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古怪的重水
                                               叶永烈
                  ①1942年,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激烈进行的时候,英国的间谍部门却把注意力集中在挪威南部某荒凉小镇的一家看起来很普通的小工厂.这家小工厂里,并没有隆隆的机器声,也没有高高的烟囱,只有来自当地发电厂的电线和自来水管.它在静悄悄地生产着一种神秘的重要物资.德国军队重兵防守,但这家小工厂还是被英国间谍炸掉了.德国人马上调集专家抢修,花了9个月的时间,小工厂又开始了神秘的生产.1944 年,德国军队极为秘密地把小工厂的产品运走.但那些产品最终还是被英国间谍的定时炸弹和美国的轰炸机炸毁了.
                  ②这家小工厂生产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产品呢?这神秘的产品,就是重水!
                  ③重水看上去跟普通的水差不多,也是那样无色透明的液体.然而,它似水不是水,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重水确实是“重”水,它比普通水重.1立方米重水要比1立方米普通水重105.6公斤.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谁都知道,在标准条件下,普通的水在0℃结冰,在100℃沸腾.然而,重水却在3.8℃结冰,在101.42℃沸腾.普通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重水的密度在11.6℃时最大.很多物质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小.比如,食盐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减少15%,氯化钡的溶解度则减少20%.许多化学反应在重水中进行,比在普通水中慢.严格地说,重水也是水!普通的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重水的分子,也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只不过这氢原子不是普通的氢原子而是重氢原子.
                  ④在大自然中,普通的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在50吨水里大约只含有7.5 公斤重水.重水总是混杂在普通水中,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怎样才能把重水分离出来呢?人们发现,当用电流电解水的时候,普通的水大量被电解成氧气和氢气,而在剩下的液体中,重水的含量越来越多.于是,人们便请电流帮忙,来提取重水:把水大批大批地电解,然后把剩下的液体进行蒸馏,利用重水和普通水沸点的不同把它们分开,制得很纯净的重水.从天然水中提取重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据统计,提炼1公斤重水比熔炼1吨铝所需要的电能还多3倍.
                  ⑤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减慢中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热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当年德国人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
                  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原子能开始被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人们建造了原子能反应堆.在原子能反应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用到重水.
                  ⑦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氘来自重水.这样一来,重水更加身价百倍.氢弹爆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行激烈的热核反应,在一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
                  ⑧人们现在正努力探索控制热核反应,把它应用在工农业生产,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这种新型发电站与原子反应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环境污染少,热核反应产生的能力大,发电量大,更重要的是,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江湖河海的水中,有数以万吨计的重水,可以大量提取氘.正因为这样,如今重水被人们誉为“未来的燃料”.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科普》,有删改)
              (1)本文为什么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 2.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猪饲料中的砷是砒霜吗?
                ①2013年3月份,黄浦江上游水域漂浮万头死猪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网络上有报导称黄浦江死猪漂流的真相是养殖户为了让猪更有卖相,在饲料中违规添加了有机砷,也就是砒霜(《水浒传》里武大郎就是被潘金莲用砒霜毒死的),喂食四五个月后导致猪内脏腐烂而大批死亡.这死因见不得光,这样的死猪肉又不敢拿去市场上卖,养殖户只好把死猪抛到河里了事.大家都往河里一丢,猪尸们就在黄浦江大游行了.
                ②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砷这个物质.
                ③通过对大量的猪、羊和鸡生长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砷是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于动物的生长,可以起到一些积极作用:杀灭肠道内的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具有类似于抗生素的作用;增强肠壁的通透性,从而促进肠道细胞的代谢,并与维生素B12和一些抗生素有协同作用,促进生长;舒张毛细血管、改善皮肤营养,使皮肤粉红,毛发光亮,改善商品猪的品相,对改善鸡蛋颜色也有帮助.
                ④因此,在饲料中添加砷化合物一度成了世界畜牧业的普遍做法.不过,符合规范的砷添加剂都是有机砷制剂,因为无机砷具有很强的毒性,而无机砷中三价砷的毒性又大于五价砷,砒霜中的砷就呈三价.畜牧中使用的有机砷制剂多数是氨基苯胂酸和硝基羟基苯胂酸,它们和砒霜是两回事.
                ⑤有机砷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很低.有机砷被动物摄入后数小时后,90%以上即会以甲基化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在组织内的沉积量很少.
                ⑥饲料中的有机砷制剂并没有致癌性,也没有明显的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
              摄入也可以在体内蓄集,引起慢性中毒.这种中毒过程缓慢、不易察觉,症状有精神沉郁、触觉减退、运动障碍等,可见主要是对神经系统的破坏.
                ⑦欧盟在1999年禁止将有机砷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但美国、拉美、日本等地仍在广泛使用.3月份沪浙地区猪集体死亡事件让人们再次将视线投向有机砷制剂.网络传言认为,猪群突然爆发死亡是由于三四个月前喂食了有机砷制剂,在四五个月后“毒发身亡”之前预计可以屠宰,但由于屠宰期延后就集体内脏腐烂而死亡.然而即使有机砷有一部分能在动物体内转化为无机砷,它发病也不会有如此精确的“潜伏期”,不会具有这种造成近万头猪同期死亡的定时炸弹般的功能.
                ⑧正常合规使用猪饲料有机砷添加剂并不会造成猪的大规模死亡.但是因为猪本身并不会在体内存留太多有机砷,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砷元素随着粪尿等途径排入了农田、水体等自然环境.由于细菌等微生物的存在,自然环境中的有机砷容易转化为无机砷,并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实.如果继续大量使用有机砷制剂,那么它仍将会为自然界的重金属循环不断补充材料.为改善生存环境,逐渐抛弃有机砷制剂,寻找更加环保健康的添加剂作为替代品是大势所趋.
              (1)文章开头先从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写起,有什么作用?
              (2)砷元素有哪些积极作用?请分点简要概括.
              (3)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
              (4)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⑦段已经回答了题目提出的问题,那么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 3.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老的防御兵器--盾
                                             马庆恒
                ①盾,古人称“干”,与戈同为古代战争用具,故有“干戈相见”等词.作为一种手持的防护兵器,盾可以掩蔽身体,防卫敌人的兵刃矢石的杀伤,通常和刺杀格斗类兵器,如刀、剑等配合使用.
                ②传说我国最早的盾,远在黄帝时代就有了.《山海经》中有关于“刑天”这位英雄人物的神话,描写他一手操干,一手持斧挥舞不停的雄姿.陶渊明为此写诗赞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周礼•司兵》写明周时已有五种盾.士卒用手执盾,可以遮挡敌人兵器,尤其弓箭的进攻.春秋战国时,战车上专门有人执盾,以遮挡矢石.城头上多设盾橹,作为守城护具.
                ③盾的形状多种多样,有长方形、梯形、椭圆形、圆形、燕尾形及不规则形,背后都装有握持的把手.盾所用材料主要有皮革、木材、藤条、金属等.盾牌则分为木牌、竹牌、藤牌、革牌、铜牌、铁牌等.早期的盾都用木、皮革等材料制作,表面涂漆,形状多呈长方形或上窄下宽的梯形,长度
              不超过50cm.商周时期,盾多用于车战和步战,用木、革制作或者用藤条编制的盾是军队中的重要防卫武器.这时的盾,形状近似长方形,前面镶嵌青铜盾饰,有虎头、狮面等,个个面目狰狞,令人望而生畏,借以恐吓敌人,增强盾牌的防护效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盾仍然以木和皮革为材料制作,但其形状却有较大的变化,其上部
              做成对称的双弧形,表面涂漆,并常绘有精美的花纹,盾高一般有60多厘米,宽
              45厘米.
                ④我国明代时期曾经发明过能与火器并用的多种盾牌.这种盾牌不同于以往的盾,它既能防御又能攻击,且威力很大,可以说是古代的“坦克”.这类新式武器,有许多响亮的称呼:神行破敌猛火刀牌、虎头火牌、虎头木牌、无敌神牌等.这种牌是用生牛皮制成,内藏火器.战斗时,牌手持牌掩护士兵前进,先向敌人喷火,火焰喷射约6m~10m远,足可抵挡强敌十余人.“虎头牌”内藏猛箭20余枚,临敌时,突然发射,以杀伤敌兵.明代最大的一个牌后面可以遮蔽25人,作战时,可施放火焰,阻止敌骑兵的冲击,又能掩护士兵免受箭枪射杀,还能数面无敌神牌相连,迅速布成城墙,阻挡敌兵进攻.这些与火器并用的盾牌是明代所特有的.
                ⑤藤牌也是军队中常用的一种盾牌.这种藤牌,编制简单,使用轻便,质坚而富有伸缩性,圆滑坚韧,兵器不易砍破射入.清军入关时已有藤牌军,士兵用其抵御刀剑枪斧及矢镞弹丸,颇有效,多为冲锋陷阵之步兵用.
                ⑥今天这古老的防御武器,却成了我们武术锻炼中的器具.用盾牌进行的对练项目,如盾牌刀对单刀、盾牌刀对朴刀等,不仅在国内表演时受到大众的欢迎,而且在国外表演也颇受好评.此外,盾牌还是当今各国防暴警察的必备装备.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久远的盾今天仍在使用.
                                                                       (选自2009年《科学之友》第3期)
              (1)我国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盾与明代的盾,在功能上各有什么特点?
              (2)第②段引用神话传说和诗歌,有什么作用?
              (3)第③段加点词“大多”“一般”“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 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蜘蛛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人类祖先很早就知道蛛丝强韧耐用,可以用它织成渔网.今天,波利尼西亚、汤加等太平洋岛国的居民,仍在使用这种原始工具捕鱼.获得一张这样的网比人工编织要方便多了,只需把特制的模型木架放入蜘蛛聚集出没的树林里,用不了一个月,密密的蛛丝就会把它包裹的严严实实,将蛛丝从模型上轻轻褪下,就是一张实用的天然渔网.
                ②神奇的蛛丝也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
                ③科学家发现,蜘蛛腹部有六个丝腺,分泌着各不相同的蛋白质溶液或粘液.这些溶液或粘液,在蜘蛛腹下喷丝头的压力作用下产生六种丝.这当中最有韧性的一种是牵引丝,用来固定和支撑猎网.猎网上另一种一圈一圈的螺旋状蛛丝,具有很强的粘滞性,也极富弹性,将其拉长3倍后,仍然可以弹回原状.蛛丝的承受力和强度也是惊人的.专家实验证实,亚马逊密林里的游走蜘蛛吐的丝是同类中最强劲的,每一根细细的蛛丝可以经得住90克的拉力.假如能制造出一根铅笔粗的这样的蛛丝,它就能够勾住在航空母舰上降落的战斗机,其强度是同样粗细的合金钢缆的6倍,重量却轻得多.
                ④蜘蛛有吞食同类的习性,所以人工养殖蜘蛛几乎是不可能的.科学家便想到用转基因的方法获取“蛛丝”,造福人类.遗憾的是,几经努力,科学家也没能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得到与蛛丝特性相同的纤维.经过研究,他们发现,蜘蛛在它的喷丝头里不知怎么地就把粘液变成了扯不断的细丝--不湿也不脆,而且相当坚韧和富有弹性.也就是说,模拟蜘蛛怎样吐丝是最难办的事.
                ⑤蛛丝的奥妙还有很多,科学家们将继续对神奇的蛛丝进行探索.
              (1)文章第①段从生活实例说起,有哪些好处?
              (2)阅读下面材料,借助上文中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解决早期防弹衣存在的问题的.
              【材料】
                防弹衣是在作战环境中用来保护生命安全的.早期防弹衣只是在结实的衣服内搭接两块钢板,其重量一般有十几公斤,又重又硬,穿上以后活动不便,影响作战.而且这种防弹衣只能防护手榴弹碎片和普通手枪的射击,防护性能较弱.科学家根据蛛丝的特性研制出人工合成的纤维织物,成功制造出了性能较好的防弹衣.
            • 5.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①“稀土”一词源于芬兰化学家加多林.他于1794年从一块形似沥青的重质矿石(后来被称作硅铍钇)中分离出一种白色物质,经分析证明含有一种新的“元素”(后人称作“钇土”的Y2O3).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名称,“稀土”代表着一类元素,一直沿用至今.
                ②世界稀土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和印度.资料显示,2011年在全球已探明的1亿吨稀土储量中,中国稀土储量为360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36%;俄罗斯稀土储量为1900万吨,占全球19%;美国稀土储量为1300万吨,占全球13%.
                ③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在军事方面,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能大幅度提高其它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比如能大幅度提高用于制造坦克、飞机、导弹的钢材、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的战术性能;稀土同样是电子、激光、核工业、超导、航天等诸多高科技的润滑剂.
                ④在冶金工业中,将稀土金属或氟化物、硅化物加入钢里,能起到精炼、脱硫、中和低熔点有害杂质的作用,可以改善钢的加工性能;稀土球墨铸铁,特别适用于生产有特殊要求的复杂球铁件,广泛用于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等机械制造业.
                ⑤在石油化工方面,用稀土制成的分子筛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抗重金属中毒能力强的优点,广泛用于石油催化裂化过程;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用少量的硝酸稀土为助催化剂,其处理气量比媒铝催化剂大1.5倍;复合稀土氧化物还可以用作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
                ⑥在玻璃陶瓷制作中,稀土氧化物可作为抛光粉广泛用于光学玻璃、眼镜片、显像管、塑料及金属餐具等的抛光;添加稀土氧化物可以制得不同用途的光学玻璃和特种玻璃;在陶釉和瓷釉中添加稀土,可以减轻釉的碎裂性,使制品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光泽.
                ⑦稀土是一种稀有的可再生资源.但近年来,我国稀土私采乱挖、浪费资源、走私等情况猖獗,国有企业稀土开采的吨回收率仅为60%,大型的民营企业回收率只有40%,一些私采乱挖的矿山甚至只有5%,稀土资源被大量浪费,并由此引发巨大环境问题.
                ⑧一是稀土开采造成生态破坏问题.由于稀土矿含量很低,开采中土地和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问题十分严重. 江西、福建、广东等南方地区离子型稀土矿,每开采10吨稀土氧化物要剥离表面和出池尾沙1000-1600立方米,破坏大量地表植被.年产1000吨稀土原料的矿山,尾矿超过20万~30万吨,占地约20多亩.
                ⑨二是稀土提炼、加工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稀土湿化冶炼产生大量废水,含有氨、氮、硫酸根、氯离子,放射性物质超标达几倍到几十倍.这些有毒的溶液长期残留地下,一旦污染地下水资源,后果不堪设想.稀土焙烧、冶炼和电解系统排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未经处理或治理不达标排放现象还相当普遍.
                ⑩稀土开发带来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视.虽然中国的稀土行业走过弯路,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选自《中国环境报》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选文从哪几个方面体现了稀土是“工业黄金”?
              (3)第⑦段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
              (4)第⑧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第⑧段中“年产1000吨稀土原料的矿山,尾矿超过20万~30万吨,占地约20多亩”一句中的“约”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 6. 动物的眼睛
                                                  欧阳军
                  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满诱惑的晚餐,后方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这让我们感到惊异,因为当我们注意前方的时候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做到.
                  我们都知道,有些昆虫有一类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顾名思义,就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这些小眼睛独自感光成像,使得各个方向的物体都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眼睛可以获得超大的视野和清晰的图象,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
                  蜻蜓的复眼是由许多“眼睛”简单地并列在一起工作,每只“眼”单独成像,但是它们只需要把图象的一部分传给大脑即可,而不用将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交给大脑处理,这样蜻蜓有限的大脑就能迅速处理环境中瞬息万变的信息.因此蜻蜓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在高速运动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同样高速运动的猎物,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
                  蝴蝶在花间穿梭,我们可以看见它美丽的外形和鲜艳的色彩.可是反过来,蝴蝶眼里看到的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当蝴蝶看到你的脑袋,它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你的头发就像一捆绳子,每一根绳子都粗粗的,足以让它停得住脚.但如果蝴蝶不飞,或者人不动,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动物所看见的主要是物体的动作.
                  一只蛤蟆一动不动地呆在草地上.一只苍蝇飞了过来,等苍蝇飞近时,蛤蟆突然发起攻击,射出它的舌头攫住苍蝇送进自己嘴里,接着它又一动不动地呆着,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对一只蛤蟆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只有这张屏幕上的东西轻轻晃动的时候,蛤蟆才看得见.当蛤蟆跳跃的时候,它自身的运动让它看到了周围的景象,当它停下来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会变成一片空白.
                  动物的眼睛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狐狸的瞳孔是上下长、左右窄.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草地里的一只鸡.
                  马的瞳孔是左右宽、上下扁,像一个平放着的纺锤体.由于马大多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这种左右宽上下扁的瞳孔能够帮助它们老远就能看见两边的敌人
                  猫的眼睛一日三变.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像线那样;在黄昏中等强度照射下,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形状;在晚间昏暗的条件下开放得像满月那样圆.
                                                                (选自《知识窗》2009年第12期,有改动)
              (1)请简要说明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
              (2)蝴蝶和蛤蟆“看世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猫的瞳孔晚间变得很圆是为了适应什么样的需要和环境?请仿照文中画线句的句式回答这一问题.
              (4)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说明动物眼睛的?
            • 7.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选自(故宫博物院》)
              ①语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②语段突出说明了大殿里的“龙”,说说这样写的用意.
            • 8. 我们的家园怎么了
                                                  佚  名
                ①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②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③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
                ④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⑤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
                                                                           (选自《初中语文读本》)
              (1)请找出文中运用了下定义这一说明方法的语句,并抄写下来.这一段中还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2)用“∥”标出此文的结构层次.
              ①②③④⑤
              (3)第②段“科学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句中的“极其”能否删去?为什么?
              (4)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倘若你是一名环保宣传员,你将给周围的人提出怎样的环保建议?
            • 9. 高山流水话古琴
                ①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鸟巢中央场地,平坦如一张巨大的书案,案上一卷中国古代画轴缓缓展开,古琴声起,《高山流水》淌进场中.那厚重的古琴拨弦发出的天籁之音使人灵魂震颤,将中国文化蕴含的素雅之意发挥到极致.
                ②琴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在我国已经有近3000年的历史,到春秋时期已经成为一种独奏乐器.《诗经》中有不少诗篇提到古琴,如《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等.《吕氏春秋》中还记载了伯牙弹琴、钟子期善听的故事.相传伯牙在弹琴的时候,无论是表现“巍巍乎志在高山”,还是表现“洋洋乎志在流水”,他的好友钟子期都能心领神会.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从此再也不鼓琴了.
                ③古琴一般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琴多由桐木面板和梓木底板胶合而成,外表髹以中国大漆.面板又称琴面,由拱形长方形木板制作,琴面无品无柱.底板上开有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圆形出音孔,向下传音;一个称为龙池,一个称为凤沼.琴面外侧镶嵌有13个螺钿做的小圆星状的徽,为泛音和按音音位的标志.琴面张七根弦,自外向内,由粗至细排列.
                ④古琴有四种演奏形式:独奏、琴箫合奏、琴歌(弹琴伴歌)和“雅乐”合奏,其中最多的是独奏.演奏时,将琴横置于桌上,右手拨弦,左手按弦.古琴音色十分丰富,拨弦音色主要有散、泛、按三种变化.散音是空弦发音,音色浑厚刚劲;泛音是左手轻触徽位,透明如珠,深远纯洁;按音是左手按弦发音,既可使琴音坚实明朗,又可因手指能在琴弦上自由移动而奏出滑音、颤音等各种效果.
                ⑤古琴韵味深长,琴乐所追求的意境也往往幽静深远、恬淡中和,因此琴历来是中国文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程,被列为“
              ”之首.唐代诗人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弹琴于竹林之中,产生物我两忘、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体验.白居易则感慨“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船夜援琴》),在聆听琴音的过程中忘却古今,超脱尘世,进入恬淡高远的境界.刘禹锡《陋室铭》中描绘的境界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其居室虽然简陋,但飘洒着“素琴”的琴声,就显得无比高雅.宋代欧阳修晚年自称“六一居士”,其“六一”便是酒一壶、棋一局、琴一张、诗书一万卷、金石一千卷,外加一老翁.东晋的陶渊明虽然不会弹琴,但依然准备了一张无弦琴,每当朋友聚会,就弹起这无弦琴.他在诗中写道:“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在寂寞、虚无之中求得心灵的充实和满足.
                ⑥“琴者,乐之统也.”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水泥森林里奔波忙碌的都市一族,不妨放慢生活的节奏,用一颗沉淀的心,细细领略一弦一音的深意,让音乐在体内共鸣,抓住被感动的瞬间…
                                                                                         (有删改)
              (1)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说说②-⑤段从哪几方面介绍古琴?(每方面不超过10个字)
              (3)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举例分析其作用.
              (4)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古琴音色十分丰富,拨弦音色
              有散、泛、按三种变化.
              (5)综合探究.
              ①第⑤段中的“四艺”分别指什么?
              ②请你为古琴的推广拟一则宣传标语.
            • 10. ①雨是从云层降落的水滴.雨滴有大有小:瓢泼大雨的雨滴直径一般有3.4毫米,最大可达7毫米,而毛毛细雨的雨滴直径则在0.5毫米以下.
                ②为了测定雨滴的大小,人们设计出许多方法,比如雷达观测法、光学雨量计法、摄影法、面粉球法和色斑法等.
                ③雷达观测法和光学雨量计法可实时地、大面积地观测包括雨滴粒径及其分布在内的降雨基本特性,一般只应用于天然降雨的观测.摄影法是用摄影机拍摄出正在下落的雨滴的相片,然后在显微镜下测量出该雨滴的粒径,非常适用于实验室内观测模拟降雨.面粉球法是将雨滴收集在盛有面粉的容器中,雨滴与面粉接触后,每个雨滴就产生一个小小的湿面球,烘干后称重,测出每个雨滴的大小.色斑法是通过测量雨滴在相同材料上形成的色斑大小推知相应的雨滴粒径,是历史悠久、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测量方法.
                ④也许有人会问,计量雨滴的大小有必要吗?当然有必要啦!
                ⑤下大雨时,雨滴击溅可能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表层空隙减少或者堵塞,形成“板结”;雨滴过大,还会打伤幼苗.因此,观测雨滴是研究天然降雨和人工模拟降雨特征及设计人工降雨装置的一项重要工作.
                ⑥下大雨时,不少电视频道也会开始“
              ”,影像变得模糊不清,移动电话也会出现杂音变大的情况,这是雨滴对电磁波的散射衰减作用造成的.雨滴大小不同,散射衰减作用也不同,所以测量雨滴的大小就成了解决这个通讯传输难题的前提条件.
              (1)从结构上看,文章第④段有什么作用?
              (2)第⑥段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请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4)农田喷灌时,要把水滴直径控制在3毫米以下.这是为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根据.
            0/40

            进入组卷