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

              四季中,人们最喜爱的是春天。生机勃发繁花似锦的大好春色,自然成了诗人热情吟诵的对象。而这些千古华章,又成了人们了解我国春天气候特点的极好材料。

              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宋代白玉蟾的《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宋代李时则在《十二月立春》中写下这样的诗句:“盘装荞菜迎春饼,瓶插梅花带雪枝。”诗中的东风,即春风。可见,虽然春天急迫地降临人间,但是大地仍然雪初化,冰未融,瞧这春季来得有多快!这类诗句中最精彩的,还是唐代贺知章在长安写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前两天看柳,枝上还是光秃秃的,可是今天却看见嫩叶已经从芽苞中绽出。原来,这是因为北方春季升温快,物候变化迅速。2001年3月20日至21日,我在北京紫竹院公园也看到了柳树两天内发叶时情况。正是因为柳树春季发叶如此迅速,诗人才会用剪刀这类令人联想到动作快速的词汇来描写。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人们能够普遮接受,也就说明我们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天迅速开花的事实。

              我国南北春季到来有早有晚。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我在这里引用它的目的是想说明,华夏大地五湖四海并非都同时被春风吹绿。如果把连续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准,那么北纬280的长沙3月10日入春,北纬300的武汉3月15日春到,而北纬320的南京则要到3月25日春天才姗姗来迟。可见春天的脚步是有先后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东北大地仍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而广东已经告别春天进入绿阴深深的夏季了。实际上,古代诗人早已发现南北春季到来的时间不同。例如唐代张敬忠在《边词》中说:“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现代气象资料表明,西安大约在3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而纬度较高的内蒙古五原,春天到来的脚步则要晚到4月20日左右。所以,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皇都长安则早已蛇紫嫣红过去,时近暮春了。

              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天气暖热得人们已经穿起单衣,桃花落尽,野梅结籽,田野里已经响起蛙声,可是突然间,蛙声却没有了:这在气象学中叫作“倒春寒”。宋代的萧立在《春寒叹》中形象地描写了“倒春寒”造成的灾害。“今年有田谁力种?恃牛如命牛亦冻。君不见邻翁八十不得死,昨夜哭牛如哭子。”夜黑更深,寒风呼啸,赖以生存的耕牛已经冻死,风中夹杂着八十老翁凄惨的哭声,令人心碎。为什么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呢?因为我国春季还经常有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寒冷空气。如果前期冷空气少,春暖快,长期积聚的北方强冷空气一旦南下,便会发生强烈的季节逆转,春天里又会出现严寒的天气。

              古代诗人对我国春季的认识是十分丰富的,他们描写华夏春天的诗词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1) 阅读全文,概括我国春天气候的三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三段中引用唐代张敬忠的《边词》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四段中两处引用了古诗来说明我国春天的气候特点。作者为什么先引用吴涛的《绝句》,后引用萧立的《春寒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最好的发明永远都不会结束

              【美】埃里克·施密特

              ①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石油动力汽车时,他所发明的不仅是带轮子的发动机,他所驱动的是彻底改变社会结构的全新行业。同样,英国计算机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不仅建成了世界第一家网站,同时也为万维网奠定了基础。这两位先驱都不可能预料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所产生的影响。

              ②谷歌被推出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只要往电脑里敲几个字,他们就可以找到想了解的一切。背后的操作机制在技术上非常复杂,但由此得出的结果却相当的简单直观:那就是一页文字,其中包含10个蓝色的链接。这确实比什么都好,但按照今天的标准还没有好到极致。

              ③于是我们的创业合伙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像其他成功发明家一样不断改进。他们开始引入图片。毕竟,人们想要的不仅是文字。2000年格莱美颁奖仪式后上述趋势开始显现,颁奖仪式上珍妮弗·洛佩兹的一袭绿裙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当时这成了互联网有史以来最流行的搜索热词。但我们无法为用户提供他们想看到的东西:珍妮弗·洛佩兹身上那条裙子的图片。谷歌图片搜索应运而生。

              ④地图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当人们在谷歌上搜索地址时,他们要找的不是提到这条街道的链接,他们想要知道如何到达那里。于是我们做出了可以点击、拖动和轻松浏览的地图。现在地图已经成了谷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至于多数用户或许都无法想象没有电子地图又会是什么样子。

              ⑤我们的许多变化也是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搜索结果日臻完善。谷歌天气能够显示你所在地区未来数天的预报结果,为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⑥几年前,我们某家竞争企业的律师画了一幅画,上面有一条海岸线和零星几个岛屿。他又画了一条虚线,说这是连接岛屿和大陆的唯一渡口。他想说谷歌就像渡船一样,是浏览互联网的唯一方式。

              ⑦现实是,网上浏览有很多方式,想看新闻,可以直接登录喜欢的新闻网站;想买东西,可以直接登录购物网站搜索款型及价格、浏览评论并且付款购买。

              ⑧问题是我们所处的经济大趋势不仅充满竞争,而且变化不息。2015年,我们的行业迎来了重要的里程碑:人们在移动终端所花的时间已经超过了台式机,花在台式机上的时间已降到只有40%,而且人们使用移动终端和台式机时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

              ⑨很多人认为没有竞争者能击败Facebook、谷歌、苹果和亚马逊这样的大企业,我却不这样认为,大公司可以被迅速超越。就在几年前,雅虎、诺基亚、微软和黑莓这样的企业似乎还无可匹敌。但从那以后他们逐渐被一波高科技企业的浪潮所吞没。

              ⑩谷歌不是一艘渡船、一条铁路、一张电网或电信网,为你提供单向、没有竞争空间的服务。人们有选择权,如果我们不再有用,我们的用户就会开始流失。

              ⑪人们很少能料到重大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动荡。电报葬送了邮政,收音机和电视扰乱了报纸,飞机终结了远洋客轮。发明总是充满活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未来永远那样令人振奋。

              (选自《读者》2015年第6期,有删改)


              (1)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 

              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卡尔·本茨和蒂姆·伯纳斯·李的发明都是重大技术革命,它们给世界带来的深远影响,除了他们自己,别人很少能料到。
              B.珍妮弗·洛佩兹的那袭绿裙在科学发明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它促进了购物网站搜索、浏览评论并且付款购买的实现。
              C.作者举电报葬送邮政,收音机和电视扰乱报纸,飞机终结远洋客轮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发明总是充满活力。
              D.某家竞争企业的律师将谷歌比作连接大陆和岛屿的航线上的渡船,意在说明网上浏览有很多方式,充满竞争。
            • 3.

              药品环境污染

              ① 过去30年,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世界各国的医疗水平和应对各类疾病的能力。然而,伴随着各类药品的广泛使用,不少人开始意识到,人类社会在21世纪面临着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型环境污染问题即药品环境污染。

              ②药品环境污染是个全球性问题。《环境毒理学与化学》杂志新近发布了一份德国IWW水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名为《环境中的药品——全球现状与视角》。该报告中提到,通过对世界范围内搜集的1016篇药品环境污染原始研究文献和150篇综述文章进行分析,在覆盖联合国五大区域的71个国家的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发现了631种药品及其转化物。其中16种药品残留在上述所有区域的地表水、饮用水和地下水中,包括多种抗生素、止痛药和激素。在收集的检测数据中,关于地表水和废水中的药品含量的数据分别占了总数的47%和40%,地下水和饮用水占了8%。

              ③之所以可能发生药品环境污染问题,与药品的设计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原理不无关系。药品在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其活性成分有一部分在性质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被排出体外,这些物质可能直接或通过废水系统等进入环境。一般来说,口服用药剂量中30% ~90%的活性成分最终会被排出体外。人类用药量的增长和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场使用的大量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也使得经由体内排放到环境中的药物量急剧增大。

              ④另外,不仅仅是_______这一途径,在药品的生产和废弃过程中也可能会有部分药品成分被排放到环境中。这些废弃药品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会进入饮水系统,在蔬菜和水产品中蓄积,最终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

              ⑤在环境残留的各种药品中,抗生素类药物可能具有更为严重的影响。对于公共卫生来说,尤其需要关注日益严重的抗药性病原体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估计到2050年,耐药性问题将可能导致每年有约1000万人过早死亡。

              ⑥残留药品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1999~2007年间,印度的秃鹰数量急剧下降,减少95%以上。人们调查后发现,导致秃鹰死亡的原因是秃鹰食用的家畜尸体中含有止痛药双氯芬酸。在印度政府对这种兽药下了禁令后,秃鹰数量有所回升。

              ⑦目前,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了药品环境污染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呼吁展开全球行动。解决药品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固然重要,但更有效的方式是加强药品生产、使用和废弃的管理,减少药品向环境中的排放,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多方参与,包括执行严格的药品生产经营注册和许可制度,合理适当开处方,改善药品包装设计和减少畜牧业用药等。此外,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合理用药意识,及时回收废弃药品,也可以有效控制药品环境污染渠道,比如在社区卫生机构设置回收设施,收集来自居民的过期及多余药品,在居民购买药品时向其发放废弃药品污染环境的宣传单等都是有效措施。

              (选自《百科知识》,2017年第2期,有删改。)

              (1) 本文围绕“药品环境污染”,说明了药品环境污染的现状、 ______________和解决方式。

              (2) 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该语段语意连贯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 ________、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些废弃药品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会进入饮水系统,在蔬菜和水产品中蓄积,最终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如何解决药品环境污染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高科技污染

              ①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作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②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简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等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③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④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物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tīng),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0分之一。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1) 下面说明对象的特点不包括( )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 )

              A.防治难度大  

              B.影响科技进步   

              C.对人类危害大

              D.种类多,分布范围广

            • 5.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②雌虫的触角末端却只有6条流苏,而且又窄又短。
              ③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A.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B.拟人    作比较   列数字
              C.列数字   列数字   作比较
              D.打比方   列数字   列数字
            • 6.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______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______
              (3)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 ______
              (4)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 ______ 。
            • 7.
              会“咬人”的植物    ①自然界有这样一种植物,会“咬人”,且“咬功”了得,它们专门给人“难堪”,跟人“过不去”。火麻树便是其中一种。
                  ② 火麻树生长在云南、广西等海拔800~2000米的石灰岩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是荨麻科中稀有的常绿乔木 树种,生长较快,树冠覆盖面大,高8~15米,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③火麻树会“咬人”,人一旦触碰到它,它立马会“咬”上一口,使人火烧火燎得难以忍受。就连大象也很怕它。大象一旦被火麻树“咬”伤,也会疼得嗷嗷叫。
                  ④火麻树没有嘴,怎么会“咬人”呢?经科学家分析,原来火麻树和蝎子草属等植物一样,是一种产检的有毒植物。它的叶片上生有刺毛,刺毛中含有蚁酸、乙酰胆碱、组胺和5-羟色胶等可引起皮肤刺激的生物碱物质。刺毛一旦接触人的皮肤后,就会立即引起刺激性皮炎,瘙痒,严重烧痛感,红肿,就好像患了荨麻疹一样。它的刺毛末端是一种带刺的薄壁球状细胞,细胞壁含硅,质脆,当接触皮肤时,球状物破裂,粗糙的末端刺破皮肤,含有多种活性成分的刺毛内含物就紧跟着冲进来了,因而让人感到像被“咬”了一样。
                  ⑤但火麻树也并非是十恶不赦的“恶树”,从它的汁液中提取的“树火麻”可以用来驱除蛔虫,它的树皮还可制造纤维!
                  ⑥会“咬人的树还有很多。在我国辽宁东部的桓仁山区,也有一种会“咬人”的树,它的枝干像楸树,叶子肥大对生。春天,枝叶萌发出一簇簇绿里透红的枝叶,煞是好看。但是,当地人不仅不敢去采摘它,就连望一眼也觉得害怕,因为它的确会“咬人”。不少人不相信这种树真能“咬人”,冒犯了它,结果真的被“咬”伤了。凡是被“咬”伤的人,先是起带白顶的鸡皮疙瘩,然后浑身肿胀,眼睛、嘴巴只剩一条缝,痛痒钻心,最后皮破流黄水,要经过多方面调治,轻则二十几天,重则要两三个月才能康复。科学家经研究,确认这种树是我国目前稀有的优质野生漆树。属于漆树科植物,是制作生漆的主要材料,树的汁液有毒,是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对生漆过敏者的皮肤接触到漆树会引起红肿、痒痛,严重的可引发中毒性肾病。漆树中所含有的混合物质漆酚,会导致人产生皮肤过敏反应,所以就成了“咬人树”。
                  ⑦火麻树、漆树会“咬人 ”,成为“咬人树”,而草中也会“咬人”的。这草便是“咬人草”,学名叫荨麻。当你顺着抓它(从下往上顺毛捋) 不痛, 而逆着抓或撞上即奇痛难忍。荨麻茎上的螫毛,用以杀伤来犯的敌人而保卫自己。荨麻为荨麻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春发冬谢,通常高为50~150厘米,茎直立,有四棱,全株密生螫毛,叶似大麻叶子。别看其貌不扬,农牧民却把它视为珍宝。如果有人遭到毒蛇咬伤,将新鲜的全株荨麻捣烂取汁敷伤处,即可迅速治愈;对于草原上常见的风湿性关节炎,以适量荨麻煎水洗患处,也相当有效。荨麻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在我国的云南中部、贵州、四川东南部、湖北和浙江都广泛分布,常常生长于山地林中或路边。
              (1)下列对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举例子  打比方       B.列数字  作比较
              C.作诠释   列数字        D.摹状貌   列数字
              (2)下列关于“火麻树”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
              A. 从火麻树的汁液中提取的“树火麻”可以用来驱除蛔虫,它的树皮还可制造纤维!
              B.火麻树刺毛接触人的皮肤一定时间后,就会引起刺激性皮炎,瘙痒,严重烧痛感,红肿等。
              C. 火麻树的叶片上生有刺毛,刺毛中含有蚁酸、乙酰胆碱、组胺和5-羟色胶等可引起皮肤刺激的生物碱物质。
              D. 自然界有一种会“咬人”的植物,火麻树便是其中一种。
              (3)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 火麻树会“咬人”,不光人类怕它,动物们也怕被它”咬”。
              B. 被漆树“咬”后,不会康复,所以当地人不仅不敢去采摘它,就连望一眼也觉得害怕。
              C. 漆树中所含有的混合物质漆酚,会导致人产生皮肤过敏反应,并不是真正的被“咬”。
              D. “咬人草” 荨麻可治疗 被蛇咬伤,对草原上常见的风湿性关节炎,也相当有效。
            • 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美丽的晕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 ______
              A.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B.对晕的成因作出科学解释的实验。
              C.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种光象。
              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
              (2)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______ 。
              A.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B.晕是光线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C.晕是阳光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D.晕是光线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3)第⑥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______
              A.作比较  列数字          B.作诠释  列数字
              C.作诠释  作比较         D.分类别  列数字
              (4)本文依次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晕的?下面概括正确的一项 ______
              A.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B.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记述实验   划分种类
              C.描摹色彩   解说概念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D.描摹色彩   记述实验   解释成因   划分种类。
            • 9.
              树轮密码    ①在科技考古中,树轮年代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伐木后的树桩上,常常可以看到一圈圈同心圆圈,有疏有密、颜色有深有浅,这就是树木的年轮。树轮可谓是一部承载了众多信息的科学“巨著”。
                  ②年轮可以说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记载自己年龄的一种独特方式。科研人员说,多数温带树种一年形成一个年轮,因此年轮的数目就表示树龄的多少;年轮的宽窄则与相应生长年份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干旱年份树木生长缓慢,年轮就窄;在湿润年份年轮就宽。因此,与其他定年方法相比,树轮定年是最精确的一种定年方法,可以精确到年,甚至某个季节。
                  ③由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会影响气候,气候的变化又会影响到树木的生长,从而使树木形成宽窄不同的年轮。因此树木年轮被视为推测气候环境的高精度资料。我们通过不同地区的树木年轮能读解出不同的信息,比如对于柴达木盆地来说,较宽的年轮即意味着当年较多的降水;对于寒冷高海拔的青藏高原上的树木来说,较宽的年轮意味着当年气候的温暖。因此利用树轮这一特点可总结出过去气候演变的特征和规律。
                  ④科研人员研究重建了青海都兰县1176年上一年7月到当年6月的降水量,从古木年轮重建的降水资料可以看出,60%的降水量重建值低于1940年以来的年降水平均值,可以推测过去相对干旱年份发生频率要比现在干旱年份发生的频率高。因此,树轮也储存着大量古代文化的记忆。
              (1)阅读第①自然段,说说文中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如果通过树轮来研究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应该按怎样的思路进行?
            •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可燃冰有哪些价值?专家带你科普解读其中奥妙

              2017-05-29 07:18

              新华社青岛5月28日电(记者张旭东)18日,中国宣布对南海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稳定产气,这是全球首次对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储层可燃冰成功试采。

              最近可燃冰成了热点“新闻人物”,那么到底什么是可燃冰?有哪些价值?勘探开采有哪些难点?什么时候我们日常生活中才能用上可燃冰?新华社记者专访了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

              记者:到底什么是可燃冰?它是怎么形成的?

              李乃胜:可燃冰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因其外观像冰一样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固体瓦斯”或“气冰”。它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

              详细点说,地层或海洋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缺氧环境中,厌气性细菌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其中,许多天然气又被包进水分子中,和水可以在温度2至5摄氏度内结晶,这个结晶就是“可燃冰”。

              “可燃冰”外表上看它像冰,从微观上看其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一个“笼子”,由若干水分子组成一个“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气体分子。

              可燃冰在海洋和陆地上都存在,目前人类探明的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海底和陆地的永久冻土带。要形成可燃冰,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原材料、温度和压力。首先温度不能太高,最高限是20℃左右,再高就分解了;第二压力要够,但也不能太大,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它就可能生成;第三,地底要有气源,也就是天然气。

              记者:可燃冰的全球储量如何?

              李乃胜:粗略的估计,全球有三分之一的陆地和三分之一的海底地区,具备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地质条件。已有发现显示,海洋可燃冰资源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且太平洋边缘海域资源最为丰富,其次是大西洋。

              初步估计,可燃冰的储量比地球上现在已知的石油总储量要大上几百倍。有数据说,全球可燃冰的资源量约为2100万亿立方米,大约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

              我国可燃冰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南海和东海海域、青藏高原冻土带等区域,地质资源量约为1000亿吨油当量,是目前我国资源最丰富的清洁能源之一,具有大规模发展潜力。

              记者:可燃冰与其他能源相比,有哪些特点?

              李乃胜:可燃冰有两大传统能源不具备的优势。

              一是能效高,烧得快。由于天然气含量占可燃冰体积的80%至99%,比常规天然气的纯净度平均高约10个百分点。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分解出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和石油要高出数十倍,这是传统能源远远达不到的标准。

              二是非常环保,烧的好。和煤比起来,可燃冰没有粉尘污染,和石油比起来没有毒气污染,甚至和传统天然气比起来没有其他杂质污染。具体来说,与等热值煤炭相比,每千立方米气可分别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约4.33吨和0.0483吨,且基本不含铅尘、硫化物以及

              PM2.5等有害物质,是非常干净的能源。

              记者:可燃冰勘探开采的难点在什么地方?

              李乃胜:可燃冰虽然好用易用,但却很难得到。

              我们以海底可燃冰为例说明这个问题。天然气水合物的传统开采方法主要是降压法,近年来还提出了固态开采法和混合泥浆开采法等方法,但那个方法都不简单。

              首先,可燃冰存在的地质条件比较脆弱,开采时密封性要求高,稍有不慎,会造成海底滑坡事故,对开采的机械和所采的矿藏造成双重伤害;开采工具需要克服海水的压力送下去,需要选用专用的抗腐蚀材料,制造技术要求很高。

              开采对温度也有要求,否则可燃冰就都挥发了,前功尽弃。尤其在我国南海等亚热带、热带海域开采可燃冰,需要把机组冷冻然后工作,这就要求精确地研究投入产出比。开采出来后可燃冰需要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保存和运输,这里面也牵涉到特种船舶的匹配制造等一系列问题。

              记者:什么时候我们的生活中才能用上可燃冰?为了早日用上这么好的资源,我们应该做什么?

              李乃胜:20世纪80年代初起,世界各主要资源国都将可燃冰开发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在近些年全球新一轮的可燃冰勘查开采热潮中,美、日、印、德等国纷纷将可燃冰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纳入其国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编制了详细的发展路线图。

              我国可燃冰资源勘查也在努力追赶。以中国这次重大突破为标志,可燃冰开采已经达到了“技术上可行”阶段,但在实现“经济上可行”,即民用化、商业化的征程中还有一些障碍需要克服。主要是如何进一步降低开采和运输成本、降低对矿藏周边环境影响等。

              在未来可燃冰开发过程中,要进一步确立可燃冰资源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优先编制可燃冰开发中长期规划;汲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瞄准世界一流水平,建立健全开采的技术标准和技术体系,增强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

              同时,要对可燃冰开采可能诱发的气候、地质及生物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应对方案;深化基础研究,摸清成矿原理,建立符合我国国土实际的理论模型,提升我国相关研究的国际地位。

              问题:


              (1) 

              请把第一段文字概括成标题新闻。(不超过15个字)


                                                         


              (2) 

              仔细阅读专家的相关解读,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


                                                         


              (3) 

              文中划线处的“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4) 

              本文的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5) 

              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______ , ______  等 。请各举一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