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人类捕鸟,灾难其后
              林 森
                  ①湖南省新化县槎溪镇鸟坳村位于千年鸟道的罗霄山脉,是候鸟南飞的必经之地,近年来,这里已成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一个断点。难以计数的候鸟丧命于此。有当地村民表示,有一天打下来的鸟就足有1吨。这条迁徙路线上,大多是小型鸟,每只只有100克左右,1吨差不多就是10,000只野生鸟。
                  ②多么令人惊心动魄的残忍和数字!殊不知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和作用来实现的。
                  ③世界上85%以上的鸟类可以程度不同地捕食害虫,即便是小小的麻雀每年也能捕食许多害虫。燕子能吃苍蝇、飞蛾和蚊子;啄木鸟能吃天牛幼虫;灰喜鹊能吃松毛虫等。1只大山雀在繁殖季节每天喂小鸟100余次,平均每窝按3只小鸟喂食,再加上大鸟自己的捕食,一天能消灭害虫400-500条,一窝大山雀在喂养幼鸟期间就可消灭害虫10000 余条。 在欧洲1000只紫翅椋鸟在繁殖期间能消灭22吨蝗虫,而1吨蝗虫一天的食物量与2500人一天的食物量相当。猫头鹰和鹰等猛禽大多以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为食,对控制农业、林业鼠害以及危险疫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贡献。猫头鹰的食物中99%是啮齿类动物,1只猫头鹰一个夏季所消灭的老鼠,相当于保护了1吨粮食;1年所吃掉的老鼠等于保护了一两万斤粮食。以此观之,每年鸟儿吃掉害虫保护的粮食足以供给地球上的人们吃好几个月。
                   ④鸟儿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它们与其他动、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存。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与其伴生的 90 种昆虫消失,35种植物消失,2至3种鱼类消失。在鸟类与植物的共生关系中有一种特别重要的依存关系,即许多植物的种子是靠鸟类来播散的。雁鸭类、鸠鸽、啄木鸟、乌鸦等,是植物种子的重要播散者,而且,很多植物种子经过鸟类消化后,更容易萌生和成长。蜂鸟、食蜂鸟、太阳鸟、啄花鸟、锈眼鸟、鹦鹉等鸟类嗜食花蜜,对有花植物的传粉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⑤与渡渡鸟一样,大颅榄树也是毛里求斯的一种珍贵特产。但是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最后彻底消失了。今天人们才知道,大颅榄树的种子必须靠渡渡鸟消化过后才能发芽,没有了渡渡鸟对大颅榄树种子的首先孕育和催化,大颅榄树就再也不会生儿育女和繁衍后代。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某种鸟类的灭绝与植物乃至人类的生存的关系。
                  ⑥海鸟眼睛的盐腺,能把喝下去的海水中的盐分排出,据此人们就能把地球上占总水量 97%的海水进行淡化。未来飞机的设计可以模仿蜂鸟实现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及掉头等特性。还有一些鸟类能飞越几千米的高空而保持脑血管供血畅通,不会缺氧,这也为人类提供了在供氧不足的高原环境中正常生活和延长生命的重要线索。
                  ⑦鸟类每天吸入大量的空气,进食相当于其体重的食物。在呼吸和进食的同时,鸟类具有较强的富集有害物质的功能,空气和食物如果被污染,通过收集和分析鸟类胃内容物的方法,就可知道环境的污染状况。
                  ⑧鸟类被直接利用那就是为人类提供衣食、医药、役用和观赏等生活之需等,事实上今天的人类几乎已经离不开鸟类。
                 ⑨现在已知的鸟类有9775种,其中约4000种是候鸟。在这9775种鸟类中已有1212种灭绝,占所有鸟类的约,此外,还有179种鸟类面临严重威胁,344种面临高度灭绝危机,688种鸟类目前已非常罕见。
                  ⑩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挥霍以及对生物栖息地的不断破坏,人类身边的自然世界正在恶化和消失。鸟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中,栖息地破坏和改变占60%,人类捕杀占29%,外来物种竞争、国际贸易、污染等占11%.破坏环境和大量捕杀鸟类,最直接的后果是人类将要忍饥挨饿。而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也消失,甚至殃及鱼类。例如,每两种鸟类灭绝,必然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消亡。失去了这些为数众多的生物资源,人类的生存将变得越来越拮据。更严重的是,如果大量植物随着鸟儿的消失而灭绝,人类生存就会陷入万劫不复危机。
              ⑪人类不是不可以利用鸟类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但与此同时也需要积极地保护鸟儿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正如人与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一样,人与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同样也是一个共生体,如果人类保护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人类也就在为自己铺就永续生存之道。保护鸟类和其他动植物,也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1)作者为什么说“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合作用来实现的”?
              (2)第④⑤⑥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阅读第④⑤⑩段,概括说明鸟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以及“鸟类的灭绝与植物乃至人类的生存”具有怎样的“关系”。
            • 2.

              解密C919

              王思磊

              ⑴2015年11月2日,国产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总装下线。C919的命名颇具深意,“C”是中国商飞英文缩写“COMAC”的第一个字母,也代表“China”,也恰好与“空中客车(Air-bus)”和“波音(Boeing)”的字头构成顺序排列;第一个“9”代表“长久”,后面的“19”则代表最大载客可达190座。C919承载着中国人的“大飞机”梦想,它将在首飞和通过适航测试之后,进入航线运营,填补航线上没有中国干线喷气客机的空白。

              ⑵科研人员除了考虑大飞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还在努力提升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飞机的耗油量与飞机的升阻比(升力和阻力的比值)有直接的关系,升阻比越高,飞机的气动效率越高,耗油量就越少。而飞机的升力主要来源于机翼。为了保证飞机的座级,避免“油老虎”的出现,在飞机机翼上动脑筋,便成了提高飞机气动效率的关键。

              ⑶C919的机翼设计运用了超临界翼型.相对于古典翼型,超临界翼型可使巡航气动效率提高20%以上,巡航速度提高100多千米/小时; 如果用同一厚度的标准来设计古典翼型和超临界翼型,超临界翼型的整体阻力比古典翼型要小8%左右,而这可以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增大结构空间及燃油容积。

               ⑷在C919飞机的设计上,超临界机翼与发动机、机身和吊挂之间还采用了性能更为优化的局部融合设计,这些设计进一步提高了C919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⑸在中国武术界,有“内练一身气,外练筋骨皮”的说法。C919大型客机的研发,也诠释了这一思想。在机体主结构上,设计人员大量使用了世界先进的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使用铝锂合金可以实现结构减重并大大提高飞机寿命。

              ⑹如武学人才内外兼修一样,C919也在“内功”上狠下功夫。在民用飞机产业有个形象的说法:航电系统是“大脑”,飞控系统就是“四肢”,EWIS系统就是“经络”。就像人一样,一架先进的飞机应该拥有聪敏的大脑、灵活的四肢、通畅的经络。

              ⑺C919“最强大脑”航电系统的核心——IMA,使用的是目前国际先进的高度集成数据处理和网络传输技术。这种网络化数据处理方式,较之前一对一的数据传输处理方式,是巨大的变革,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处理效率。比如说,飞行速度、高度等数据,以前要由大气数据计算机分别建立通路,传输给显示系统、发动机、环境控制等系统;现在,只需“把工作都交给网络”。这要归功于C919使用的目前国际先进的ARINC664网络集成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C919已顺利下线,并将于2016年迎来首飞,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研制大型客机的国家。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6年第1期,有删改)

            • 3.

              中国墨

                   佚名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苏东坡尤喜浓墨,对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一晴。”认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则索然无神气。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线面交融,富有朦胱的墨趣。

                 ④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制成的烟墨几乎被现代的墨汁所取代。现代墨汁以炭烟、胶料、添加剂等为主要原料,机械加工而成。它制作工艺简单,生产量大,方便使用和保存。但这种用现代技术化学合成的墨汁固定胶着,创作的艺术作品缺乏层次变化和透明度,没有呼吸的空间,使东方美学的追求有所缺失。

                 ⑤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明代魏学洢《核舟记》中就有“其色墨”的句子;“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⑥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  (1)  ”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舞文弄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  (2)  ”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可再生的海洋能
                  ①大家应该知道波涛汹涌的大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能源“能源库。所谓海洋能,狭义地来说是指海洋本身所蕴含的能量,这是一种几乎无穷无尽的可再生能源。
                  ②潮汐现象起因于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的天体运动。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水潮涨潮落的势能发电。潮汐能主要集中在狭窄的浅海、港湾和海峡, 例如在加拿大芬地湾,潮差可达16米以上,在英国“英国的塞坟河口和法国“法国的朗斯河口,最大潮差可达15.2米和13.5米,我国的钱塘江最大潮差也有9米。
                  ③人类利用潮汐发电已有近百年历史,潮汐发电是海洋能利用中最现实、技术最成熟也是规模最大的一种。最常见的利用潮汐发电的方法是,在适当的地点建造一个大坝,涨潮时,海水从大海流入坝内水库,带动水轮机旋转发电;落潮时,海水流向大海,同样推动水轮机旋转发电。因此,潮汐发电所用的水轮机需要在正反两个方向的水流作用下均能同向旋转。
                  ④海浪是由风对海水的摩擦和推压引起的。因此,海浪发电实际上风能的另一种形式。海浪能的利用被称为“发明家的乐园”,现在全世界波浪能利用的机械设计数以千计,获得专利证书的也达数百件。英国把波浪发电研究放在新能源开发的首位,以投资多、技术领先而著称。
                  ⑤除了上述两种以外,海洋能还包括了海流能、盐差能等。但海流发电存在一系列的关键技术问题难以解决,全世界均无大规模海流发电的成效。淡水向盐水渗透形成的盐差能,目前处于实验室试验水平,离实际应用还有较长的路程。
                  ⑥海洋能的优点十分明显。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而且这种再生过程十分迅速、短暂。海洋能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它      不会污染大气,      不会带来温室效应。      ,海洋能虽然有着许许多多的好处,但它的获取也是十分困难的。
                  ⑦海洋能总量巨大,可面对海洋这个巨大水体,人们的活动能力(人力、财力、物力)相对说来极其渺小。而且,大尺度液体流动几乎总是“湍流”--具有不稳定和不规则的特性,海洋也不例外。
                  ⑧海洋能在空间上的存在也是不可移动的,它不可能像其它载能体一样,按人类希望的时间或空间来进行主管布局,海洋能的获取只可在水介质及沿岸的立体空间内进行。
                  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海洋能利用的障碍也在一点点被克服。有人说,海洋能将是21世纪的能源,我们期待这样的预言能够真正实现。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填入文章第⑥段空白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______
              A.不但 而且 可是 B.既 又 所以
              C.既 也 然而 D.不但 而且 因此
              (3)文章第②--⑤段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介绍了四种不同类型海洋能?说明理由。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第④段加点词“也是”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6)下列文字放在第几段末尾最合适?为什么?
              20世纪70年代初,受石油危机影响,英国、日本、挪威等海洋能丰富的国家开始了海浪发电的开发研究。目前,一些适用性的海浪发电装置往往应用于航标灯和灯塔。
            • 5.

              白话引力波

                  ①就如同石头被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引力波是一种时空涟漪。如今,这种涟漪终于被科学家发现了。科学家们欣喜若狂,“科学粉丝”手舞足蹈,各大网上科技论坛等一片热闹。然后,还有然后吗?

                  ②当然有。能发现引力波,说明人类深空探测技术已经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今后“倾听”宇宙之声,将越来越轻松。相信人类会“听”到或“看”到更多宇宙故事。而引力波自身,据说蕴含着宇宙诞生的巨量信息,并能够证明各种预见性理论。

              ③这么神奇的波,来头不小。它到底有多重要?

              ④先来认识下引力。它无处不在,主导了宇宙和星系。引力是人类最早定量认识的相互作用。牛顿发现引力后的几百年,物理学进展很大。

              ⑤尽管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有着几乎完美的实验验证,但观念上把时间和空间分开考虑。而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进一步研究了引力和“时空几何”的关系,认识到引力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相互作用。这革新了牛顿的引力观念和时空观念。

              ⑥广义相对论论证的一个重点就是,引力的本质是时空几何在物质影响下的弯曲。电影《星际穿越》里,一个质量超级大的星球,周围的时空是会发生扭曲的,星球质量越大,时空扭曲就越厉害,光和时间概念都发生了改变。起伏、震颤、波浪……你可以用各种词语形容你理解的时空扭曲。

              ⑦1916年,爱因斯坦又在广义相对论框架下发表论文,论证了引力的作用以波动的形式传播。这就是引力波的由来。

              ⑧眼见为实。人类只相信真实探测到的。遗憾的是,引力波太“高冷”,人类百年来一直不能探测到它的存在。为什么?

              ⑨由于引力波产生的效应很小,如果不主动去除外界干扰,不可能从“背景波动”中分辨出引力波信号。地震波、火车噪声、观测设备本身的极微小活动都会构成干扰。

              ⑩可是,技术是飞速发展的。《科学》杂志和《自然》杂志都预测,随着探测仪器灵敏度大幅提高,今年的最重大科学发现可能就是引力波。一些刚升级的探测器也许能让物理学家一“睹”引力波的真面目,其中之一便是“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JO)”。这个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利文斯顿市与华盛顿州小城汉福德市之间数公里长的观测设施已于不久前完成改造工作,其探测灵敏度比5年前提高了10倍。

                  ⑾幸福似乎来得太快。没想到两大顶级科学杂志话音刚落,人类就有了如此大的收获。错了。科学家去年9月就观测到了引力波,这是由两个黑洞合并产生的一个时间极短的引力波信号,经过13亿年的漫长旅行,于2015年9月14日抵达地球。

              ⑿但科学家也怕闹乌龙,因此需要各方面的论证来证明这确定无疑是引力波。几个月后才宣布本次成果,相信是较为靠谱的。全球10多个国家超过1000名科学家为此做出了贡献。

                  ⒀探测到引力波,人们将能为大爆炸理论和宇宙膨胀理论找到更有力的证据。未来,或许真正的星际穿越等,都需要建立在人们获得的引力波知识之上。

                 

            • 6.

              电动车被指系“无声杀手”

                  (1)人们普遍认为电动车环保节能还安全,但也有人质疑。英国《每日邮报》 3月 25日引用了一个慈善团体的报告数据,称相比传统汽油动力车,绿色环保电动车对路人来说是更大的威胁,且相比之下电动车造成事故的可能性大40%。

                  (2)随着政府对环保车的税收减免,绿色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增长的受伤行人。某导盲犬慈善机构的报告发现,2012年至2013年间,无声汽车造成的路人受伤人数增加了54%。

                  (3)该慈善机构称,盲人和他们的导盲犬尤其危险,因为他们难以听见车辆到来,于是该慈善机构呼吁立法,强制性地为所有混合动力汽车安装噪音产生系统。

                  (4)导盲犬机构经理詹姆斯·怀特说:“无声汽车将校门外、居民区内、城镇内的路人置于危险之中。政府斥资亿万英镑来增加无声汽车的数量,在我们一心支持环保汽车发展的同时,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保护行人安全。”这一呼吁是有英国民治调查公司YouGov的调查支持的,其调查发现,超过四分之三的混合动力汽车让道路变得十分危险,尤其是对盲人、弱视路人、老年人和孩子。

                  (5)汽车制造商和一些独立公司一直致力于开发一系列的人造声音生成器,以此来减少事故率。大多数都包括安装在车上的扬声器,它朝汽车行进方向发声,这样可以避免滋扰未挡路的人。声音各种各样,有的嘶嘶吼,像老旧的电动机;有的隆隆响,像柴油或汽油内燃机。

                  (6)欧盟称,这种声音生成器在2021年之前必须装在无声汽车上,但是导盲犬机构认为在此之前,环保车还有数不清的潜在危险。它说汽车制造商应该“做正确的事,在相关法律颁布之前,就应该主动为无声汽车装上声音生成系统”。导盲犬机构认为:英国立法时应该坚持,噪音产生设备不单要安装在汽车上,而且要保持开启。

                  (7)该慈善机构的活动获得一位残奥会短跑运动员利比·克莱格的支持,克莱格只有外围视觉,她说:“我靠听力来判断何时是过马路的安全时刻。如果你不能听见这些无声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过马路就会提心吊胆的。确保所有无声车都有装有声音生成系统并且保持开启,就是确保像我这样的成千上万的视力受损的人免受灾难。”

                                                              (环球网科技 2015-03-29 )

            • 7.

              佳节尚元巳(sì)

              韩养民

                  ①我国古代以干支纪时,把阴历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节”,或称为“元巳”、“三巳”。这是一个传承三千多年的传统节日,其发展变迁及社会影响,值得关注。

                  ②上巳节萌芽于商周时代春季举行的祓(fú)除(古代一种除凶去垢的原始宗教仪式)的巫教活动。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记载,商代仲春之月,民间有水上清洗“疗生疾”之俗。西周传承并升华了这一习俗,设女巫,每逢此时,女巫去河边举行消灾除灾的仪式,人们到河边用浸泡了草香的水沐浴,洗去积秽,祓除疾病和不祥。史称这种仪式为“禊(xì)”或“祓禊”或“祓除”,这是周公制礼作乐的成果之一。始于周公的制礼作乐是一场由原始宗教礼仪到政治制度、文化形态的全方位社会变革,奠定了上巳节的基本模式。

                  ③西汉建立之初,人们就十分重视这一节日。每当“上巳”之日,京城长安万民空巷。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城东灞水或浐水之滨,祓除不祥。那时连皇帝也不例外。进入东汉,“上巳”节的内容发生了小小的变化。人们来到洛阳的洛水边,已不仅仅是举行沐浴祓禊的仪式。而是把它当成郊游的大好时光。《后汉书·周举传》载:大将军粱商在“三月上巳日,大会宾客。宴于洛水”。大将军梁商在这一天引吭高歌于洛水之滨(《后汉书·礼仪志》注),在这里看不到上古女巫的礼仪,而是增添了欢乐气氛。

                  ④三国魏以降,“上巳”已不再拘泥于“上巳”日,而是固定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而且增添了临水宴饮的风俗。这时,春光明媚,风和日丽,达官贵人或文人骚客,邀请至亲好友于环曲的水流旁,在上游放置酒杯,任其随波泛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喝掉杯中的酒。称之为“曲水流觞(shāng)”。东晋著名书法泰斗王羲之,曾于这天和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人,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兰亭,相聚赋诗,流觞饮酒,咏诗咏怀。《兰亭集序》即反映了他们当时流杯的欢乐情景。而唐宋诗人积极传承了这种风流。每年三月三就拨动了诗人的心弦。翻开丰富的诗词文赋,有关“上巳”、“ 三月三日”的歌咏记叙,俯拾皆是。古代“祓禊”的礼仪,这时已变成文人雅士宴饮游玩之日,成为古代最早的文化“沙龙”。

                  ⑤近年有学者提出上巳节到唐代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总称“清明”。对这一论点,笔者不敢苟同。上巳节、寒食、清明是三个传统节日,尽管时间大约都在阳春三月初,且有相近的祭祀内容,但具体日期不尽相同,上巳节时而在清明节前,时而在后,有时相距十多天,不可能合而为一。其次,唐代这三个节日的活动内容各异,寒食节、清明节的核心主题是扫墓,开元二十年(732)五月,唐玄宗下诏将寒食上墓,列入五礼。此外,寒食节还有禁火、赐火之风,清明又有郊游、踏青之俗。唐代上巳节大兴郊游宴之风,朝廷多次在风景秀丽之处举行上巳节游宴。

                  ⑥初唐时,皇帝常在渭水之滨、浐水之侧、昆明池、芙蓉园等地举行此类活动。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间,唐玄宗在曲江园林举行的上巳节游宴,是唐代近三百年里景况空前而绝后的游宴活动。开元之前朝廷举行的上巳节游宴,只限于少数皇帝和近臣参加。天宝年间,唐玄宗上巳节在曲江游宴,为显示盛世君臣、官民同乐,不仅允许所有皇亲国戚和各级文武官员参加,而且允许他们带妻妾、公子、小姐乃至歌妓们前来;还特许京城中的和尚、道士及庶民百姓来曲江游赏。官绅们到来之时,又必然随带御马、策车的男仆和陪侍夫人、小姐的丫环仆妇等。这一天,曲江一带车水马龙、人流如潮。王维的《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诗就是例证。

                  ⑦明清时代,北京的上巳节又增加了庙会、游东便门的蟠桃宫之俗。

                  选文有删改

            • 8.

              《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11分)

              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的若虫,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

              ④ 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增加。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 9.

              (四)反复烧开的水能不能喝 


              ①高中化学认为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在实际生活当中,有人也常这样提醒,这其中是什么原因呢?理由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概有三种。 
              ②一种是说水多次烧开后,水中溶解的氧气都跑光了,喝缺氧的水对健康不利。一个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大约呼吸16-20次,吸入氧气量大约是250毫升,等于360毫克氧。常温常压下 一升 水的溶氧量大约是6~10毫克,也就是说,你呼吸一次吸入的氧气量已经超过了 一升 水中的氧气量了,水中那点氧气对人体来说微不足道,毫无价值。 
              ③另一种说法是,因煮沸过久,水垢会溶解到水中,水中钙、镁等重金属成分浓度会增加,形咸硬水。而实际烧水过程中,不仅不会溶解水垢,反而会增加水垢。而且,钙、镁并不属于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实际上它们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如果能从水中吸收钙、镁,反而对人体有益。 
              ④第三条理由就是,水反复烧开后,水蒸发掉了,不挥发的有害物质留下了,这样有害物质的浓度增加了,对人体就有害了。但是我们烧水时一般是盖着盖子的,而且烧开了就会熄火,所以蒸发掉的水很少,有害物质浓度并不会增加多少。而且,如果你把烧过的水全都喝下去的话,那么不管水烧了多少次、有害物质浓度如何,喝下去的有害物质的总量都是一样的。 
              ⑤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可能把水煮沸这么多次,只在一种情况下有可能发生:饮水机的加热一直开着,每隔20分钟左右自动加热一次。不过,饮水机用的桶装水是已经过纯化的,多次加热后产生的亚硝酸盐的量很有限。经过实验,加热181次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增加到3.53微克/升,超过了桶装水的卫生标准(2微克/升),但也超得不多,要引起中毒更差得远了。按亚硝酸盐计算,人要吃下大约O. 2克 才会出现中毒症状,这相当于喝下了几万升这种水。而且,饮水机的水是流动的,会不断地被取走饮用,亚硝酸盐的含量实际上不会像实验结果那么高的。

                ⑥即使是中学教材中言之凿凿的生活常识我们也不应该轻信,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可能遇到。把水多煮沸几次并不会对身体产生什么危害。如果担心饮水机的几十次、上百次反复加热会产生过量的亚硝酸盐的话,那么也有简单的方法可以避免:不要让饮水机的加热持续开着,只在需要饮用时再打开,或者干脆直接饮用凉水(桶装水本来就可直接饮用),这样能节省能源,更环保。 

            • 10. 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3分)

              闽南人讲求“落叶归根”,对家乡始终有一份浓浓深情。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中,对自己家乡的美景极度推崇,认为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余光中的《乡愁》通过邮票、            等意象抒发对祖国的深情;鲁迅的《故乡》中讲述了家乡给他留下过美好印象,如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