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 上文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的______、______。
              (2) “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寂寞”在文中是____________的意思。
              (3) 请用“‖”将第一段划分为三层。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4)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请用第一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中国画的审美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丝路“糖史”

              ①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è)浆”直接饮用。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táng)”。“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

              ③公元 661 年, 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 10 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è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④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

              ⑤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⑥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 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进一步技术革新,是很有帮助的。

              ⑦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 “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

              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cīnī)”,意为“中国的” 。“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人于蔗糖制造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烛照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

              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蔗饧”与“西极石蜜”相比,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B.唐代引进的印度制糖技术在中国获得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C.“竹甑法”“树灰炼糖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制糖技术,“窨制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制糖技术。
              D.石蜜、糖霜、“煞割令”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西极石蜜”“西洋糖”是外国生产的蔗糖品种。
            • 3.

              肉吃太多会缺钙吗?

              张淑会

              ① 目前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流传比较广——肉吃多了会导致缺钙。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② 人体中99%的钙以矿物质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对促进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维持骨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有1%的钙以游离或结合的形式存在,分布在软组织、血液和细胞外液中,统称为混溶钙池。一般情况下,钙在人体的储备通过“入”与“出”来衡量,主要表现为摄入量、利用度以及流失情况三个方面。

              ③ 有一些饮食习惯,如喝浓茶、吸烟喝酒等,都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从而导致钙流失。少为人知的是,大鱼大肉的饮食习惯,也容易阻碍人体对钙的吸收。

              ④ 原因何在?主要是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会增加尿钙的排泄。饮食中适量的蛋白质有助于钙的吸收,但过量的蛋白质会增加人体24小时尿钙定量,也就是“推动”钙的流失。有研究证明,蛋白质摄入每增加50克,钙的排出量就会增加60毫克。一般来说,蛋白质的摄入量为每天0.8—1.2克/公斤体重。比如,一个成年男性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应在65克上下,成年女性则为55克左右。但瘦肉中蛋白质含量较为丰富,每50克瘦肉中就约有蛋白质9克。因此,如果经常大量吃肉,就会导致膳食结构中蛋白质总量超标,从而产生钙流失的风险。

              ⑤ 不仅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会影响钙的吸收,而且摄入过多的脂肪也会影响钙的吸收,吃太多的肉,也就是吃了大量的脂肪,脂肪酸会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的钙盐,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大部分家禽的肉类食物中既含有大量蛋白质,同时也有许多脂肪。

              ⑥ 适量吃肉并没有坏处,可过量了反而会对身体健康带来负担。如果食谱经常以肉食“唱主角”,不仅容易导致蛋白质摄入量超标,还会增加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带来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硬化、代谢综合征等风险。

              ⑦ 不论是从补钙的角度,还是从控制脂肪、维护健康的角度,日常膳食中都应控制肉类的摄入。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我们成年人每天畜禽肉类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至75克。在平衡膳食“宝塔”上,肉类应为餐盘的点缀,而不是主食。

              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剂”,享有“生命元素”之称,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钙缺乏对健康不利,而钙过量同样对健康有害。人体是否缺钙与两方面原因有关,一是峰值骨量,即在35岁左右时,人体骨量达到人生中最高骨量时的钙含量,主要由遗传因素、补钙因素和锻炼因素决定;二是钙流失情况,由钙的补充、流失量及生活习惯所决定。一般情况下,通过日常的均衡膳食和增加奶制品的摄入,可以基本满足人体对钙的需求。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改善膳食结构,从天然食品中获取足量钙。对于市场上的钙产品,应根据自身需要选用。

            • 4.

              中华鲟首次未监测到自然繁殖

              ①“2013年中华鲟没有监测到自然繁殖活动发生,这是在地球上生活了1.4亿年的‘水中国宝’有记录以来首次没有自然繁殖。”昨日,近一个月的长江中下游鱼类资源专项调查结束,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学科组忧心忡忡地宣布。

              ②学科组负责人危起伟研究员介绍,去年10月31日至12月28日,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多家研究单位在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传统产卵场未发现中华鲟自然产卵迹象,这是葛洲坝截流32年来首次未监测到中华鲟自然产卵。

              ③为进一步核实中华鲟2013年自然繁殖及幼鱼资源补充等情况,今年8月10日至9月5日,学科组开展了长江中下游鱼类资源专项调查,主要调查宜昌到上海的长江江段,水路调查主要采用声波探测的方式进行;陆路主要向渔政部门及渔民了解中华鲟幼鱼误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未在长江中下游发现去年繁殖的中华鲟幼鱼。

              ④自然条件下,中华鲟繁殖卵苗总成活率极低,目前长江里生活的野生中华鲟不足百条。危起伟解释,梯级水电站、涉水工程、长江航运、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严重影响了长江生态环境,加剧了中华鲟的生存压力,每10年中华鲟资源量衰减50%以上。此外,中华鲟繁殖群体种群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雌雄性比有时达到10:1,意味着可能有部分成熟的雌鱼无法完成生殖。

              ⑤危起伟呼吁,衡量一个物种稳定与否,最重要的还是看野生种群的状态,现在已到了挽救中华鲟种群的最后时刻!                        (9月14日《现代快报》)

            • 5.

              ①iPad能不能替代大中小学教科书?仅仅这个想法就叫人激动不已。

              ②中国是世界上大中小学在校生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大中小学在校生总数超过了4亿人,如果每个学生人均以10本教科书计,总量将超过40亿册。真是天文数字,真是浩瀚如海呀。

              ③如果iPad真的取代了大中小学教科书,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那将为中国节省多少纸张,让中国多少宝贵的森林资源免遭砍伐。对中国森林覆盖率的贡献难以估计,对绿色中国的贡献难以估计。而且大中小学教科书是每个学年都要换新的。可一台iPad,就能让一个小学生从小学入学用到大学毕业,至少用上16年

              ④你可以想象,因为用了iPad,小学生背不动的大书包,特别是那种旅行箱式的大书包,会变得有多轻。一个小小的手提袋,便一切搞定。而且铅笔、橡皮、铅笔刀、胶带纸、文具盒全都将寿终正寝,连作业本也可以一起作古了。

              ⑤如果iPad真的替代了大中小学教科书,教室的黑板也将不复存在,更不用说粉笔和黑板擦了。老师也会拿着iPad上课,教室里只要有一台投影仪便可以了。教室会因此变得干净而整洁,而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会和坐在第一排的学生没有区别,都能看得一样清晰。至于老师批改作业,将变得越发简单,用E-mail便能了结。

              ⑥乔布斯一定不会想到,他生前的神奇发明竟会产生如此的效果。

              ⑦从现有的性能看,iPad打赢大中小学的教科书,绰绰有余。其容量几乎是一个小型的图书馆,更新起来更是轻便快捷。与纸质的大中小学教科书相比,几乎是太阳与萤火虫比谁更亮,让人忍俊不禁。

              ⑧如今,即使教育部不作规定,风头正劲的iPad,已经在中国的大中小学学生手中走俏,其持有率也是节节攀升。教育机构所需要的仅仅是为它编制用于教学的软件。

            • 6.

                    ①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气候在21世纪将继续明显变暖,其中中国北方冬天的变暖趋势最为明显。

                      ②与1961年到1990年的平均气温相比,到2020年,全国年平均将升温1.3℃到2.1℃;2030年,年平均升温为1.5℃到2.8℃;到2050年,年平均升温将达到2.3℃到3.3℃——作为对比,过去100年中,中国的升温幅度仅为0.5℃到0.8℃。到202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将增加2%到3%,到2050年可能增加5%到7%。北方降水天数增加,但受到气温上升的影响,水资源短缺状况还会加剧。

                  ③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可能下降5%到10%。到本世纪后半期,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以及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在未来20年到50年中,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中国长期的粮食安全。

                    ④由于气候暖干,三江平原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都将减少,濒危物种增加,大面积沼泽湿地将变成草甸湿地。长江三角洲附近的湿地,则将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导致面积减少,质量下降,潮滩地被淹没和侵蚀。未来50年,青藏高原80%到90%的岛状冻土会发生退化,表层冻土面积会减少10%到15%。内陆湖泊将加速萎缩,那些依赖冰川融水补给的湖泊,比如西藏、帕米尔高原上的一些湖泊,可能先因冰川融水而扩大,后因冰川缩小融水减少而萎缩。预计在未来50年中,中国西部冰川面积将减少27%。

                     ⑤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15%左右。因此,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洪涝灾害都将加剧,旱涝等灾害出现的频率也会增加。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沿海滩涂湿地、红树林、珊瑚群都有可能遭到破坏,咸潮入侵以及土地盐渍化都将发生。

                      ⑥随着热浪频袭,极端高温事件引起的死亡人数和严重疾病会增加。此外,心血管疾病、疟疾、登革热以及中暑等疾病发生范围和程度也都会增加。

                  ⑦全球性高温的持续,将刺激中国的空调制冷电力消费,给电力供应带来严峻的挑战。此外,温度升高导致冻土融化,也会影响到青藏铁路的安全。

            • 7.
              阅读《国宝——大熊猫》选段,完成1—6题。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大熊猫产仔成了大喜事。1982年9月的一天,西班牙国王睡得正香,忽地电话铃声大作。国王知道,如果不是发生紧急大事,部下不会在半夜打扰他。一听电话,国王乐不可支,因为首都马德里动物园报告,那里的中国大熊猫“绍绍”刚刚分娩,生下双胞胎!国王兴高采烈地说:“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刚说完,又连忙补充一句:“一定要好好照料小宝贝!”翌日,来自西班牙的喜讯传遍了全世界。如今,中国的大熊猫专家们逐渐掌握了大熊猫生殖规律,已经有上百只仔熊猫在繁殖中心诞生。

                  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现今的大熊猫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因此,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大熊猫是我国国宝,已列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中的重点保护对象。我国已建立了13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保护措施,细心呵护,以拯救这一濒危物种,促使大熊猫繁衍复壮,家族兴旺。
              (1) 选文第三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什么?故事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大熊猫之所以珍贵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想一想我们能对大熊猫的保护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别用三句话概括选文三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于国宝——大熊猫,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护拯救这一濒危物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文中为何要叙述西班牙国王祝贺大熊猫生双胞胎的事情?这与表现大熊猫是国宝这个中心有联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1980年11月5日下午3时,德国柏林机场铺好了红地毯,挂起“热烈欢迎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的大字标语,机场上挤满了手捧鲜花的欢迎人群和记者。

                  ②来自中国的专机刚刚降落,人们__________(盼望、企盼、期望)已久的中国“贵宾”终于露面:黑眼圈,黑耳朵,一身乌云盖雪的皮袍!

                  ③哦,这是一对来自中国的大熊猫,名叫“天天”和“宝宝”。

                  ④大熊猫是一种人见人爱的动物。大熊猫喜欢嬉戏,憨态可掬。有时直立起来,状似舞蹈;有时背倚石头,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着竹枝;有时团作一团,漫不经心地随地打滚;有时拖着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大熊猫是一经过训练,还成了杂技“明星”,能够表演前滚翻、吃西瓜、吹喇叭、推小车、骑木马、滑滑梯和蹬皮球等精彩节目,常常博得观众热烈的笑声与掌声。

                  ⑤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__________(宝贵、珍贵、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濒危动物。我国古籍中把大熊猫称为“獏”。两千多年前,汉朝初年的《尔雅》一书中,便有“貘体色黑驳,食竹”的记载。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列举了当时咸阳上林苑饲养的近40种异兽,大熊猫名列首位,可见大熊猫在当时就已经被人们视为珍贵的名兽了。
              (1) 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
              (2) 文章怎样引出说明的对象——大熊猫?为什么这样写?
              (3) 用简洁的话概括第⑤段的说明内容,并说说该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猪链球菌又到人间作孽

                                    蔡皓东

                  果子狸身上的SARS今年没来人间闹腾,“猪瘟”却来了。1个月前,四川省资阳、内江两地闹开了“猪瘟”,而且这“猪瘟”还闹到了人头上。仅仅1个月的功夫已有117人发病,24人死亡。这可怕的“猪瘟”到底是什么引起的?难道又是一种新的SARS?经过医学专家的努力,谜底终于揭开,原来是猪链球菌跑到人间作祟。

                  说起链球菌,其实大家早就认识。化脓性扁桃腺炎、猩红热等许多人类疾病都是由这一家庭的细菌引起。由于这些细菌在显微镜下的形状如球形,许多细菌聚在一起时,喜欢排列成串,像一根根美丽的链条,因此被人们称为链球菌。一些链球菌还能分泌某种毒素,猩红热的皮疹就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分泌的红疹毒素引起的。能感染猪的链球菌也很多,但毒力最强,甚至可以引起人类严重疾病的是猪链球菌2型。这种猪链球菌可以分泌溶血毒素、中毒性休克毒素等多种毒素,它最容易感染刚刚出生不到1年的小猪。猪得病以后,常表现为高烧,食欲下降,肢体出现紫色淤斑,休克,还可出现跛行,不由自主地转圈等神经症状;重症病猪很快出现多器官衰竭,心、肝、肾都会出现损害,导致突然死亡。人被这种猪链球菌感染后,潜伏期非常短,一般在2天之内,最短的接触后仅1小时就会发病。发病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猪病相似,病情发展也十分迅速,有些病人甚至在24小时内就可死亡,病死率为20%—40%。其实,猪链球菌病是可以治疗的,抗生素是治疗的特效药物,人发病后一定要及时就诊,不要延误治疗时机。

                  猪链球菌并非“初来乍到”,它早已是人间的“常客”。上世纪60年代初它就在丹麦“露过脸”,使丹麦人感染了“猪瘟”;后来又到过法国、荷兰、英国等许多国家的人间“做客”。在人间,它并不“常驻”,只是“骚扰”一下人类就“跑”。但它能造成人类严重的链球菌感染,引起脑膜炎或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到目前为止,它在世界上已造成200多人死亡。1984年,我国首先发现内蒙古人被感染,近年来它越来越频繁地向人类发动进攻。在此次之前,闹得最凶的一次,是1998年在江苏省海安、如皋、泰兴、通州4个县流行的猪链球菌病,造成1.4万多头猪死亡。在猪发病后,又传给了人类,造成当地30多人患病,10多人死亡。

                  猪链球菌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夏、秋季,潮湿闷热天气多发。今年天气闷热多雨,可能是造成四川猪链球菌病流行的原因之一。猪链球菌病在猪身上可通过伤口、皮肤和黏膜,甚至呼吸道传播。但这种病原菌要想感染人类,只有经过皮肤这一条路。如果皮肤有伤,哪怕只是微小的皮肤破损,猪链球菌都能进入人体。因此,人类要接触病猪,一定要做好防护,戴上胶皮手套,防止发生外伤,严格消毒等,避免被感染。尽管这种链球菌能从猪身上“蹦”到人身上,但它不像SARS,还没学会从这个人身上“蹦”到那个人身上。所以人类预防的重点应放在猪身上。在农村,猪舍应与人厕分开,改善养猪条件。在目前这种炎热多雨的季节,更要保持猪舍清洁、干燥,以免猪患病。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为仔猪进行预防接种,一旦发现病猪,要立即隔离,并给其他猪投放抗菌药物预防。病猪和死猪一定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千万不能随便宰杀和食用。

                  SARS、禽流感、猪链球菌……动物中的病原体总想借机到人间“逛逛”。为了人类健康,人人都要行动起来,多学点防病知识,提高警惕,预防疾病,决不能等闲视之。
              (1) 人们对感染猪链球菌病的病猪、死猪正确的处理方式应是怎样的?
              (2) 请从文中摘录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并在“品味”栏中写出你的感悟。

              读书卡片

              篇名:《猪链球菌又到人间作孽》  作者:蔡皓东

              摘句:

              品味:

              (3) 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 下面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今年天气闷热多雨, 可能是造成四川猪链球菌病流行的原因 之一
            • 10.

              千里马不需要伯乐

              ①与其扭曲本性,被包装、打造成公认的成功模样,那不如学会拒绝,走自己的路。

              ②人生在世,谁不希望能一展所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但显然需要很多条件的配合。有人觉得自己虽然拥有很好的资质,却怀才不遇,无法像千里马遇到能赏识他、栽培他的伯乐。如果你认为自己就是如此,那庄子很可能会说:“我是马,我不要伯乐。”[中国*教育^#&出版网%]

              ③伯乐是春秋时代著名的相马师,每一匹马都以能遇到伯乐为幸,庄子为什么会那样说?因为他对千里马和伯乐有不同于流俗的看法:

              ④马,蹄可以践踏霜雪,毛可以抵御风寒,吃草饮水,翘足跳跃,这是马的天性。……等到伯乐出现,说:“我善于管理马。”于是用铁烧它,剪它的毛,削它的蹄,烙上印记……然后让它驱驰、奔跑、步伐整齐、行动划一,前有口衔缨络的限制,后有皮鞭竹条的威逼,这样马就死过半数了。

              ⑤伯乐在找出资质好的马后,并非什么都不做,它就自然变成千里马的,中间显然要经过管理与调教的过程,但这种管理与调教经常是为了符合某些准则所做的削足适履,也就是对天性的摧残与扭曲。庄子反对任何伤害天性的人为造作,所以当世人把伯乐视为马的“贵人”时,他认为伯乐是马的“刽子手”。

              ⑥庄子的观点看似偏激,其实不无道理。譬如歌手王菲,在刚出道时,被她的伯乐(唱片公司)精美包装,穿上丽衣,浓妆艳抹,以王靖雯的艺名唱为她准备的流行歌曲。开始的几张唱片虽然都上了排行榜,但她却觉得“被别人摆布,变得像个机器,像个衣架子,没有个性,没有方向感”,毅然恢复她的本名王菲,自己写歌,并以越来越强烈的个性化风格演唱:抛弃传统的表演服装,不再手舞足蹈,不多说话、甚至不太理睬观众。她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她也因此奠定了在歌坛的独特地位。

              ⑦如果王菲一路走来都遵照伯乐们对她的包装、安排,那显然就不会有今天的王菲了。其实,要出人头地,更非一定要遇到伯乐不可,赢得1997年国际羽球大赛冠军的熊国宝,到台湾访问时,有记者问他:“你能赢得世界冠军,最感谢哪个教练的栽培?”他坦诚说:“如果真要感谢的话,我最该感谢的是自己的栽培。就是因为没有人看好我,我才有今天。”当初教练选上他,并不是要栽培他,而是要他陪明星选手练球。他却凭着自己的苦练,自行摸索出独特的反手球,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异军突起,夺得世界冠军。

              也许我们不必刻意拒伯乐于千里之外。但如果能先有上面几点认识,那么遇不遇到伯乐,就不算什么大事。这个时代,伯乐很多,但遇到这样的伯乐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很难说。重要的是,不要为了想出人头地或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伤害到本性,迷失了自我。与其扭曲本性,被包装、打造成公认的成功模样,那不如学会拒绝,走自己的路。即使不成功,也还保有自己的本色。                     (选自《新智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