皆免之。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释】①莫敖:即屈瑕。②举趾:抬脚。③狃(niǔ):习以为常而不加重视。蒲骚:地名。④徇(xùn):对众宣示。⑤鄢(yān):水名,汉水支流。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未能远谋鄙:目光短浅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以凭借
              C.遂见楚子,曰:“必师”济:救济
              D.罗与卢戎两军:进攻,夹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乡人曰还,谓御曰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乱次济,遂无次
              C.战长勺莫敖使徇师曰
              D.公将鼓斗伯比送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
              (4)【乙】文中斗伯比预知战争的结局,提出了    的建议;【甲】【乙】两文中曹刿和屈瑕在作战指挥方面表现出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 5.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各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①一狼径                 ②其一坐于前    
              ③一狼其中             ④屠自后断其    
              以诱敌                 ⑥意将入以攻其后也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又数刀毙之。
              C、借旁近与之。D、于舅家见之。
              (3)本段中表现“狼亦黠矣”的句子有哪些?各用的是什么描写方式?
              (4)这段文字主要写了    (用四个字表示),从中可看出,屠户的性格    ,狼的本性    。从全文看,这段文字属于故事情节中的    
              (5)“其一犬坐于前”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
              (6)文中两只狼的做法和意图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写出两个带“狼”字的成语:        
            • 6.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课内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面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B.莲,花之君子者也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何陋之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甲文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乙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4)甲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的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讲述理由。
            • 7. 伯牙善鼓琴
              《列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1)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牙善琴(弹)B.在高山(心情)
              C. 逢暴雨 (士卒)D.吾于何声哉(逃避)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伯牙游于泰山之阴”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钟子期必得B.乃援琴而鼓
              C. 飞何功D.过惠子
              (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伯牙“善听”和钟子期“善鼓”总领全文。
              B.文章以“善”为线索贯穿全文,描述两人“善鼓”“善听”的情景。
              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承上启下,揭示了知音的真正内涵。
              D.文章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人物形象的特点。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①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译文:    
              ②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文中是如何表现伯牙“善”鼓琴和钟子期“善”听的。
            • 8. 杜环,字叔循。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金陵。环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哭于九江城下,无所归,乃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母,抱衾寝母。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褊急,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
                   越十年,母疾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言终而气绝。环俱棺椁殓殡之礼,葬之。
              (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有删节)    【注】:①一元:杜环之父。   ②褊biǎn:狭小。
              (1)选出与“母泣告以故”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中有足乐者     B. 以为妙绝    C. 以土砾凸者为丘        D. 策之不以其道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遂金陵    家:      ②奉糜母  食:       ③不惬意   少:    
              (3)翻译下列句子。
              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
            • 9.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各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夥颐:夥,同“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沈沈:通“沉沉”,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耕之垄上                     辍:    
              说陈王曰                     或:    
              ③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
              陈       之:    ;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3)对比甲乙两段文字,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    
              启示:    
            • 10.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才美/不外见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故/虽有名马                    D.而/乡邻之生日蹙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
              而临之(马鞭)              B.万钟于我何
               
              焉(增加,指带来好处)
              C.其恕乎!(大约,表推断的语气词)  D.吾恂恂
              起(连词,表承接)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语言以长句为主,行文流畅,逻辑严密,气势恢弘,且多用反问,使文章跌宕有力.
              B.文章第②段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
              C.第③段抨击了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却大呼“天下无马”的人,也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愚昧可笑的辛辣讽刺.
              D.文章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    
              (5)课文写了“千里马”的哪些遭遇?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